中兽医系列讲座第一讲:天地之道——阴阳

中兽医专栏介绍

兽医既是多数畜牧兽医专业(尤其是兽医专业)的必修课,又是全国执业兽医资格必考科目;它是我们发展健康养殖业的主要手段,又是我们与国际兽医交流的主要媒介。为推广普及中兽医诊疗技术,满足读者了解中兽医知识的需求,本刊与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等单位合作开设中兽医专栏。自2014年第7期始,每期由一位从事中兽医临床、教学的专家作为主讲,系统地讲解中兽医知识,同时还有经验丰富的临床中兽医师分享其个人经验。本刊期待读者们的反馈和投稿。

 

天地之道——阴阳

王成

(四川省筠连县畜牧局四川宜宾 645250 )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凡为医兽者,必须识阴阳,……”出自《元亨疗马集·论马阴阳运气者何也》,“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首见于《周易·系辞》,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中医学、中兽医学的阴阳,一是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二是代表两种对立的运动趋势和状态。

1 阴阳属性的基本特点

阴阳两种属性是从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本质的共性的概念。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阴阳的普遍性

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可用阴阳来代表它的属性,概括和阐明它的本质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同时“阴阳”这一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动物机体的生命力的来源、强壮、衰老等整个生命过程都是由阴精与阳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1.2 阴阳的规律性

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中,具有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这就是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阴阳的不同属性,既不能任意规定,也不能随便颠倒,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确定的,其标准为:“阳”代表着积极、进取、刚强等特性以及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阴”代表着消极、退守、柔弱等特性以及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在一切事物中凡是具有活动的、光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强壮的、功能的、温热的、无形的、气体、上、表、外、前、雄等特性均属于阳,与此相对的沉静的、晦暗的、抵制的、衰退的、柔弱的、物质的、寒凉的、有形的、品质的、里、下、后、雌等特性的均为阴。

1.3 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变的,不是固定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它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更而发生改变,这是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其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阴阳可以互相转化。阴和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完全向相反方向转化,阳可化阴,阴可化阳。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自然界任何相互关联的事物均可以概括为阴和阳两类,阴阳是相对的,任何一种事物内部又可分为阴和阳两方面;而每一事物中的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不断地一分为二,以至无穷。

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阴阳对立

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它们的内部,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两种属性,这种对立状态是以阴阳相互制约和阴阳相互斗争而存在的。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立是两者之间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两者之间相成的一面。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相反也就没有相成。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就是说明阴阳相互对立的关系。如自然界中的白天和晚上,一年四季中的暑热和寒冷等都说明阴与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并不是平平稳稳,各不相关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是互相联系又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进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2.2 阴阳互根

阴阳相互依存,是指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的阴阳两种不同属性,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没有阴就无所谓阳,没有也就无所谓阴。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就无所谓寒。例如就生理方面来说,功能属阳,物质属阴,功能活动要靠物质作基础;而物质的不断补充,又要靠功能来完成。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为存在条件,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如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就会造成“孤阳不生,独阴不长”或“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后果。

2.3 阴阳消长

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滋生的过程中,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动物机体这种阴阳消长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互交替进行的,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体现了动物机体动态平衡的一个量变的生理过程。如果“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关系超过了一定界限,相对平衡即被打乱,阴阳消长“失调”,使一方消长太过,以致另一方偏盛或偏衰。阴阳偏盛偏衰就是阴阳异常消长病变规律的高度概括。

2.4 阴阳转化

是指阴阳两个对立方面,不仅相互依存、互相联结,当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必然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与阳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包含着量变质变。如果“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那么“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过程。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在动物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阳的转化常常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互相转化等。

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是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也是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阴阳学说在兽医学领域中的运用。

3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中的应用

3.1 用于说明自然界气候万物间的变化

自然界天地万物无时不在运动变化之中,一年之中有寒来暑往的四时更替,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四时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正是阴阳之间的消长变化。

3.2 说明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

阴阳学说在阐释动物机体的组织结构时,认为动物机体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有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统一体,它的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就动物机体部位来说,上、表、体表、背、四肢外侧谓之阳,下、里、体内、腹、四肢内侧谓之阴;以组织结构分,皮毛、六腑、前肢和后肢三阳经、气、津属阳,筋骨、五脏和前肢后肢三阴经、血、液属于阴。

3.3 说明动物机体的生理功能

阴阳学说认为动物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由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关系的结果。动物机体的生理活动虽复杂,但都可概括为阴精(物质)与阳气(功能)的矛盾运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精为阳气活动的物质基础,阳气作用于外又是阴精的护卫,抗病能力正是阳气作用于外的表现,这种物质与机能相互为用的机制就是阴阳相互依存关系在机体生理活动中的表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生理功能的阴阳特点。

3.4 说明动物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相搏过程。抗病机能为正气,致病因素为邪气,正气包括阴精(阴)与阳气(阳)两部分,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邪气致病为实(阳)正气不足致病为虚(阴)。说明动物机体内的一切病理变化,也是阴阳矛盾运动的结果。无论外感或内伤病,其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不外乎阴阳偏盛或偏衰。

