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草药养猪的发展优势”

一、中草药的特点
我国中草药多以天然植物为原料,属猪容易吸收的纯天然物质,具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效果良好、价格低廉,作用广泛、安全低毒,几乎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同时兼有营养和药用双重功效。
二、中草药养猪具有其独特的发展优势
与传统养猪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中草药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性能
中草药本身是天然的动植物或矿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未知活性因子、多糖、生物碱、有机酸、苷类。如大枣枣肉、黄芪等这些物质加入饲料中使消化酶的活性增高,而加快消化和吸收,同时可改善其营养成分及结构比例,可以补充饲料中一些营养成分的不足,使之得到更加充分的吸收,有利于猪的新陈代谢,促进其生长,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以及动物的生产性能。中药成方制剂中的健胃散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导滞、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主要用于提高生长速度,减少饲料消耗。如党参茎叶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10多种是动物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氨基酸;含有12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其中钾、钠、钙、镁4种常量元素均是机体的必需物质,均含有淀粉和微量生物碱。黄芪中含糖类,及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胆碱、叶酸、维生素B、淀粉酶、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都可以平衡和完善日粮,提高饲料利用率。
另外,一部分中草药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与参与生长发育的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如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它们通过信使物质来调节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还有一部分中草药能够增进猪的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饲料报酬。中草药中的神曲、麦芽、山楂、陈皮、枳壳等,具有一定的香味,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家畜唾液、胃液和肠液分泌,促进机体对营养的吸收;远志、松针粉、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使猪在肥育阶段熟睡催肥长膘,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在20~30kg、30~70kg、70~110kg以及全程(20~10kg)饲料试验猪中,日增重分别提高9.28%、1.70%、13.69%和7.44%,料重比分别降低4.44%、9.77%、11.63%和13.69%。试验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能明显改善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二是能直接抑菌、杀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增强猪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许多中草药含有抗菌、抑菌、杀菌作用的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提高酶活性物质,有机酸以及解毒和促进毒素排泄的物质等,能刺激动物生长,提高动物的免疫和抗病能力,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正常平衡,保证动物健康发育。
这是因为很多中草药含有多糖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甙类和挥发油类等,这些物质在动物机体内能刺激内分泌,使免疫功能增强,抵抗病毒和细菌,驱除体内的有害寄生虫,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促进作用。如服用黄芪后可明显提高血液中IgE、IgI含量;首乌、刺五加、党参可增加白细胞数,使吞噬功能加强;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板蓝根、野菊等有抗病毒的能力;苦楝皮、马鞭草、白头翁等能杀虫,增强机体免疫力;金银花,板兰根,黄芪,青蒿等,好多清热解毒中草药,抗菌抗病毒作用强,又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基本没有抗药性和毒副作用,而且无残留。
同时,大多中草药中含有氨基酸,蛋白质,脂肪,淀粉,微量元素等,能显著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功能,又能诱生干扰素,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通过检测技术证明,何首乌、黄芪、山药、当归、杜仲、淫羊藿、五味子、甘草、白术等中草药能提高猪瘟免疫抗体水平,而且可延长抗体的存留时间。另有报道,由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刺五加、甘草、柴胡、黄连、黄芩、金银花、蒲公英等组成的中草药复方,经临床试验证实,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迅速提高猪群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
三是能够提高猪酮体瘦肉率,降低酮体脂肪,改善酮体品质和肉质特性
