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养猪集约化、规模化、专业户(小散)的博弈

鹿死谁手——谈养猪集约化规模化、专业户(小散)的博弈

王树水

(临淄区辛店街道办毛托村 山东淄博 255400)

    当今的中国养猪业已经成为集约化、规模化、专业户(小散)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养殖量而言,目前集约化跟规模化两者相加约占50%,专业户(小散)约占50%。尽管目前专业户(小散)的养殖量占了一半偏上,而且发展趋势方兴未艾,最终专业户(小散)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被淘汰的将是专业户(小散),这个毋庸置疑。且听我慢慢道来。

1 集约化养殖

集约化养殖在中国的养猪业将逐步做大做强,成为中国养猪业的佼佼者,甚至将在中国养猪业独领风骚。首先,它符合国家产业结构,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集约化养殖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在资金、用地、环保、品种、技术引进、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支持。其次,集约化养殖一般都是在大财团的控制下,有的还是上市公司,有的还是引进外资,国外财阀控股。他们资金充裕,与国际接轨,关乎国计民生,是战略航母,一般不会沉没。第三,集约化做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集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兽药一体化,他可以操控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对他们来说赚钱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几乎没有赔本的买卖。第四,集约化养殖由于他们有钱,由于他们起点高,它集中了当代世界之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先进设备、优秀人才,管理到位、防疫到位、适时出栏、做到了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还由于他吸引了年轻人的加入,成为朝阳产业。它产品安全、环保达标,既可以进口,也可以出口,即可以赚人民币,又可以赚美元,具有无比的竞争力,是养猪人的期盼和发展方向。

2 规模化养殖

万头养殖场也好,十万头养殖场也好,这些场起步较早,有的是政府投资,村镇投资,企业投资,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私有财产。有的是股份制企业,是亲朋好友合伙投资办起来的。也有的是在别的地方掘到了第一桶金,近几年看到养猪挣钱,回家第二次创业创办起来的。有的还是某些人的副业,其主业有更大的财团和经济来源。无论是什么样的场都起步较低(与集约化相比),硬件不足,为了节省资金因陋就简,指导思想是先赚钱后发展。这样的场目前面临着三大风险:

第一是市场风险。只要养猪,就脱离不了猪周期的干系,就有挣有赔,是挣得多还是赔得多,这要看市场,看政府,看集约化的脸色,甚至还要看专业户的脸色。猪价的高低是由供需关系所决定的,当下政府采取收储政策,目的是调节供需关系,平抑物价,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CPI的稳定,长此以往养猪只有薄利和亏损,没有暴利了。当下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养殖、专业户(小散)养殖存在着无序竞争,都大有大干快上的阵势。占据养殖量半壁江山的专业户(小散)凭借船小好掉头的阵势一使劲就能把规模场挤趴下,今年就是个例子,据CCTV2《经济半小时》报道,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就使的好多大型养殖场苦不堪言,退出或减少了养殖量,有的只保留了母猪等待东山再起。全国母猪的存养量由4800万头裁剪为4500万头,300万头母猪谁裁减了?主要是规模场裁减了。集约化养殖和专业户(小散)养殖的裁剪只是淘汰了老、弱、病、残,有的还留有了大量后备,母猪数量还略有增加。在人员结构上规模场有场长、生产场长、技术场长、会计、出纳、兽医等,光这些高薪酬的就使的规模场举步维艰,再加上归还贷款、资金周转、人工工资、设备折旧、雇不到人、长期亏损的压力给规模化养殖带来了重重困难。如果是单靠政府补贴或者是为了攫取政府补贴建起来的场,管理上将是一塌糊涂,它不倒下谁倒下,倒下岂不是大快人心吗!如果没有了政府补贴,规模化干不过专业户(小散),最先退出养猪界的恐怕就是规模化了。

第二是疫病风险。老祖宗有句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已经说得很到位了,在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第三是环保压力。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养殖环保也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已经采取有力措施强拆猪圈,消除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设施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当初建场时大多都没有考虑环保的问题,现在拿出这笔钱上环保设施,难度可想而知,况且环保设施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单靠猪场以往的积累或者贷款很难实现,就很有可能遭强拆、停养或者主动退出养殖行业。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规模化就必须倒下退出养猪呢?也不然!我这里说三条路试试:一是做大做强,升级换代,由规模化上升为集约化;二是兼并重组,被集约化公司兼并,成为集约化公司的养殖场,成为集约化公司的子公司,背靠大树好乘凉;三是强强联合,与地方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强强联合,组建新的集约化公司,变为新的小型航空母舰。

3 专业户养殖

最后说一说最终要被淘汰的专业户(小散)。从现在的局势来看,当今的养猪行业是集约化、规模化、专业户(小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奔跑的过程中,专业户(小散)这架马车将跑散轮子,驾辕人将扬不起鞭子,最终落伍被淘汰出局。我做如下分析,对与错请指正、完善。

第一、它不符合国家产业结构。从食品安全,进出口贸易的角度,国家力求与国际接轨,在养猪上就是扶持集约化大公司做大做强,逐步淘汰散养和不达标的规模化养殖场。

第二、它已成为夕阳产业。尽管集约化养殖、规模化养殖、专业户(小散)养殖都是养猪,从人员结构上来讲,专业户(小散)养殖普遍年龄偏于老化,现在从事这一行业的普遍年龄在45~65岁之间,从雇工的角度来讲,一般雇佣的人员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上,年轻的雇不到(个别例外),子承父业的更是少之又少。试想再过10年、20年将是个什么状态,自然淘汰使很多专业户(小散)将会出局。

第三、它后继无人。恢复高考以来,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畜牧兽医院校的毕业生,现在战斗在养猪第一线的寥寥无几,更有甚者养猪的爹娘把孩子送进了畜牧兽医大专院校、畜牧兽医高职学校,本想子承父业,把养猪继续下去,却事与愿违,爹娘眼看着这份家当只有放弃。

第四、它承担着三大风险。市场风险,疫病风险,环保风险中最难躲过的恐怕就是环保风险,它是让专业户尽快退出的重要环节。浙江的五水共治,福建的强行拆迁已经初露端倪。北方的好多省份、地区已经开始了异味治理,离村庄、公共场所较近的猪场已受到冲击。推倒重建谈何容易,也只有跟养猪说拜拜了。

第五、它将无销售渠道。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随着猪肉冷鲜店在城市、乡村的普及,热肉将无人问君,私屠乱宰、小杀将歇业。随着订单农业的不断完善和养猪期货市场的到来,专业户(小散)养的猪将拿不到订单,将无销售渠道,此时将倒逼专业户(小散)退出养猪市场。

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传统产业的没落,新兴产业的崛起,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传统的养猪业必然受到冲击,一家一户的养殖,小型养殖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少则10年,多则30年专业户养猪(小散)将不复存在,这是历史的必然。

(本文由猪e网论坛特别推荐)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5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2179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5年8月6日
下一篇 2015年8月5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