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防治

孙桂芹1,王 飞2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是一种既侵害呼吸系统,同时侵害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病。一般在寒冷的季节和冷热交替、温度起伏较大的季节多发。

1 病原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属冠状病毒。

2 流行特点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病,雏鸡最严重。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缺乏,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发病无季节性,但秋末至春季多发,并具有发病急、传播非常迅速,患呼吸型、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时死亡率很高。蛋鸡在15日龄以前感染本病会造成输卵管终生损伤,输卵管发育畸形或形成浆液性囊肿,卵泡滤泡虽然能够发育,但是鸡终身不能产蛋,将这样的鸡称作“假母鸡”。

3 临床症状

传染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呼吸型、肾型、生殖型。

3.1 呼吸型

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但发不出声音,病鸡多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死亡率可达25%左右。

3.2 肾型

肾型传支多发生在3~10周龄的雏鸡,成年鸡很少发病。病初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夜间才能听到,接着呼吸道症状消失,缩颈、翅下垂,挤成一团,排出白色水样粪便。雏鸡死亡率为10%~30%。

3.3 生殖型

15日龄以内的雏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会造成输卵管不能正常发育,到成年鸡阶段虽然外观生长发育比较正常,但鸡冠增厚、直立、腹部膨大有波动感,不产蛋。

4 解剖病变

4.1 呼吸型传支

病鸡的气管、支气管、鼻腔和窦内有浆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死亡鸡的气管下段和支气管中有黄白色干酪样物或黏稠的栓子(图1~2)。

image001
图1.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支气管内有灰白色干酪样物。
image002
图2.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在气管的下端和支气管内有浅黄色干酪样物。

4.2 肾型传支

病死鸡的肾脏极度肿胀,浅粉红色,肾的前叶似花生豆样,多数呈斑驳状的花斑肾(图3~4)。

image003
图3.肾型传支病鸡肾脏极度肿胀、颜色苍白,呈花斑样。
image004
图4.肾型传支病鸡肾脏极度肿胀苍白,呈花斑样,输尿管增粗呈灰白色。

4.3 生殖型传支

输卵管发育畸型,短而闭塞,或者部分病鸡输卵管形成大小不等的浆液性囊肿,并会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增大,囊肿内装有多达500 mL的清亮的液体(图5~6)。

image005
图5.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造成输卵管发育异常,形成浆液性囊肿。
image006
图6.成年鸡生殖型传支,卵泡滤泡发育正常,输卵管形成大的浆液性囊肿。

成年鸡虽然成熟的卵泡很多,却不能产蛋,形成“假母鸡”。

5 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或做血清学试验如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

6 防控措施

按照育雏阶段雏鸡对于温度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管理,减少昼夜温差,鸡舍要温暖舒适,在春季育雏千万不要提前停止供暖,防止温度突然下降,受冷应激造成发病死亡。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6.1 防疫办法供参考

1)针对假母鸡的产生,有条件者1日龄鸡雏可采用克隆Ma5喷雾免疫的方法来控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感染,或3日龄用28/86疫苗免疫。

2)7日龄和22日龄分别用IV系H120滴鼻、点眼。

3)55~60日龄用IV系H52滴鼻、点眼。

4)110~120日龄用新支减三联油苗注射。有条件者做好多价传染性支气管炎油苗的免疫。

注意:若使用单H120,或单H52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时需要间隔10 d后才能用新城疫疫苗免疫,以免互相干扰抗体的产生。

6.2 治疗

肾型传支可使用1%~1.5%小苏打水饮用3 d效果很好。

生殖型传支对输卵管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病变,只有将大肚子鸡、一指档的鸡、假母鸡淘汰。

对于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发病的早期全群鸡用新支二联疫苗滴鼻点眼免疫,有显著的疗效。

免疫后间隔24 h使用麻黄散拌料3~4 d用于巩固。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3587

(2)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2月15日 下午3:32
下一篇 2016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