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秋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500)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玉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原因,玉米质量的判定及玉米在日粮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玉米;蛋鸡;生产性能;水分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提玉米与蛋鸡的生产性能?玉米又不是直接喂鸡的,应该探讨的是饲料营养与蛋鸡的生产性能才对。的确,时至今日,家禽营养学的进步已经细分到探求鸡的不同日龄段几乎每日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与代谢;探求营养组分中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比例平衡以及不至匮乏又不至浪费;探求日粮多种组分间的平衡与否以及利用率高低与否;还探求这种平衡这种利用率与生产性能发挥之间的性价比关系等。由于全价配合日粮所使用的各种原粮或原料的供应趋紧、价格趋涨,就使得如何遵循合理、易得、经济的原则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型资源成了家禽养殖业持续追求的目标。在养殖实践中,人们探求诸如蛋白质、氨基酸的替代与平衡;探求多种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作用于消化道以图提高饲料转化率,做出了诸多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结果。然而,对于蛋鸡全价日粮配比中的首要组分——能量饲料、对于能量饲料的主体组分——玉米的使用和探究上,可以说仍是比较粗放的。
在我国蛋鸡养殖群体中,自配料有着相当大的份额,就是说,养殖场自购玉米的量很大;而饲料厂购进存贮的最大宗原料也就是玉米。不论是预混料、浓缩料自配或是使用成品全价料,就营养组分与价值论,能量饲料首先是玉米,玉米依然是最主要部分,就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论,玉米所起的作用依然是无可更替的。那么,作为能量营养主体的玉米的质量、数量、使用配比、方法等与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笔者就此问题曾对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江苏蛋鸡养殖密集区的8家大型蛋鸡场,33家中小蛋鸡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是:在不发生大的疫病流行的前提下,按标准使用玉米的,蛋鸡生产性能发挥的普遍较好,而生产性能发挥不好的饲养群体中,有大约1/4是与饲料——主要是玉米的使用有欠缺有关。这些欠缺包括了玉米水分过高、成熟度不够、杂质过多、霉粒过多、破碎粒过多、配比不合理等。
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玉米分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生长期由90~150 d不等,又由于各个产地收获期的气候、需求、干燥条件、收购价格、仓储、运输等多种因素影响,玉米在收割期间的成熟度就不能尽如人意。一般来说,生长期越长的玉米能量值也越高,成熟度越高的玉米能量值也越高;例如:不成熟就收割的玉米,其含水量往往在40%~50%之间,而成熟的玉米的含水量不超过31%。含有很高的水分在里边,同等容重的玉米干物质所含能量就不足(玉米标准容重是710 g/L,东北玉米干燥后大多在650~680 g/L)。据标准检测,玉米容重每降低13 g,其能值就降低10~15 kcal,吨价也随之降低,自然,作为能量饲料的效益也降低。
符合标准的玉米的含水量为15%以下,可由于产地与用地之间的距离、期货、收购、储藏、运费等的因素,实际上往往是18%~22%。笔者曾会诊过一例蛋鸡不明原因产蛋下降病例:当时正值隆冬,鸡群无任何临床与剖检症状,采食比以前还有增加,可就是产蛋下降,后经反复对比才明了,是鸡场自配饲料所用玉米属当年新玉米,价格较便宜,但水分过高(21%,有些玉米粒由车皮卸货时是冻结在一起的)导致鸡群能量摄入不够。因为随着玉米水分的提高,消化能浓度不断下降,同等份额玉米提供的能量相对减少,导致家禽能量摄入不足,尤其在寒冷季节,因需消耗许多热能以维持体温和生理代谢,机体获取能量不足,就会动用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也就减少了蛋白与脂肪的体内贮存与产蛋转化。以配合饲料中玉米使用量60%以上计,玉米中水分达到21%,等于日粮中水分净增加3.6%,这等于要多添加5%的玉米才能满足玉米干物质的能量值。
由于饲用玉米价位持续走高,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农户越区种植成熟期不符的玉米,其籽粒不饱满,含水量大,致使玉米高产不高效;一些生产厂家和养殖场自配料时在使用玉米上往往图便宜却难于确保质量,这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高水分玉米上。
