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林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郑州 450011)
六经辨证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吸取前人辨证之思想,结合自身经验创立的辨证理论,是《伤寒论》的核心辨证方法,其主要用于外感病的辨证论治。
六经辨证是以脏腑气血经络的生理功能为基础,根据病因属性、体质强弱、正邪盛衰、病势缓急等因素,将外感病发展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各种证候,归纳为太阳证、阳阴证、少阳证、太阴证、少阴证、厥阴证六个类型,作为外感病证的基本证候类群,以此说明病变部位的深浅、病性、正邪的盛衰、病势的趋向,同时以六类病证之间的转变关系说明疾病发展变化,以六经证群(证候)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和体征作为临床诊治外感病证的基本依据。
1 六经辨证之整体思想
分析六经辨证方法体系,亦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整体观念。从太阳到厥阴,时间上,表现出从前到后,空间上,表现出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的基本规律。作为外感病证,病初,外邪一般先侵袭卫表,随着时间推移,疾病的发展,外邪将由表入里,病位也随之由浅入深。在此发展过程中,疾病性质和机体正气都随正邪抗争而呈现出各种可能的变化。看六经辨证应注意时序和空间次序及其时空关系,用联系和发展的整体思想去分析六经辨证具有提纲挈领之意。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六经辨证作为《伤寒论》之核心辨证思想,其主要用于外感病证,因此六经辨证所涉及病证多发于外感邪气,病因主要为外感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热)。由于六淫致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转化性、兼挟性,因此在分析六经辨证时亦应注意六淫的这些特点,注意许多外邪入里郁久化热,疾病性质发生寒热转化,阳邪易伤阴津、阴邪易损阳气等这些基本规律。个人认为,学习六经辨证,可以将外感寒邪,即风寒感冒作为一个开始,然后按外感风寒逐步发展为次序,去联系和对照六经病证,这将比较容易理解六经证候。当然六经辨证所辨之证病因不限于寒邪,六经病证也不限于从外感风寒开端,六经辨证也不限于只辨外感病证,亦可用于分析内伤杂病。
2.2 病机
作为外感病邪,多先侵袭卫表,先犯太阳,以表证为先;但外感病邪亦可直中脏腑,起于阳明、太阴、少阴;较多情况下,外邪一般多由表入里,疾病多以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发展。外感六淫侵袭机体,在其与机体正气相争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六经辨证中得到充分体现。风、暑、热、燥阳邪因易伤津,当外感病证起于此因或这些阳邪占据优势时,临证表现出一系列燥热伤津症状;而寒、湿阴邪因易损阳气,当其致病时临证多表现出一系列阴寒和功能受限之症状。另外六经病证在发展变化中随时间推移,当正气不能复苏、治疗不及时,将表现出病位由浅入深,病性由寒转热到寒热错杂,再到虚寒、虚热,病证多由实转虚,虚实夹杂,直至亡阴、亡阳。当然,在邪气不强,正气恢复及时,加之治疗得当,病证转化将趋于向好。
3 辨证分型和要点
六经病证中,三阳病证,病位多在表、在腑,病性多以实、热为主;三阴病证,病位多在里、在脏,病性多以虚、寒为主;但各证具体表现,又存在诸多不同。
3.1 太阳病证
太阳主表,因此太阳病证多为表证,是外感病证最为常见之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根据患病机体正气虚实,一般分为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证两个常见证型。
太阳伤寒:属外感风寒表实证或风寒感冒,病因为外感风寒,受邪患畜正气不虚。其辨证要点在于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嗽,流涕,脉浮、紧。
太阳中风:属外感风寒表虚证或风寒感冒自汗。病因为外感风寒,受邪患畜正气不足、卫阳不固。其辨证要点在于恶寒重,发热轻,表虚自汗,咳嗽,流涕,脉浮、缓。
3.2 阳明病证
