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金梅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内治八法是八种基本治疗方法的总称。在治法上古今各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但根据八纲辨证所设置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较为重要。八法各有其适应病证,在兽医临床上,采用哪种治法是针对患畜具体病证而拟定的。若病邪在表用汗法;病邪在半表半里用和法;病邪在里,如属实证,在上可用吐法,在下可用下法;病性属寒用温法,病性属热用清法;如体质衰弱属虚者用补法;如为积滞、积聚属实者用消法。下面主要介绍这八种治法及其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1 汗法
汗法,也称为解表法,是通过使用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开泄病畜腠理,促使病畜多发汗,使表邪与汗一起出来,从而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上主要治疗各种邪气入侵肌表而引起的表证。
由于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汗法亦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之别。辛温解表,以辛温解表药为主组成方剂治疗表寒证的方法;麻黄汤为其代表方剂。辛凉解表,以辛凉解表药为主组成方剂治疗表热证的方法;银屈散为其代表方剂。
1.1适应症
适用于外感病初期,当病邪在肌表尚未入里时,可使表邪随汗一起出来而解除病证。
1.2应用汗法的注意事项
1)发汗解表以汗出邪去为度,出汗过多可伤津液,甚至汗出不止,造成虚脱。治疗表虚证时,汗之宜轻,临床上可用桂枝汤使病畜轻微发汗,从而纠正病畜营卫失和;而治疗表实证时,汗之宜重,临床上可用麻黄汤使病畜大出汗,发泄郁阳,从而使表寒散去,营卫通畅,病畜得愈。
2)根据表证的兼证不同,还须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如阳虚外感者,宜补阳发汗;阴虚外感者,宜滋阴发汗;如兼有湿邪在表者,如风湿症,则应在解表药中,加用除湿祛风药。
3)对体质虚弱或剧烈下痢,大失血的病畜不宜应用汗法。
4)暑天炎热,腠理开泄,汗之宜轻。因此,夏季或平时表虚多汗的病畜,使用辛温解表药时应慎重。
2 吐法
吐法,也称催吐法,是通过使用具有催吐性能的药物,使病邪或者有毒的物质从口中吐出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2.1适应症
吐法在临床上常用于病畜食物中毒和食物积滞而必须尽快吐出来的实证。
2.2应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1)吐法为一种急救法,如用之得当,收效迅速。但此法最易伤胃气,故必须慎用。
2)临床上,怀孕、产后、老弱体衰的病畜,一般忌用或慎用;马属动物禁用此法。
3)病畜食物中毒后,可以给其灌服温盐汤,应该随灌随吐,直至病畜将毒物吐干净为止。如果病畜服食温盐汤后不吐,则可配合外探法促使其将毒物吐出。
3 下法
下法,也称泻下法,是通过使用具有泻下通便性能的药物,从而通导大便,逐邪外出,清除胃肠道内积滞、体内积水和寒积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病性寒热,病畜体质的强弱,病势的轻重缓急,以及积滞,积水等不同情况,下法的运用可以分为攻下、润下、逐水等方法。
攻下法,也称峻泻法,是通过使用具有猛烈泻下作用的药物,以泻下邪热、攻逐体内积滞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于病邪传于里,邪热、积食、宿滞内结在胃和大肠的阳明腑实证;攻下法代表方剂为大承气汤。润下法,也叫缓下法,是用泻下作用缓和的药物,治疗老弱,妊娠或产后气血双亏病畜便秘的方法;润下法代表方剂为当归苁蓉汤。逐水法,是通过使用具有攻逐水湿性能的药物,治疗水液积滞的方法,常用于胸水、腹水、粪尿不通等症;逐水法代表方剂为大戟散。
3.1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结症、便秘、胃肠实热、虫积,停水等里实证。
3.2应用吐法的注意事项
1)下法是中兽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但用之不当,常会加重病情或产生继发症。因此,临床上在使用下法时,必须根据病畜体质的强弱和病情不同,选用适当的方剂和药量,以免损伤正气。
2)对表证或半表半里证,不应使用下法。
3)对于老弱患畜、产后血虚母畜或孕畜一般禁用或慎用下法。
4 和法
亦称和解法,即运用具有疏泄、和解作用的药物,调和肝脾或肝胃,从而达到和解半表半里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法代表方剂为小柴胡汤。
4.1 适应症
适用于病邪郁滞在病畜机体表里之间的半表半里证,即少阳证。少阳证,也称少阳病,是病邪侵犯少阳胆腑,致使病畜枢机不利,经气不畅时所出现的一种证候。
4.2应用和法的注意事项
1)对病邪在表,尚未入少阳经,或病邪已入里的实证,不宜使用和法。
2)对于脏腑气血不和的病证,如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之证,也可以使用调和肝脾或调和肝胃法治疗。
3)为少阳证病畜灌服小柴胡汤后,要注意观察患畜寒热轻重状况、发作情况和持续时间,以及病畜出汗的情况。
