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发展养牛业的思考

导读:随着农村经济多元化、产业化结构的不断形成,养牛业的经济地位、生活作用已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而且速度之快、前景之广阔,也是前所未有的。如何把古县的养牛业做大做强,使其具有更强的活力,具有更高的效益,使更多的农民受益,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古县的区域优势。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044

(0)
上一篇 2008年10月8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08年10月8日 下午2:39

相关推荐

  • 乳铁蛋白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

    乳铁蛋白是一种存在于乳汁中的天然糖蛋白、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抗病毒、抗氧化、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刺激肠道双歧杆菌生长、保护肠道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并具有无副作用、无残留、安全可靠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乳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及展望。

    文章节选 2015年4月3日
  • 动物保健必须注意的问题

    养殖业的成功与失败在于管理,养殖业效益的高低在于防病。我国畜牧业经历了近30年的加速发展,但业界上下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存栏、出栏量的多少,很少去考虑动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生理需要和行为习性,使畜禽活动长期受到限制,处于生活空间狭小、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导致畜禽生产质量、抗病力和免疫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动物的生产力和健康水平。而且…

    文章节选 2007年12月14日
  • 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 免疫抑制机理与发生原因

    随着养牛业的不断发展,疾病因素成为制约健康养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更不容忽视。本文针对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抑制的产生机理和发生原因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提高牛体抵抗力的方法,以期对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文章节选 2015年2月9日
  • 肉鸡饲养中的温度与通风

    本文主要写了肉鸡舍温度和通风的控制,给出了温度参考和不同通风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文章节选 2015年1月15日
  • 美国研究人员在新的猪流感病毒中发现禽流感基因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AR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猪流感病毒H2N3。这种病毒属于H2流感病毒组,是由禽流感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分子共同组成的。研究人员从猪流感H2N3病毒中可以分离出H2和N3混合基因片段,正是这种基因特性赋予了H2N3病毒具有感染猪的能力。使猪有可能充当“病毒携带者”的角色,把流感病毒由禽类、猪携带给人类。在猪流感病毒中发现禽流感基…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健康养猪绿色保健

    导读:现在一个错误的指导思想“混合感染多,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只要两方面药物都用了,问题就解决了”普遍存在,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表面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带来的结局是:损伤了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了自身免疫功能,猪病越治越多,更加复杂。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常常同时或相继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增多,猪病的防治变得越来越困难。究其根源,还是大量使用抗生素及抗病毒…

    文章节选 2008年6月16日
  • 小猪注射铁剂的病理变化观察

    导读:今年1月底,广东珠海某个体户新投产的一规模化猪场(300头母猪规模)爆发一种以母猪散发性厌食腹泻和小猪大规模水样拉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性,并造成重大损失。因缺乏处理经验,该场邀请某资深专家到场诊治。该专家以小猪普遍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淤血变黑等症状为依据,确诊为猪瘟。但按猪瘟的方案进行防治,母猪全群紧急免疫猪瘟弱毒疫苗,小猪作猪瘟超前免疫,发现腹股…

    文章节选 2009年2月4日
  • 牛乳中氯霉素残留的HPLC检测试验

    氯霉素是通过与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其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如长期应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婴儿长期食用氯霉素污染的乳汁,可能会引起“灰婴综合征”;氯霉素在食用动物中残留,可通过食物链传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危害。然而由于氯霉素的抑菌效果好,而且价格相对低廉,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对氯霉素在动物中的使用不加限制。牛乳中氯霉素…

    文章节选 2008年4月9日
  • 顾此失彼是动物防疫大忌——当前禽流感防控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今禽流感的传播机制日趋复杂,某些散发性病例的出现有时难以预料,带毒候鸟迁移而传播禽流感,是当今防控禽流感难度最大的问题。专家指出,当前在防控禽流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如,免疫接种是提高家禽特异性抗禽流感感染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现阶段符合国情且实践证明有效的防控禽流感的措施之一,但免疫接种不能替代其他措施,要用辩证的、动态的观点评价免…

    文章节选 2008年1月14日
  • 禽痘的诊断与防治

    1 病原     本病是由禽痘病毒(FP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     2 流行特点     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

    2012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