1)阴阳偏盛:即阴盛或阳盛,是属于邪实之象,是说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盛则热,阳盛是病理变化中阳邪亢盛的热证。“阳盛则热”是指因阳邪所致的疾病的性质而言;“阳盛则阴病”是指阳盛必然损伤动物机体的正气(阴液)而言。如暑热过盛引起热性病症,耗伤畜体阴液,致使阴不胜阳,畜体表现一系列热象,如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洪数等。此为实热之证。

阴盛则寒,阴盛是病理变化中阴邪亢盛的寒证。“阴盛则寒”是指因阴邪所致疾病的性质而言,“阴盛则阳病”是指阴盛必然损伤动物机体的正气(阳气)而言。寒湿偏盛,损伤阳气,致使阳不盛阴,畜体表现一系列的寒象。如身冷寒颤、耳鼻四肢发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口色淡白、脉象沉迟等。此谓寒实之证。以上两者,皆为外邪侵犯机体所致,称之为“邪气盛”,其证为“实”,由于致病病邪的不同,呈现出阴邪偏盛致病为实寒证,阳邪偏盛致病为实热证的两种类型。

2)阴阳偏衰:即阴虚或阳虚,是动物机体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阴精阳气化生不足或消耗过度时形成的阴阳亏虚。它属于阴阳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虚则寒,阳虚是动物机体阳气虚损。根据阴阳动态平衡的原理,阴或阳任何一方的不足,必然导致另一方相对的偏盛。阳虚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的偏盛而出现虚寒证。

阴虚则热,阴虚是动物机体的阴液不足,而阴液虚不能制阳,可出现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以上两者,由于外邪侵袭导致正气虚弱,或由机体本身的阴阳气血不足所致。这种不足称之为“正气虚”或“精气夺”,其证为虚。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阴阳俱损  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机体阴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导致对方的不足。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因不能化生阴液,而同时出现阴虚的现象以虚寒为主,虚热居次,称“阳损及阴”。同理,阴虚达到一定程度时,因不能化生阳气,而同时出现阳虚的出现,以虚热为主,虚寒居次,称之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则表现为虚寒虚热并存,处于暂时均势的状态,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主次之分。

3)阴阳的转化:动物机体中的阴阳两个方面,在相互消长过程中,除了造成阴阳失调出现病理现象外,阴和阳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    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灵柩·论疾诊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之记载。

3.5 用于疾病的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诊断疾病皆可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就可以抓住疾病的本质。

在辩证上,虽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之中又以阴阳作为总纲来统领寒热虚实表里,其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里阳,寒证、虚证属阴。临诊时应用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许多症状,可用阴阳归纳如下:

四诊 症状
望诊 口色 青、白、黑 黄、赤、红
小便 清、长 短、赤
大便
闻诊 咳嗽 声音低微 声音宏大
呼吸 浅短 声粗息高
问诊 饮水 不渴 口渴
发热 怕冷喜热 恶冷喜热
切诊 脉象 沉、迟、细 浮、数、洪
体表

 

 

 

 

 

3.6 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论治时,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就成为施治的根本原则。

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有余之证。如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而易伤阴液,属实热证,治热以寒,故用“热者寒之”治则,采用寒凉药以制其阳。若因阴寒盛而易损伤阳气者(阴盛则阳病),属寒实证,治寒以热,按其“寒者热之”的治则,用温热药以制其阴。以上均为泻其有余,治疗实证的法则,即“实者泻之”。在治疗阴阳偏盛病证时,若阴或阳偏盛而其相对的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如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此时不可用寒凉药直折其热,则必须补其阴液,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的治疗法则,补阴即所以制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若因阳气不足,不能制约阴寒而造成阴寒盛者,属虚寒证,不可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则必须补其阳气,用“益火之源,以消阳翳”又称益火消阴或扶阳退阴的法则。

2)概括药物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特性。四气属阳、五味属阴;药物质轻,具有升浮作用的属阳,药物质重,具有沉降作用的属阴。就四气五味而言,气厚者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味厚者为纯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

3)指导针灸治病:用针灸可以调整阴阳以恢复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白针属阴,火针属阳;针刺属阴,灸疗属阳。手法上以泻为阴,以补为阳。

3.7 用于预防疾病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灌茵陈,夏灌消黄,秋灌理肺,冬灌茴香”保持畜体的阴阳相对平衡。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阴阳、阴阳学说?
  2. 试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3. 试述阴阳在动物疾病诊疗上的应用?