5 温法
亦称温里法或祛寒法,即运用温热性药物,祛除体内寒邪,温补阳气的治疗方法。
温法按照中寒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为温中祛寒、温经散寒和回阳救逆三种。温中祛寒,是一种以具有温脾暖胃作用的药物治疗中焦虚寒证(即脾胃虚寒证)的方法,其代表方剂为理中汤。温经散寒,以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药物为主组成方剂,用于治疗阳虚或寒气偏盛,寒邪凝滞于经脉,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关节活动障碍之痹证,其代表方剂为黄芪桂枝五物汤。回阳救逆,是一种通过使用具有回阳功能的药物治疗肾阳不足,阴寒内盛以及阳虚欲脱之证的方法,其代表方剂为四逆汤。
5.1 适应症
温法可用于治疗里寒实证或里寒虚证。里寒实证是指寒邪侵犯脏腑,导致病畜阴寒内盛的一种病证;里寒虚证是指病畜阳气虚弱,寒从内生的一种病证。
5.2 应用温法的注意事项
1)温法所用药物性多燥热,易伤津耗阴,故不可过用、久用。
2)临床上应用温法时,只能针对寒证,所以必须正确鉴别病畜所患是真寒证还是真热假寒之证,如果病畜患真热假寒之证而误用温法,会导致其病势进一步加重。
3)咳血、尿血、便血等,禁用温法。
4)畜体阴虚见有舌红、口干者应慎用。
5)孕畜、产后母畜,均应慎用或禁用。
6)里寒证中服温中散寒药同时,应注意保暖。
6 清法
清法,也称清热法,是通过使用具有寒凉泄热性能的药物,清除体内热邪,治疗里热证的一种方法。
清法因热邪的程度、所在部位及疾病虚实的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及清热解暑五种。清热泻火,以清热泻火药为主组成的方剂,是一种用于治疗气分病证的方法;根据热邪所在部位或脏腑不同,可选用不同方剂,如热在气分可用白虎汤,肝热可用龙胆泻肝汤,肺热可用清肺散等。清热解毒,是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疮黄肿毒等病证;其代表方剂为消黄散、清瘟败毒饮等。清热凉血,是以清热凉血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分、血分的病证;其代表方剂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热燥湿,是以清热燥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如痢疾、肠黄等);其代表方剂为郁金散。清热解暑,是以清热解暑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暑热证;其代表方剂为香薷散。
6.1 适应症
清法的适用范围较广,特别是在表邪已除,里热较盛而无结实的情况下,最宜使用。
6.2 应用清法的注意事项
1)清法所用方药性多寒凉,多用久用易伤阳气,尤其是体质素虚,脏腑本寒,胃火不足,粪便稀薄者忌用。
2)临床上清法主要用于实热证,真寒假热证不宜使用清法,因此,诊断时需仔细辨别病畜所患之证。
3)对于清热解毒的方剂,都应在药汁凉后或者微温时给患畜灌服,切忌热服。
4)若患畜有疮疡肿毒的病证,在为其用药的过程中,应认真观察患畜肿毒消、长情况。如果肿消热退,是病愈的趋势;如果已形成脓肿,则应切开脓肿排出脓汁。
7 补法
补法,也称为补益法或者补虚法,是通过使用具有补养功能的药物,对病畜阴阳气血不足进行补益的一种治疗方法。
临床上,虚证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类型,补法可相应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四种。补气,是以补气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而临床上以肺气虚和脾气虚较为常见;补气法的代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血,是以补血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血虚证;其代表方剂为四物汤。在临床上,患畜若有血虚病证,多同时存在气虚病证,因此,多采用气血双补法对患畜进行治疗,其代表方剂为八珍汤。滋阴,是以养阴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阴虚证,临床上常见的有肾阴虚、肺阴虚、胃阴虚等;滋阴法的代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汤等。补阳,是以补阳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阳虚证,临床上常见的有脾阳虚、肾阳虚;补阳法的代表方剂有巴戟散、肾气丸等。
7.1 适应症
补法适用于一切虚证。补气法,适用于气虚病证,如倦怠乏力,气短,动则喘甚,脉弱或者虚大、自汗等;补血法,适用于血虚病证与失血的患畜,根据血热、血寒病证的不同,分别对证用药;血热,是指热邪入血,临床上表现血液妄行、发热等证,应补血行血以清之;血寒,是指寒邪入血,寒凝气滞,导致血液运行不通畅,应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和之。补阴法,适用于阴精或津液不足而引起的阴虚病证,如口干、舌头发红而少苔、脉细数、便秘、盗汗等;补阳法,适用于脾肾阳虚的病证。
7.2 应用补法的注意事项
1)对于真实假虚证,不能使用补法,如果误用补药,会导致“闭门留寇”之弊,从而加重患畜病情。