属里实热证。病因多为太阳病未愈,病邪入里化热,也可由少阳病转化或外感燥热之邪直中阳明所致。根据病位之侧重和具体临床表现,阳明病证一般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两个常见证型。
阳明经证:病位侧重肺,辨证要点为高热、大汗、呼吸粗喘,口渴欲饮,苔黄燥,脉洪大。
阳明腑证:病位侧重肠腑,此证多因阳明经证发展而来,因此具有阳明经证基本表现。辨证要点为身热,呈日晡热,汗出,粪便燥结,粪球干小,甚至燥秘,尿短赤,脉沉而有力。
3.3少阳病证
少阳主半表半里,故此证属半表半里证,多因太阳病失治、误治,病邪传入少阳;或因体质素虚,病邪亢盛直入少阳所致。辨证要点为寒热往来,不欲饮食,脉弦。
3.4 太阴病证
太阴病位在里,属脾虚寒证。多由三阳病失治、误治,传变而来,或因畜体素虚,寒邪直中所致。辨证要点为腹痛,腹胀,粪便清稀,苔白,脉细缓。
3.5 少阴病证
少阴病位在里,属心、肾之虚证,根据阴阳虚衰之侧重,分为少阴虚寒证和少阴虚热证。
少阴虚寒证:是少阴病中较多见的一种证候,多为疾病发展过程中阳气虚衰所致,呈现出全身性的虚寒证候,又称少阴寒化。辨证要点为恶寒,嗜唾,立少喜卧,耳鼻发凉,四肢厥冷,体温偏低,脉沉细。
少阴虚热证:为少阴病阴虚阳亢,从阳化热的证候,又称少阴热化。辨证要点为口燥,咽痛,烦燥不安,舌红绛,脉细数。
3.6 厥阴病证
病位属里,是外感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根据外感病发展至极的临诊表现一般分为寒厥和热厥,寒厥是阴寒之邪盛极,阳气衰绝的表现,热厥属阳热蕴于内,阻阴于外,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表现。
寒厥:辨证要点为四肢厥冷,口色淡白,无热恶寒,体温偏低,脉细微。
热厥:辨证要点为四肢厥冷,口色红,恶热,口腔干燥,尿短赤。
4 发病形式
六经病证可以单一发生,也可以在一个患畜上同时表现出几经病证,几经病证同时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发展关系,也可能只是几经病证同时发生而已。
4.1 单发
临床上,六经病证单独发生者多见,如单发太阳伤寒证、太阳中风证等,单发病证病位相对集中,病情相对轻,诊治较易。
4.2 错杂
六经病证在发展过程中受正邪力量盛衰和防治措施等影响,可能表现出几经同病的错杂情况。一般将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称为“合病”,而把一经病证未罢,另一经证候出现的,称为“并病”。比如太阳少阳并病,少阳阳明并病,太阳阳明合并,此同八纲辨证之表里错杂,寒热错杂等。
4.3 传变
受机体感受病邪的轻重,机体正气的盛衰,治疗养护的当否,机体发病后,可能在六经证型之间发生传变。所谓“传”可以理解为病位的变化,如表里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所谓“变”可以理解为疾病性质的变化,如寒热变化,虚实变化。
4.3.1 基本规律 六经病证的传变按外感病的常见发展变化特点,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疾病随时间的推移病位多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单一脏腑扩展到多个脏腑,疾病的性质多呈现出由寒转热,再由热转寒,正气受邪气制约与损伤多由盛转衰,病证多由实转虚,或由实转虚实错杂。
4.3.2 具体形式 六经病证传变的各种可能形式如图1:
图1 六经传变形式示意图
5 治法方药
六经病证,其中三阳病证多热证、实证,治疗重在祛邪;三阴病证多寒证、虚证,治疗重在扶正。但临诊治疗,需将扶正祛邪、治标治本、治疗养护和八法灵活应用。
5.1 太阳病证
太阳主表,属外感病初起,一般机体正气尚实。治以祛邪为主,多用汗法。但应注意机体有无表虚自汗,以把控发汗力度,防大汗伤津。如太阳表证起于寒、湿阴邪,注意温通散寒祛湿和保护机体阳气,如起于热、暑、燥之阳邪,注意清热通下和生津养阴。其中太阳伤寒证治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加减;太阳中风证治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加减。
5.2 阳明病证
阳明属里,多为肺、肠腑实热。此证群仍以邪盛为主,正气尚不虚,多用清法、下法。注意邪热伤津之轻重,病症燥结之表现,考虑生津润燥、通肠泻下及导热下行。其中阳明经证治以清热生津,方用白虎汤加减;阳明腑证治以清热泻下,根据具体证候表现选用系列承气汤加减用之。
5.3 少阳病证