 

本期主讲:王成,多年从事于中兽医史研究,中兽医专业高级兽医师,现任西南地区中兽医学会秘书长,南农兼职副教授。

 

下期内容:向春涛主讲《五行学说及其在传统兽医临床实践中的运用》。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4年7月刊,更多内容可关注本刊微信订阅号zgdwbj

可发送“目次”获得最新期目次页,或其他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7414

(4)
上一篇 2014年7月14日 上午10:07
下一篇 2014年7月11日 下午3:32

相关推荐

  • 谁击毁了猪只强大的免疫系统

    利用疫苗免疫并不能清除PRRS,加之我国以中小猪场为主的养殖模式,造成了该病在国内商品猪群极高的感染率。不科学使用活疫苗加速了变异株-高致病性PRRSV在国内的出现,导致了2006年“高热病”的流行,100%的感染率和50%~80%的死亡率使养猪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专家指出,PRRSV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和与PCV2的混合感染,加剧了免疫抑制,使“高热病”呈现出…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油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导读:脂类是动物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是含能最高的营养素,其总能和有效能远比一般的能量饲料高。其能值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假定饲用脂肪的代谢能水平为100%,则其他饲料的能量价值为(%):玉米42,小麦38,高粱和鱼粉34,大麦33,燕麦32,油子粕28~30,肉粉25,草粉14。研究表明,油脂具有额外热能效应和额外代谢效应。额外热能效应是指饲…

    文章节选 2008年11月18日
  • 动物转基因及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下)

    导读:上接09年第1期《新技术产品》美国夏威夷大学Wakayama博士对体细胞克隆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供体细胞的核完整地取出,再注射到去核的卵子中,然后用一种化学物质锶来激活重建胚的分裂和生长。他用这种方法获得50多只克隆鼠,并且是继代克隆,克隆效率达到2%,克隆效率提高了许多倍。1998年2月,法国农业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胎儿肌肉细胞为核供体,克隆出一头小母…

    文章节选 2009年2月20日
  • 英国研制出可以快速检测畜禽病毒的芯片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芯片,其中载有分区的特定病毒基因,能与被测样品中的病毒发生反应,在玻片上显示出深色斑点。该方法还可以检测是否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毒。PaulBritton博士说:“该系统可以为任何人使用,并能在早期迅速准确地识别特定病毒的关键部位,在病毒开始蔓延之前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新的芯片可以检测多达300种不同的的病毒。…

    文章节选 2008年6月17日
  • 探索提升防疫“武器”质量之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国疫苗生产企业内普遍未形成自身的研究开发队伍,缺乏新品种开发力量,新产品开发不力,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而科研、教学和生产部门又互相脱节,技术推广不力,成果转化率低,不能形成产业化。从而造成一些重大畜禽疫病如“高热病”、口蹄疫疫苗质量有待完善;一针能抗多种疾病的多联或多价疫苗不足;对毒力或血清型已发生变异的超强毒或变异株如鸡马立克氏病鸡、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

    文章节选 2007年12月14日
  • 卧龙特区传统畜牧业向生态旅游畜牧业发展探讨

    导读:卧龙特别行政区被四川省列为三大旅游精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卧龙特区的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这必然引起卧龙特区经济结构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那么作为第一产业中的畜牧业的出路何在?畜牧业作为卧龙特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生态旅游这一大前提下,其发展方向、潜力如何?

    文章节选 2009年5月31日
  • 以标准化监管来保障饲料安全

    导读:要避免饲料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就必须对饲料行业进行有力的监管,而建立和实施饲料的标准化监管体系是最有效的方式。各级饲料监管机构要未雨绸缪,制定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处理突发饲料安全事件的机制,让饲料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保障举报渠道的畅通,及时收集个检测机构、研究机构反应的信息,尤其是关系饲料安全隐患的信息,能够及时的汇…

    文章节选 2009年5月31日
  • 动物福利与养殖者效益是“共赢”关系

    进入20世纪末,全球畜牧业伴随动物生产体系的巨大变化,以人为中心向动物一味的索取,追求养殖者的利益最大化为时尚,从而所派生出现的畜禽瘁死症(suddendeath)及环境疾病(environmentaldiseases)等“人造病”,都是动物福利条件恶化的最直接表达。笔者指出,“人造病”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人类不仅改变了动物的食物和生存环境,而且改变了动…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如何规避动物源性饲料的安全隐患

    动物源性饲料具有特殊性,其自身产品质量高低及使用方法得当,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饲料安全和人体健康。震惊世界的“疯牛病”、“二噁英”事件,使各国政府聚焦动物源性饲料安全问题,促使诸如欧盟等国家明文规定不得生产和使用动物源性饲料产品,许多国家制定出较为严格的动物源性饲料生产及使用规范,我国农业部也于2004年10月1日出台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对…

    文章节选 2008年1月14日
  • 加强饲料生产过程控制,确保饲料安全

    导读:饲料安全是指饲料中不应含有对饲养动物的健康与生产性能造成实际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并且这类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不会在畜产品中残留、蓄积和转移而危害人体健康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从饲料加工角度来看,解决饲料安全要重点把好饲料原料品质关、饲料原料及成品的贮存关、饲料的配方关和饲料的生产加工关等四关。只有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饲…

    文章节选 2008年10月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