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玲玲
草鸡又称土鸡,是指在果园、林地放养的肉鸡。草鸡无公害污染且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其肉和蛋均属绿色安全食品,近年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价格也逐年攀升。这种情况下,草鸡养殖热在一些树林空间较多、水网密集的地区兴起,其养殖效益高,成为养殖户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林地草鸡养殖仍旧采用传统的散养模式,其饲养密度较高,易诱发多种疾病,进而危害草鸡健康,导致养殖效益下降。因此,探讨林地草鸡的疾病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1发病特点
在养殖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规模化养殖场林地草鸡疾病主要有寄生虫发病率高、易发营养性疾病、细菌性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降低等主要特点。
1.1 寄生虫发病率较高
在规模化养鸡场,通常每批次达2 000只以上,且多批次投放,大雏投放也有先后,加之用于草鸡养殖的林地面积一般在10亩左右,而鸡日龄不同其对相关疾病的抵抗力也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成年鸡受虫卵感染或携带病毒,则极易传染给仔鸡和低龄鸡。同时,由于林地草鸡的饲养模式仍以散养为主,可有效降低鸡群密度,且空气、光照、通风条件好,因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不高。与舍养鸡相比,林地草鸡较少发生大肠杆菌病,加之目前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只要在养殖过程中加强药物预防,即可最大程度的降低细菌性疾病的发生率。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林地草鸡的活动范围较大,鸡粪也遍布草地,易引发蛔虫病和球虫病等,对此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1.2 易发生营养性疾病
林地草鸡通常采用的是放牧散养模式,每日经早晚两次投放饲料,且量不大,同时草鸡长大后林间的虫子、杂草也越吃越少,此时如仍沿用以往的喂养方式势必会导致鸡缺乏部分营养元素,出现掉毛、乱啄等现象,会影响草鸡的外观,导致市场价格下降,养殖效益随之受到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发生营养性疾病后可导致草鸡死亡,造成的损失也较大。
1.3 细菌性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降低
林地草鸡的活动空间较大,在散养模式下大肠杆菌疾病等常见的细菌性病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舍饲发病率,近年来该病已无需重点防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春秋等季节,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林地草鸡受冻、被雨淋的几率明显增加,此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野外放牧时如气候发生变化应及时将其赶入栏中,以降低鸡霍乱的发病率,也有助于降低无羽毛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此外,在林地放养通风条件明显好于舍养,因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部分养殖场甚至无该病发生,这也是林地放养的优势所在。
2 养殖技术
合理选择林地,通常选择远离农田、住宅区、主干道路和工矿厂区,郁密度60%~80%,林地树种以落叶阔叶林为佳,可将林地分为不同饲养区并用拉网将其隔开,间隔期间应注意对已饲养过的区消毒。宜在林地最高处背风向阳的平地搭建棚舍,每亩放养50羽左右,一个鸡群约2 000羽,确保饲养密度适宜。在此基础上,合理配制饲料,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定期进行消毒、免疫、驱虫,并注意防害,实行全进全出制。
3 预防措施
林地草鸡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应结合养殖实际,采取针对性的防病措施和方法,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具体来说,应做好药物预防工作,实行轮换用药,防制病毒性、细菌性病时则应做好:①应选择本地适应性强且健康未染病的鸡种;②应设置与外界隔离的隔离带,以防疾病传入;③加强鸡场管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清点并第一时间淘汰病残鸡,清理死亡鸡,以净化养殖环境;④采用药物预防时应确保药物的毒性低且无残留,禁止滥用或过量使用药物;⑤如林间虫子和杂草数量减少,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⑥做好日常记录。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5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