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热、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特征。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危害养禽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对健康鸡进行定期免疫接种,平时严格执行防疫规定,防止病毒或传染源与易感鸡群接触。
病原体
鸡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 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I-IX型9种基因型,毒株不同,毒力会有很大差别。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在60℃30min失去活力,真空冻干病毒在30℃,可保存30d,在阳光直射下,病毒经30min死亡,在冷冻的尸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常用的消毒药如2%的氢氧化钠、5%的漂白粉、70%的酒精在20min可将其杀死。
流行特点
各种禽类都有易感性,比如鸡、火鸡、珍珠鸡、鸽子及野鸭,以鸡最易感。各年龄鸡均可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多发,呈地方性流行。本病可通过病鸡咳嗽、飞沫污染空气而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饮水污染、用具等经消化道传播,另外鸡自然交配、人工授精、人和其它动物机械带毒亦可感染。高致病力的毒株,能突破母源抗体,引起鸡群发病,尤其对高产鸡群极易引起产蛋率下降。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产蛋率下降和低死亡率为发病特点的非典型新城疫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也根治不清。
临床症状
最急性新城疫:突然发病,常无特征症状而迅速死亡,死亡率很高,一般在30%-90%不等。主要发生于雏鸡和青年鸡。发病后用新城疫Ⅳ系或Ⅰ系疫苗紧急接种后几乎无效,反而由于接种后的应激反应,导致鸡群死亡率增加。未发病鸡群用新城疫Ⅰ系、Ⅳ系疫苗紧急防疫不能防止鸡群发病,发病仍然很严重。
急性新城疫: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一般在5%~20%不等。病鸡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渴欲增加,精神沉郁,不愿走动,羽毛松乱,闭目缩颈,像昏睡状,头下垂或伸入翅下,鸡冠及肉髯逐渐变为紫色。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比较典型的症状:咳嗽、流涕、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有“咯咯”怪叫声。嗉囊内充满液体内容物,倒提病鸡时,常从口中流出酸臭液体,病鸡常摇头或做吞咽动作。下痢严重,粪便稀薄,呈黄白或黄绿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后期排出蛋清样的排泄物。病程稍长者,出现神经症状,如腿翅麻痹,运动失调,扭头,原地转圈,头颈扭向一侧或头颈后仰,呈“观星”姿势,安静时,这些症状稍微缓解,可以采食,一受惊吓则重新发作,最后体温下降,消瘦,在昏迷中死亡。病程约2~5d,1月龄内的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死亡率高。开产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较大,一般为20%~70%,软壳蛋、白皮蛋、褪色蛋明显增多。
慢性新城疫:由于免疫程序或免疫方法不合理,或者出现免疫抑制现象,导致鸡群免疫抗体不均匀或整体免疫水平偏低,遇到新城疫强毒时发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症状如下: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很低,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在各阶段均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30~40日龄或产蛋高峰后期的鸡群。由于鸡群的免疫抗体不均匀,当新城疫流行时,个别免疫抗体低或根本无免疫力的鸡就会死亡,但鸡群没有任何症状。雏鸡和中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
病程稍长出现头颈歪斜、脚软、站立不稳、转圈等神经症状。成年鸡的症状轻微,除了呈现呼吸道和腹泻症状外,产蛋率下降幅度不大,一般在20%~30%,并出现褪色蛋、软壳蛋和畸形蛋,做完疫苗后能很快回升,蛋壳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改善,而无需使用输卵管炎的药物。
病理变化
最急性新城疫:气管内有粘液,严重充血、出血;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腺胃乳头出血,肠道有多处出血斑或枣核状溃疡灶,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直肠和泄殖腔出血严重。
急性新城疫:喉头点状出血,气管环充血、出血,管腔内有粘液。嗉囊积聚酸臭混浊的液体,腺胃肿胀,乳头或乳头间点状出血或充血,有时形成小的溃疡斑,从腺胃乳头可挤出豆腐渣样物质,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十二指肠出血、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和溃疡,肠粘膜上常出现枣核状肿大或纤维素性坏死灶,直肠和泄殖腔粘膜多呈条纹状出血和充血。产蛋鸡卵泡和输卵管严重充血、出血,卵泡破裂,卵黄流入腹腔。
慢性新城疫:眼观病理变化不明显,以肠道病变为主,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气管黏膜充血、出血.脾脏呈蓝紫色(如图),
卵黄性腹膜炎等,但需要多剖检病死鸡,把所见到的病变凑到一起,可得出初步诊断,较特征的病变是泄殖腔有刷状的出血带。
来源:养禽一家人
原创文章,作者:柒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5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