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瘟病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于宪沧

在我国,猪瘟仍是当前生猪养殖的主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是国家四大强制免疫动物疫病之一,是养猪场首先要控制或净化的动物疫病。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长期以来,我国对猪瘟采取了包括强制免疫、加强检疫和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的传播和流行。目前,猪瘟的流行方式已从当初的频发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但是各地养殖场也是时常有猪瘟病例的发生报道。

鹤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10月7接到我市某养殖场的汇报诉说养殖场最近死亡生猪数十头,发病急、死亡快。我中心到达现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死亡生猪临床解剖、采样送检以及实验室诊断此次疫病为猪瘟感染发病。剖检生猪猪瘟临床表现特征非常明显,现就临床剖检变化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所见

病猪不食、精神沉郁、弓背、体温升高41.5℃以上,有脓性眼屎、结膜炎。皮肤发绀,被毛粗乱、身体消瘦、喜欢扎堆、畏寒、颤抖,严重的耳尖、颈部、背部、腋下、腹部等处有大面积出血斑。有的猪腹泻,极个别猪排血尿。

2 剖检变化

死亡生猪大概25 左右。皮肤或皮下有大面积、弥漫性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及出血,外表呈紫黑色,切面浸润外翻,呈“大理石”样外观。

(图1)
(图1)腹腔多器官充血、出血,腹膜有大量出血点。
(图2)
(图2)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特征性的纽扣状溃疡灶
003
图3肝脏基本正常,胆囊肿胀、胆汁浓缩

004a

004b
(图4)脾脏肿大,边缘有黑褐色梗死灶,稍突起。肾脏色淡,肾脏表面有大量的出血点,皮质部有小出血点,髓质部出血严重、肾盂部出血明显。
005
(图5)膀胱内黏膜弥漫性出血。胸腔器官也充血出血,心脏、心包、肺脏、膈肌、胸壁黏膜有大量出血点。心包积液,心耳出血严重,心肌、心肌内外膜出血严重。肺脏出现大面积红褐色淤血、出血,肺叶尖端有大小不等的纤维素样黄色积液。
006
(图6)喉头黏膜、会厌软骨有出血点,气管内有少量红色黏液分泌物。两侧扁桃体有出血、脓肿和坏死灶。

3 疾病探讨

该养殖业户平时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合理,能够定期执行消毒灭源工作。此次猪瘟疫病的发生损失很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导致猪瘟疫病的发生。

1)猪瘟疫苗方面 :一是疫苗剂量不足,免疫注射时漏液、打飞针。二是疫苗的贮存、运输环节造成疫苗污染、失效。三是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影响了免疫效果。
2)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防疫人员操作不规范,注射部位不准确,打飞针,免疫器械消毒不严格,无法达到免疫效果。

3)免疫抑制性疾病、药物因素等的影响: 一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日趋严重,造成免疫器官受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免疫功能下降,对猪瘟等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低,甚至不产生免疫应答,造成免疫失败。 另外一些药物预防时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糖皮质激素等对动物体内抗体的产生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等其他化学物质,如农药、重金属等也都能导致免疫抑制。

4)猪瘟持续性感染、母源抗体的干扰等因素影响:猪瘟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感染猪瘟的一种主要形式。这些感染母猪所产仔猪往往发生胎盘感染导致先天性免疫耐受,接受猪瘟疫苗免疫不能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受到强毒攻击时易感染猪瘟病毒发病。另外母源抗体对仔猪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仔猪免疫效果的好坏与母源抗体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免疫接种,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

5)近年来有相关资料与专家报到猪瘟病毒有变异,这一现象是否也是此次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5 针对猪瘟免疫失败的对策

1)保证疫苗质量、规范免疫操作 :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疫苗。

2)制定更加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大猪瘟抗体的监测密度及频率,对母猪仔猪进行猪瘟抗体、抗原监测,根据抗体水平的消长规律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及时淘汰猪瘟病毒带毒母猪。

3)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合理使用兽药:重点要做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合理完善免疫程序。当猪只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应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应在饲料添加免疫增强剂来增强免疫效果。避免使用易造成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各类抗生素。在饲料中添加霉菌吸附剂,降低因霉菌毒素引起的免疫抑制。

4)做好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选择高效消毒剂,定期对猪场内外环境彻底消毒。 猪舍要注意通风换气,合理控制猪群的饲养密度,保证猪舍的空气质量。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只的影响。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3459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1月26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25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