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中国生猪养殖水平整体落后于欧美等国,而且疫病频发、猪肉安全和生猪福利更是给中国重重打上“落后”的标签。相对而言,生猪养殖不像信息技术产业或工业一样,有难以突破的许多技术障碍,它的差距更体现在养殖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细节方面。由于环境的差异,虽然国外的养殖经验不能照搬,但思想和观念可以改变,特别是观念的提升会带动养殖水平改善,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国外养殖经验以供借鉴。
猪只品种选择
说到生猪疫病防控,欧洲养殖者首先考虑的不是想当然的疫苗和药物,而是动物品种的选择。在不同自然环境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口感、肉料比、抗病性的品种。如在严寒地带,气候寒冷多变,此时排在首位的是抗病性,其次才是肉料比等等。
猪只品种在最原始的养殖方式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比如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猪品种,在引进现代规模化养殖后,过于依赖国外引进的猪品种,全国从海南到黑龙江,可能饲养同一个品种的生猪,显然,这对减少疫病发生有害无益。
合理而均衡的营养,适宜动物的生存环境
合理而均衡的营养是指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适宜的生存环境包括洁净的水源、空气、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活动空间。这两方面在提升猪只自己的抗病能力方面是不容忽视的。
通常,在舒适环境中健康生活的猪,其抗病能力比在亚健康状态下生活要高。比如在北方冬季,保温和通风往往难以同时保证,如果为了保暖而紧闭门窗,猪只长时间生活在污浊的空气环境中,显然更容易患呼吸道疫病,这些环境问题是药物控制不了的,只能靠改善饲养环境来改善。同时,对节约医疗保健成本、提升猪肉安全均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改善猪只的生存环境,美国的大学等研究机构细致地研究了猪舒适生长的需要,提出有效环境温度的概念,即猪真正感觉到的温度,是气温结合风速、湿度、群体大小和建筑材料隔热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阶段猪所需要的温度、通风量等技术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有法律规定,新建猪舍的猪粪不能储藏在漏天。以上种种,体现出美国在养殖环节对细节的关注以及把养猪当成一门科学的务实态度。
合理的猪场管理、生物安全机制
数据显示,国外生猪养殖企业用药成本主要在消毒剂上,而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大部分成本在治疗上,表明国内一些养殖企业只重视个体猪只治疗,忽视猪群整体的猪病防制与保健。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非常重要,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好了,猪的传染病可降低到最低水平或者不发生,一旦发生也能及时得到控制。
疫病控制不只是狭隘的免疫和用药阶段,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它和猪场建设、饲养管理、饲料营养、饲养过程、设施化生产是一个整体,共同构成生物安全体系,影响着猪只的健康状况,这就得依赖与猪场完善高效的管理。猪场的细节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猪场的成功就是把以下这些细节一项项扎扎实实地做好。
其一,多点式生产。
所谓“多点式”生产是指把种猪舍、保育栏、育肥栏分别建在不同的地方,并且相互之间独立运行,减少猪场内一旦发生传染病全场猪只都被感染的机会,即使某一个点出现问题也比较容易进行消毒、清场、复养,不会影响到整个猪场的生产。采用“多点式”的生产工艺,猪群受各种潜在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机会将大大减少,具有较高的健康水平,是集约化养猪获取持续高产高效益的根本措施。
其二,全进全出。
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是全进全出,同一个批次猪群抗病水平一致,能有效降低疫病复杂程度。如美国几乎全部的母猪场和生长育肥猪区域都是分开的,且间隔2公里以上距离,一批次1200头或2400头仔猪断奶后被送到保育—育肥一体化设计的生长育肥场,减少疫病在母猪和肉猪间的传播。
其三,引种控制。
严格引种、自繁自养,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猪场频繁到各地引种,极易将各种病原引入本场,使猪场在控制疫病上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新引猪与原有猪对不同病原体的易感性可能不同,极易暴发传染病。中国大量频繁从美国等国家引进猪种,极有可能对疫病防控带来隐患。
还有就是消毒、人员车辆出入控制以及病猪死猪处理。消毒包括猪场日常的带猪消毒工作和全进全出的空栏消毒;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境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人员和车辆是很重要的传播因素,人员进出一次就给疫病防控增加一次风险,应当控制车辆的准入和车辆消毒。在病猪死猪处理方面,如果局部出现疫病,将疫情控制在疫点范围之内非常重要;美国会严密封锁疫区,坚决扑杀病猪以及同群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进行彻底消毒,严防疫病扩散。
总之,应当尽量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来增强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于猪场之外。同时,需提高场内猪群自身抵抗力,有意识地减少药物疫苗的使用。
执业兽医师制度
国内一些猪场为节约成本,而不设专门的兽医人员。一些猪场没有免疫检测的意识。一旦疫病流行,就盲目使用大量药物,造成医药费较高。为此,要实现由过去的治疗兽医到预防兽医,再到保健兽医的战略性转变,这将是今后易感时期内观念更新和制度健全的重点。
欧美执业兽医在猪场日常免疫检测,确认区域安全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中国有健全的执业兽医制度,并且得到国际认可,中国局部猪流行病不会影响全国猪肉安全和市场销售。目前,中国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兽医比例很低,兽医制度落后,这势必造成疫病防控的不利局面。
现今,中国最大的几个养猪企业,如温氏集团等在养殖理念、技术以及猪场疫病防控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中国生猪养殖集约化程度太低,几家龙头企业的养殖总数加起来不足一半,难以改善猪场疫病防控局面并提升中国整个养殖水平。同时,国内整体落后的大环境也影响猪场疫病防控。
无论如何,中国养殖业已经不是全由家庭作坊和小型猪场组成。不难预见,中国生猪疫病防控能力的提高,尚待转变思想和观念,提升整体养猪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tuzk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