李琦华等测定中草药添加剂对饲料养分消化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20~30kg、30~70kg、70~110kg阶段,中草组的粗蛋白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粗脂肪和粗纤维消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试验表明,中草药能够提高猪胴体瘦肉率,降低胴体脂肪,改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田允波等(2003年)添加天然植物中草药提取物,对生长肥育猪的促生长效果,胴体瘦肉率提高5.79%,脂肪率降低31.41%,板油重(腹脂)减少22.16%,眼肌面积增加10.92%,平均背膘厚下降28.21%;失水率降低5.03%,贮存损失下降20.35%,熟肉率提高4.74%;肌肉间脂肪含量提高52.77%。肌肉的品味鉴定结果表明,嫩度、滋味、多汁性和香味都有提高,具有肉质细嫩、肉味郁香、汤味鲜浓的特点。戴国荣等研究了不同制剂中草药添加剂对猪胴体特性和猪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中药散剂、水提制剂和醇水制剂3种不同制剂添加到同种饲料中,结果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可降低猪胴体背膘厚,增大眼肌面积,提高瘦肉率,对肉质及风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惠晓红等(2006年)试验证明,用中草药提取物“绿益康”饲喂肥育猪,可显著增加猪肌肉中糖原和脂肪等含量,减小猪肌纤维直径,增强猪肉的风味、多汁性与嫩度。对猪肉的食用品质和货架寿命等有积极作用。通过屠宰测定试验表明,使用中草药添加剂的试验猪,其屠宰率、瘦肉率均高于对照组,膘厚、失水率有所降低,表明肉质与对照组无差异;试验组肝、脾、肾等组织无异常变化,表明中草药添加剂系列产品安全、无毒副作用。通过研究还发现,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杜仲提取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长性能、胴体质量和猪肉品质,降低猪肉滴水损失和胴体皮厚,提高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
以上一系列研究表明,中草药养猪可以改善猪的酮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放心猪肉的生活需求。
四是改善猪群繁殖性能,提高性欲和配种能力
中草药养猪可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提高公猪性欲和配种能力,原因是有些中草药能够诱导母猪发情,增加泌乳量,提高产仔数。比如松针粉可以促进母猪生长发育,提高受精、产仔率。试验证明,用中草药“促情散”加氯前列烯醇处理乏情后备母猪,发情率为97.62%,配种后46天不返情为97.56%,平均产仔数为9.93头,产活仔数为9.09头。蔡伟强(2005)分别用中草药制剂和促性腺激素对产后乏情母猪进行催情治疗试验,结果中草药治疗的发情率为93.75%,平均产仔数9.12头;激素治疗的发情率为95.00%,平均产仔数8.01头。另有试验表明,用党参、当归、黄芪、川芎、王不留行、苍术、益母草等中草药组成饲料添加剂,并以1%的剂量饲养母猪,能显著提高母猪泌乳量,改善乳汁成分。
其次,有些中草药与公猪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密切相关,可改善公猪繁殖性能,提高公猪性欲和配种能力。如淫羊藿等中草药有促性腺发育作用,可使雌性动物子宫变大、卵巢增重、卵细胞增多;使雄性动物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射精量提高。通过对8头公猪每天饲喂12g由熟地、淫羊藿、菟丝子和玄参等组成的中草药添加剂。结果表明,饲喂中草药添加剂后10-30天内,精液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活力显著好于对照组,从而证明中草药添加剂能有效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朱晓萍等(2004)设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配种期种公猪专用的4%预混料一精力旺(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中药保健剂等),使采精量提高5.50%,精子密度提高2.55%,对精子活力未产生影响,有效精子数提高6.72%。在种公猪基础日粮中加入中草药复合饲料添加剂后10~18天、19~30天内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顶体异常率、精子畸形率差异显著;停止使用中草药添加剂后10天,精子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顶体异常率两间差异显著。
五其它作用
有些中草药可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和调节缓和应激作用,还有一部分中草药能促进机体对维生素的利用,激活维生素受体。另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还具有类激素作用等。
三、中草药在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一些中草药养殖地区,由于中草药产地不同,土壤、气候不一造成药物成分含量不一,影响其效果,再加上作用机理不清、剂型单一、缺乏毒理安全方面的研究,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和配方标准等问题,很难对中草药及其产品作出准确的药效评定和质量监控,这些都会影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健康发展。
虽然中草药养猪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不能忽视该养殖方法在养猪业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一旦中草药养猪存在的系列化、稳定性、剂量型等问题得到解决,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绿色安全猪肉的需求的日益增强,中草药将在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为肉制品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725

(0)
上一篇 2013年8月9日
下一篇 2013年8月9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