属半表半里证,应和解表里营卫,采用和法。此证唯有和解少阳一法,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5.4 太阴病证
太阴属里,为脾胃寒证。此证属阴盛或阳衰,如因外感阴寒直中脾胃,治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为主,方用桂心散加减;如因六经病证发展导致脾胃阳气虚衰,治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方用理中汤加减。
5.5 少阴病证
少阴属里,为阴阳虚证。此证群以正气虚衰为主,具体表现为阳虚或阴虚,治时多以扶正,阳虚则温补回阳救逆,阴虚则滋阴退虚热。其中少阴虚寒证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加减;少阴虚热证治以滋阴泻火,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减。
5.6 厥阴病证
厥阴属外感病寒热盛极,治时辨清寒热真假,寒厥以温补阳气、回阳救逆为主,方用四逆汤加减;热厥治以清热养阴,方用白虎汤加减,根据病证表现可配合下法、汗法。
5.6 六经错杂
对于六经错杂情况,治疗时需分清几经病证之间的关系,是合并还是并病,另外比较各经病证轻重缓急,首先坚持几经病证同治,如条件和用药不允许几经病证同时治疗,则坚持先治急、后治缓,先治本、后治标,先治表、后治里。如太阳少阳并病,采用太阳少阳同解,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少阳阳明并病治以双解少阳阳明,方用大柴胡汤加减;太阳阳明合病,治以表里双解,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6 医案摘录
2006年8月24日,湖南省保靖县水银乡某村民3岁水母牛就诊。症见:精神沉郁,耳耷头低,反刍停止,体温40.5 ℃ ,呼吸促迫,口红欠津,舌苔黄白,尿短赤,粪干小,排粪困难,脉洪大。诊断为阳明型,属于里热实证。方选白虎汤加减,服药1剂,精神略好转,体温39.6 ℃,治用抗生素、强心、补液等药物;26日体温38.5 ℃ ,喝少量温水,有食欲,又服加减白虎汤1剂,治愈(摘自《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第5期,家畜外感证的辨证施治,黄文渊)。
中医临床对仲景之六经辨证研究颇深入细致,历代中兽医名家中也不乏对六经辨证颇有心得应用娴熟者,总之六经辨证对后世中医和中兽医影响深远,其辨证方法和体系至今对临床中医和中兽医诊治外感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呈上对六经辨证一己之见,以供兽医同行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复习思考题
-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之间的关系?
- 六经辨证各经证型的辨证要点和治则治法?
执业兽医师考试模拟题
(1~3题共用题干)【2010年真题改编】
马,证见发热,肠燥便秘,腹痛,尿短赤,口津干燥,口色深红,舌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1.该病证可辨证为( )
A.少阳证 B. 少阴证 C.阳明腑证 D.阳明经证 E. 太阴证
2.该病证的治法为( )
A.清肺化痰 B.清心开窍 C.通便泄热 D.清肝利胆 E.清热利湿
3.该病证最适宜的基础方剂是( )
A.八正散 B.清宫汤 C.茵陈蒿汤 D.增液承气汤 E.麻杏石甘汤
(4~6题共用题干)【2010年真题改编】
春季,3月龄幼犬,突然出现咳嗽,证见发热,咳嗽声高,鼻流黏涕,呼出气热,舌苔薄黄,口红津少,脉浮数。
4.该犬的咳嗽可辨证为()
A.太阳风热证 B.太阳风水证 C.少阳证 D.阳明经证 E.阳明腑证
5.引起该犬咳嗽的病因是()
A.运动过度 B.饥饱不均 C.痰浊内生 D.虚火伤肺 E.外感风热
6.治疗该病应选用()
A.麻黄汤 B.银翘散 C.清肺散 D.四君子汤 E.百合固金汤
【答案】1.C 2.C 3.D 4.A 5.E 6.B
下期内容:杨柳 主讲《卫气营血辨证》。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5年5月刊,更多内容可关注本刊微信订阅号zgdwbj,可发送“目次”获得最新期目次页,或其他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artibunny61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