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长灿
摘要:水禽疫病是目前制约我国水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盲目相信疫苗免疫或过分依赖药物治疗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若要保证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宏观把握问题所在,从根源上防治疫病。
关键词:水禽疫病;防控;养重于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蛋、禽肉类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众所周知,禽类养殖主要包括陆禽与水禽两种,其中水禽以鸭、鹅为主。近年来,水禽产品以其低脂肪、高蛋白、营养均衡等优势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与此同时,我国水禽养殖业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水禽疫病——亟待防控
尽管我国的水禽饲养量、产肉量稳居世界第一,但在生产过程中,诸多因素导致我国水禽养殖的生产效益较低,其中疫病的侵袭是最为重要的原因。由于我国水禽饲养的总量不断增多、密度愈来愈大以及动物流通量的上升等因素,致使危害水禽业的疫病也日益复杂化。
我国水禽养殖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多集中于河流湖泊众多及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而水正是病原微生物传播的重要媒介。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不仅对水源环境构成威胁,排出体外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污染水源也可感染其他禽类甚至哺乳动物而造成疫病的再次流行。以禽流感病毒为例,水禽尤其是鸭子是病毒携带者,能够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而不表现临床症状,并且可以长期、不定期地向外界排毒,存在极大的潜在危险。并且,禽源流感病毒与人源流感病毒共同感染猪后,能够发生核酸片段的重组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水禽的疫病防控尤为重要。
预防为主——任重道远
疫苗免疫是预防水禽疫病的有效措施,可使多种疫病得到一定的控制。在养殖业的实际生产中,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各高校及科研单位亦投入大量财力物力用于新型高效疫苗的开发研究。但迄今为止,能够用于水禽疫病预防的疫苗相对较少,在实施疫苗免疫时存在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养殖人员疏忽大意、且时有疫苗抗原与实际流行株的血清型或亚型不一致的现象,常常导致动物免疫接种后在免疫有效期内不能抵抗相应病原体的侵袭,仍感染了该种传染病。另外,疫苗免疫只能降低水禽群体中的病毒承载量,而不能消灭已存在的病毒,也不能阻断强毒入侵已免疫的水禽群体。近年来,水禽病毒毒株变异速度加快,出现旧病仍在流行新病不断增加的现象。 因此,只依靠疫苗并不能真正消灭水禽传染病。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水禽疫病的预防与控制不仅需要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同时,必须有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良好的饲养管理方法。如果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致病病原就会在禽群中不断循环累积,直至疫病暴发。
药物治疗——被言重的“救命稻草”
目前我国水禽养殖虽然总体规模大,但是技术含量低,多以“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存在。为了确保生产利益的最大化,农户往往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药物使用不规范现象。而且,就现阶段而言,水禽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仍需依靠药物治疗,其中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措施。若药物的选择建立在病原鉴定、药物敏感实验结果的基础之上,再加上适宜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则可保证治疗的成功。否则,禽群养殖过程中选择预防性投药,发病时加大药量、多种抗生素混用、不遵守休药期甚至违规投喂违禁药品等,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几率,而且还会存在药物残留加大、引起禽群药物中毒甚至产生超级细菌的危险,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安全。
宏观把握——根源所在
尽管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愈发重视免疫接种,但疫苗对疫病的预防控制作用并不是万能的,上述诸多因素已阐明疫苗免疫只能预防和减少临床发病死亡,而不是绝对预防感染的发生。一旦疫病爆发,药物治疗又成了唯一的解决方法,过分依赖药物现象较为严重。
然而,要想切实有效地防控水禽疫病,保证养殖业的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宏观把握疫病的流行特点,认清“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养重于防”的重要性。在养殖生产中,应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消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致病因子,保障大环境的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群抵抗力。
1)建立并推广完善的卫生消毒措施
作为疫病防控的基础环节,卫生消毒也是清除、杀灭水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不仅能够维持水禽养殖场所的清洁、给禽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更能切断病原传播途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水禽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2)转变养殖模式
虽然我国水禽饲养量居世界之首,但水禽饲养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养殖设施简陋,分散饲养仍占较大比重。例如,我国肉鸭主要采用大棚养殖方式,环境差,养殖技术落后,极易导致疫病的暴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水禽养殖密度必将不断提高,传统粗放式的养殖模式既不能满足安全消费的需求,也不利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方式是今后水禽养殖的发展方向:稳固基础设施,提倡科学养殖,注重技术投入,不断向集约化、高效率养殖模式靠近。
3)注重水禽饲料营养的研究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针对水禽营养、饲养及饲料配制技术的研究较少,饲料的配制缺乏科学依据。目前国内水禽饲料配制多是参考鸡的营养需要标准,这不仅会导致水禽饲料转化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且易使禽群抵抗力低下,对各种疫病较为易感。为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应加大水禽饲料及营养的研究,制定出科学的营养标准,提高水禽机体的抵抗力,为抵抗疫病打下坚实基础。
4)加大水禽优良品种的培育
与蛋鸡、肉鸡品种的培育相比,我国水禽育种相对滞后。加快水禽新品种、优势品种的选育,不仅能够改善水禽市场中品种混乱的现象,还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更能减少从外界引种时带来新疫病的可能性,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除培育水禽新品种外,还可以对不同品种的杂交进行试验研究,丰富水禽品种的同时充分发挥各个品系的优势基因。
综上所述,只有宏观把握我国水禽养殖业发展的现状,从疫病流行的重点环节抓起,全面进行防控,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确保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维持水禽养殖的健康性、可持续性发展。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5年8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zhaoxiaosong9907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