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病理过程及其防治

导读:临床猪的伪狂犬病最初是由于其对繁殖猪群的侵害,引起母猪死胎、木乃伊和不孕症,公猪的睾丸肿胀、萎缩而丧失配种能力,仔猪的早期高死亡率而被兽医界重视,近年来又发现该病可导致猪的免疫抑制。由于基层兽医和广大饲养管理人员对该病缺乏理性认识,防控措施缺失和执行中的错误,2000年以后该病对我国猪群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从种猪群扩展到许多规模饲养场和专业户饲养的商品猪群。许多学者甚至认为该病是“猪高热病”流行的一个重要病因。笔者结合临床诊断治疗中的认识和体会,介绍其临床表现、病理过程、新发现的病理变化和处置方法,供基层兽医在临床诊断时参考,为该病的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04

(0)
上一篇 2008年12月16日 下午4:48
下一篇 2008年12月16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 保护反刍动物安全,防疫研发须跟上

    目前我国已经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B.melitensis)1、2、3型,羊布鲁氏菌同样可以感染牛。由于目前以养牛羊为主,牛羊及各种家畜同牧场放牧十分普遍,所以牧区的各种动物(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骆驼、猪等)均应该普遍接种布鲁氏菌疫苗。而且,要研究各种家畜布病疫苗免疫的有效免疫期,明确其抵抗布鲁氏菌强毒的最低滴度,为布病抗体水平监测提供敏感快速的检测技术…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农户提高饲养奶牛经济效益“十”要点

    导读:由于个体户养奶牛存有饲养规模小,科学技术含量低和管理粗放等制约,所以突出存在着产奶量少,疾病多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从而制约着奶牛业的健康发展。为促进奶牛业的发展和养牛经济效益的提高,笔者根据近年来各地饲养奶牛的一些先进经验,总结了“十”项技术要点。

    文章节选 2009年5月31日
  • 财产遗失如何“保全”——《物权法》关于拾得遗失物返还的新规定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日常生活中,丢了东西是件常事,很少有人会想到将这类“小事”上升到法律层面来考察。何谓遗失物?所谓遗失物是指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因主观疏忽或自然原因致失落他处而失去控制的物品。例如在畜牧养殖领域存在的猪、…

    文章节选 2007年12月14日
  • ChRBP在葡萄糖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肝脏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导读:近年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调节元件结合蛋白(ChRBP)在多不饱和脂肪酸和葡萄糖调节糖酵解和生脂基因的表达中作为一种关键的转录调控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综述葡萄糖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肝脏中编码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同时,阐述ChRBP在该机制中扮演的角色。

    文章节选 2009年2月5日
  • 微生态制剂与猪的肠道问题

    导读:微生态制剂如润生康等,主要包含有益菌、寡糖、小肽类以及复合生物酶等。能够促进动物体内有益菌群的生成,健全体内微生物保护群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有效减少或替代抗生素的使用,并可起到促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发病率的作用,且无毒、无污染、无药残;为实现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文章节选 2008年7月10日
  • 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我国把小反刍兽疫症状归为一类动物疫病,同时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LE)归为法定报告的A类动物疾病。我国在2007年首次在西藏的阿里地区发现这种疾病[1],又在2013年的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等省区再次发现这种疾病[2],2014年3月安徽也发现此病[3]。为了促使养羊产业的健康生产,农业部对此非常重视,并积极地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以下,是对小反刍兽疫疾病的提出的预防措施。

    文章节选 2015年5月4日
  • 中国禁止从美国等进口禽类 及相关产品对国内市场影响

    2014年年底美国华盛顿州(Washington)和俄勒冈州发现野鸟和家禽感染禽流感病毒。为防止禽流感传入我国,2015年1月中国质检总局等部门发布公告,禁止直接或间接从美国输入禽类及其相关产品。

    文章节选 2015年4月3日
  • 以标准化监管来保障饲料安全

    导读:要避免饲料行业的“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就必须对饲料行业进行有力的监管,而建立和实施饲料的标准化监管体系是最有效的方式。各级饲料监管机构要未雨绸缪,制定切实有效的预警机制和处理突发饲料安全事件的机制,让饲料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保障举报渠道的畅通,及时收集个检测机构、研究机构反应的信息,尤其是关系饲料安全隐患的信息,能够及时的汇…

    文章节选 2009年5月31日
  • 30%土霉素注射液对仔猪保健效果

    导读:用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采用三针保健程序(仔猪分别于出生后3天、7天、21天颈部肌肉注射0.5ml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100头仔猪进行保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射30%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后能显著提高仔猪增重率,减少仔猪肠道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临床对567头爆发附红细胞体病猪进行治疗试验,其治愈率为90%以上,有效率达100%。

    文章节选 2008年7月10日
  • 如何减少奶牛胎衣不下?

    胎衣不下是奶牛产后的一种常见病,是影响奶牛繁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报道,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美国为7%~8%,以色列为17.8%,我国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高达20%~50%,夏季甚至达到60%。该病不但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还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复旧延迟、子宫脱出、乳房炎等,导致母牛不孕、发情延迟、增加配种次数,影响母牛繁殖效率,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