2)使用补法时,为防止因虚不受补而发生气滞症,切忌单纯使用补药,最好在补养药中配合少量疏肝健脾理气之药,可避免纯补之剂引起脾胃郁滞,影响消化,还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增强疗效。
3)补法在应用时还应注意五脏的培补。虽每一脏有其独立的生理功能,但五脏间又互相关联。在治疗时除某脏虚补某脏的正补法外,还有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如“培土生金”法,即脾虚引起的咳嗽,治疗时要通过补脾而达到益肺的功效。
4)补法不应急于求成,即所谓“虚则缓补”,也叫平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阳气暴衰或元气暴脱时,则应急补。
5)脾胃乃后天之本,是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补气血应以补中焦脾胃为主;肾为水火之脏,是真阴真阳生化之源,所以滋阴助阳,应以补肾为主。
8 消法
也称消导法或消散法,是通过使用具有消食导滞、化痰利水、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等性能的药物,使体内积滞得以消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消法在临证上应用较广泛,主要有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活血化瘀三种。消食导滞,以消食化滞的药物为主,清除胃中积食或肠中结滞的治疗方法。消食导滞虽与下法作用相似,但下法重在解除粪便燥结,主要在于攻逐,而消食导滞则具有消积运化的功能,对胃肠内的食积有逐渐消散的作用,其代表方剂为曲蘖散。理气止痛,是用顺气宽中、行气止痛的方药来治疗胃肠气滞.消化不良、腹痛等病证,其代表方剂桔皮散、木香槟榔散。活血化瘀,是用活血祛瘀药为主来治疗血瘀、血滞等病证,主要用于治疗因血液凝滞引起的局部肿胀,以及母畜产后恶露不尽等病证,其代表方剂为红花散、生化汤和当归散等。
8.1 适应症
适用于气、血、痰、湿、食在患畜体内所致的气滞血瘀、癥瘕积聚、痰饮不化、水湿内停、饮食停滞及痞块等病证。
8.2 应用消法的注意事项
1)消食导滞法虽较泻下法作用缓和,但过度使用也可使病畜气血耗损,从而使患畜病情进一步加重。
2)对孕畜和身体瘦弱的病畜使用消法时,应配合补气药使用。
3)理气药大多属于辛散温燥药性,用量过重或者使用时间过久会导致畜体耗气伤阴,所以对气虚或阴虚火旺的病畜应慎用。
4)活血化瘀药大多具有有堕胎的作用,所以孕畜应慎用。
5)若患畜有阴虚热证或脾虚而腹胀、泻泄之证,应慎用消法。
【复习思考题】
1.内治八法包括哪八种治法?
2.试述内治八法的适应症。
3.试述内治八法在动物临床治疗上应用注意事项。
【执业兽医师考试习题】
1.治疗血虚病证( )
A.补阴是重要的 B.补阳是重要的 C.补铁是重要的
D.补气是重要的 E.补水是重要的
2.治疗老龄患畜肠燥便秘的方剂是( )
A、曲蘖散 B、保和丸 C、白头翁汤 D、大承气汤 E、当归苁蓉汤
3.食积不化宜选用下方加减治疗( )
A.曲蘖散 B.平胃散 C.银翘散 D.犀角地黄汤 E.猪苓散
4.哺乳期仔猪,被毛粗乱,困倦乏力,不思乳食,食则饱胀,呕吐酸馊,大便溏薄酸臭。其治法是( )
A.消乳消食,和中导滞 B.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C。和脾助运,降逆止呕
D.补土抑木,消食导滞 E.健脾助运,消补兼施
5.治疗久泻,除用止泻药外,还常用( )
A.消食药 B.升提药 C.健胃药 D.清热药 E.温里药
6.牛,精神倦怠,体瘦毛焦,食欲不振,久泻不止,脱肛,口色淡白,脉虚。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 )
A、四物汤 B、曲蘖散 C、桂心散 D、六味地黄汤 E、补中益气汤
7.一牛发病,证见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口渴多饮, 泻粪黏腻腥臭,尿短赤,轻微腹痛, 口色红, 舌苔黄厚, 脉象沉数。
①该病证可辨证为( )
A、热泻 B、寒泻 C、伤食泻 D、脾虚泻E、肾虚泻
②该病证的治法为( )
A、温中止泻 B、清热止泻 C、消食止泻 D、健脾止泻 E、补肾止泻
8.牛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头低,项脊四肢强拘、或跛行、关节肿痛而屈伸不利,咳嗽,气喘,脉浮紧的症状。
①中兽医辨证论治后确定的症候是( )
A.风寒表实证 B.风热表实证 C.风寒表虚证 D.风热表虚证 E.里寒实证
②可采用的治疗方法有( )
A.辛凉解表,护阴津 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C.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D.清热泻火,荡涤内热 E.和解少阳
③针对上述症状,以下方剂可用于治疗本病的是( )
A.麻黄汤 B.桂枝汤 C.银翘散 D.香薷饮 E.大承气汤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① ,7② , 8 ① ,8② ,8③
下期主讲:苏志国《防重于治》。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5年7月刊,更多内容可关注本刊微信订阅号zgdwbj,可发送“目次”获得最新期目次页,或其他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artibunny61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