这样的情况,这在配制饲料时要考虑多添加些玉米,也可以降低麸皮量,增加玉米量,或添加豆油。还有,高水分玉米脂肪酸值也高,易酸败变质。应现用现粉碎。不宜久存,堆积厚度不要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摊开适度陈化,时间需在一个月以上,还可与高品质陈玉米逐步混用过度,过渡期半个月以上。
使用高油玉米可能是今后饲用玉米的一个方向,因为高油玉米含油量可达7%~10%(普通玉米是4%~5%),从提供能值看,可节省玉米大宗用量,只是目前尚处于示范种植阶段,不具备推广普及的条件。
按照《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GB∕T17890—2008),玉米以容重、不完善粒总量分为三级,同时以粗蛋白、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容重是指每升中的克数;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按标准规定,玉米水分含量≤14%,杂质≤1%,生霉粒≤2%。杂质、霉粒超标势必减低玉米能量值,破碎粒多势必增加霉菌感染的几率。实际上,在田间生产、收割、晾晒、贮存过程中,玉米杂质、霉粒合起来常常达到5%以上,这会显著影响单体原料质量进而影响饲料品质。这是因为,玉米中的杂质有呼吸能力和吸湿性强,能增大玉米中的水分,这就很容易发生保管运输过程中的生虫和霉变,杂质又能阻塞粮堆孔隙,影响湿热散发,不利于存储。由于收储政策限制,霉粒杂质过多又进一步导致大量玉米不能及时入仓,例如,据报道,2014年入冬以来,黑龙江有2 800万 t玉米因不符合收储标准不能及时入库而堆积发霉。这样的玉米最终去向会是哪儿?只有压级压价流入饲料市场!这样的紧急销售方式致使大量新玉米上市,虽然有助于饲料成本下降,但鸡群产蛋没有高峰,最终的结果是得不偿失。
玉米在堆积、运输中如果湿度超过16%、温度超过25℃,很容易发生霉菌生长。解决的办法是往玉米里添加有机酸,但是要知道,有机酸只能杀死霉菌和预防重新感染,对于已经产生的霉菌毒素是不起作用的。
在目前普遍采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玉米既是能量的代名词,蛋鸡产蛋期饲料中能量与采食量的关系实质是对玉米需求的关系,体重越大,维持生理需要所需能量也越多,在标准环境下,体重每增加100 g,每日∕只需多采食3.5~4 g优质饲料。温度越低,维持生理需要所需能量也越多。在16~24 ℃范围内,温度每降低1 ℃,每日∕只需多采食2~3 g优质饲料。能量需要与产蛋量成正比,鸡日产蛋平均每增加1 g,每日∕只需多采食1 g优质饲料。这里所说的优质饲料是指能量达到标准(也就是玉米合格)的饲料。
在养殖实践中,一些鸡场自配料往往有一种倾向,就是能量偏低,蛋白稍多,这类蛋白稍高,就是靠棉粕等杂粕来补足。而能量偏低,主要是应用玉米质量不合格。从纯经济角度看,似乎合理,但是,使用低价的杂质很多的玉米,会使产蛋鸡料能量不足,正是由于能量摄入不够,蛋鸡就会靠增加采食量来补足,这样的结果是能量足了,而蛋白摄入过剩,一些蛋白消化不了,排出体外或转化成脂肪蓄积,造成浪费。不仅如此,玉米杂质多还会导致采食量增加,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在蛋白质不变的情况下,鸡群冬季由于能量不足,鸡群采食量大,料蛋比往往超过2.4∶1,这样产15 kg鸡蛋,耗料为36 kg;而能量充足的饲料料蛋比是2.2∶1,产15 kg鸡蛋,耗料为33 kg,前者要比后者多耗3 kg料。这3 kg料按2.6元/公斤计为7.8元,就是说,同样生产15 kg鸡蛋,前者要多付出7.8元的生产成本;相应的利润也就减少了7.8元,这不是降级的玉米吨价便宜所能补回来的。
有人认为,夏季炎热,鸡群采食自然下降,饲料能量可以调低,只要蛋白不低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在夏季,能量含量的提高可以改善机体抗热应激的能力。比较理想的是用脂肪(油脂)来代替玉米(碳水化合物),脂肪适口性好,能提高采食量,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一般可以增加2%~3%的脂肪,相应减少4%~6%的玉米。
在炎热季节,蛋白质所产生的热量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这样更容易使得机体产生积热,所以此时段不应增加饲料中蛋白总量,可以适当减少1%~2%;而注意保证能量值不致降低,尤其注意使用符合标准的玉米。
所以,建议养殖场自配料用的购进玉米,有条件的可做检测,可以简便的以玉米每升克数来测,也可以按照标准对不同品种和成熟期玉米做百粒重检测,例如,以成熟玉米每百粒重26~28 g,不成熟的在17~24粒间来对比检查。对杂质、霉粒、破碎粒等眼观质量要随机抽测,严格把关。不要图便宜,要由信誉度高的厂商进货,对于不能严格把关的进货玉米,可添加植物油来弥补能量值可能的偏差,这样虽然成本高一些,但可以使得鸡群高产更有把握。(编辑:狄慧)
(本文由鸡病专业网特别推荐)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2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39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