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地散养生态鸡的技术措施

传统农村养鸡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大片闲置地进行的小规模、粗放原始的生态养殖,这种放养的土鸡肉质优质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为满足市场需求,优化养殖结构,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快速发展。林下散养为生态鸡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和丰富的食物如林地内的果实、植物种子及大量昆虫,这种养殖方式使鸡肉的风味独特、鲜嫩且营养丰富,具有巨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林下生态养鸡技术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节省了饲料,加快了优质肉鸡的生产,保证了鸡肉鲜嫩、营养价值高,实现了绿色零污染,并促进了农户增收致富。林下生态养鸡模式主要经历育雏和放养两个阶段。林下生态养鸡符合现代环保理念,是传统草养鸡的延伸,鸡能够有效防治林地虫害,且鸡粪能够肥林肥草,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养鸡模式。林下生态养鸡具有养殖成本低、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大力推广林下生态养鸡,对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及农业增收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林下生态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饲养场地及品种的选择

1.1  场地选择及鸡舍的建设

饲养生态鸡的林地,应远离其他畜禽养殖场、畜禽交易及屠宰场等大的污染源场所,距离公路干线及村镇应保持l公里以上,且易选具有地势开阔、通风及透光性好、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相对安静等优点的林地作为饲养生态鸡的场所,一般要求林地隐蔽度低于70%。鸡舍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便于排水供电的场地,场地坡度低于25度为宜,建设的鸡舍应便于舍内温湿度及通风换气的调控,还应起到遮阳防雨、避风保暖的作用;生态鸡场内应设有生产区、无害化处理区及生活管理区,且各区域应有显著的界限隔离标识[1-2]。

1.2品种选择

林下放养生态鸡的本质是放牧,所以应选择适宜放牧、生长快、抗病力强且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适合林下放养生态鸡品种主要有蛋鸡、肉鸡、肉蛋兼用型鸡及当地的土鸡或土杂鸡,其中具有适应性强、抵抗力强等优良特性的肉蛋兼用型鸡通常是最好的品种选择,而且生态鸡以黑色、黄色为最佳羽毛颜色选择[3]。生态鸡养殖场可根据林下养殖场地的具体情况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饲养品种。

2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林地生态鸡的养殖应配置各类养殖设备,如保温取暖设备、饮水喂料设备及定期消毒设备等。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6年第5期

2.1  雏鸡的引进及规模

雏鸡应从无疫情、防疫好的孵化场集中引进,选择发育整齐、活泼健壮、叫声响亮的雏鸡。根据林地面积的大小,充分考虑其载禽容量,引进适宜数量的雏鸡,一般按每批200只/每亩林地为宜。通常在每年春季或夏初季节引进雏鸡,放养期3~4个月[4]。

2.2  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对温度十分敏感,饲养温度的控制对雏鸡存活尤为重要,1月龄的雏鸡应进行室内育雏,待脱温后开始林地放养。1~3日龄雏鸡需34~35 ℃室温,4~7日龄雏鸡温度应控制在32~33 ℃,7日龄以后每周降低2~3 ℃,直至降至25 ℃左右,4~6周龄雏鸡脱温[5]。在保证温度适宜的同时,还应做到防止潮湿,鸡舍最适宜湿度为55~70%,室内湿度过高,易使鸡群感染寄生虫病、细菌性等疾病。日常饲养还应注意保温舍内的通风换气,应经常开窗或者通过风机进行通风,保证鸡舍里的空气质量和鸡群的健康。育雏脱温结束后应进行雏鸡适应户外温度的训练,可采用最初每天10:00~15:00打开鸡舍窗户,后逐渐全天开窗,让鸡逐渐适应户外温度,逐步发将雏鸡放人林地中,训练其自由采食草籽、青草、昆虫等天然食物,随着雏鸡成长,放大放养区域,逐渐适应林地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强化训练,进行定时补饲。饲养时要及时清理粪便污水,雏鸡定期进行疫苗免疫,适时饲喂抗菌药物及抗寄生虫药物,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死鸡。每周可用消毒剂如0.1~0.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鸡体表、环境及用具,闲杂人员禁止进出鸡舍[6]。1日龄雏鸡可以饮用糖水以降低最初育雏的死亡率,一般糖水浓度以8%左右为宜,雏鸡在饮水后3~6 h方可开食,饲喂量按400~500 g/ 100只雏鸡为宜[7]。

3  放养鸡的饲养管理

林下生态鸡养殖周期约为5个月,放养鸡应通过调教训练,使其放牧、饲喂、饮水、归巢及紧急避险等各个方面均形成条件反射。生态放养鸡的喂养包括人工饲料和天然饲草两部分,采取放养和人工舍饲互补法进行饲喂,每天需人工喂养2~3次,使放养鸡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健康快速成长[8]。最初放养时间和路程均不宜过长,以后逐渐延长。鸡群放养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恶劣天气不宜进行鸡群林地放养;防止鸡群应激如断喙、高温等情况下的应激,通常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或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可有效防止鸡的应激反应。

不同日龄雏鸡及公母鸡实行分群饲养,一般情况下,每个放养鸡群数量以50~100只为宜。建议采用分区轮牧放养法,可有效地控制疫病,且能快速恢复地表植被。放养鸡产蛋前应做好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放养鸡进入产蛋期后,应设置固定的产蛋箱,并通过强化训练,使母鸡到指定产蛋箱产蛋,降低鸡蛋的损坏率和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量。寒冷季节应积极创造适合母鸡产蛋的环境,搭建合理的产蛋舍,确保母鸡正常下蛋。

在生态鸡放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林地如施用农药时应严禁放养鸡,根据农药安全期制定适宜的停放时间,避免鸡农药中毒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有害动物如蛇、鼠、鸟等对鸡的侵害。

4  小结

目前林下生态养鸡模式已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推广采用,该养殖方式符合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自然生态环境下养殖生态鸡品质好,营养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发展林下生态养殖鸡是一条可靠的发家致富道路。纯生态养殖生产优质生态鸡,符合现代人无公害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且生态养鸡投入少、效益高,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各地应切实的利用好当地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生态鸡养殖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林地放养生态鸡获得了高品质的生态鸡的同时,还可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使林木更加茂盛,林木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实现了林护牧、牧促林的良性生态循环。在发展林地放养生态鸡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强化生物安全意识,禁止随意引进鸡,必须定期消毒和及时清除粪便,死亡鸡应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轮换养殖制度,使饲养场地适时休养。虽然林下生态鸡饲养相对简单,经济效益好,但要想养好也非易事,每个细节都应做到最好,无论是最初的场地选择、选择适宜的饲养品种,还是在养殖过程中的定时定量补饲、防疫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而且还应做好防鼠防虫害防盗等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出栏,也是养殖的关键,只有做好每一步,才能养好林下生态鸡,取得最可观的经济效益。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072

(1)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5月25日
下一篇 2016年5月24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