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驱动物种进化历程小鱼基因变异抵抗毒化物

大部分人都认为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在几千年之久的时间里慢慢进行一些改变。但在一种大西洋小鳕(Atlantictomcod)鱼类的身上,这个过程却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
这些生活在纽约和新泽西州间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由于数十年来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响,在短短几十年年内就进化出了抗药性,可以将毒素保存在脂肪中而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害。科学家认为,虽然一般来讲长期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这也是一个污染驱动进化的典型例子。
进行该项研究的纽约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艾萨克-沃金(IsaacWirgin)博士表示,这些非常迅速的变化显然不是受自然因素影响,这种情况或许同一些昆虫对某些杀虫剂产生一定抵抗力,或者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现象类似。
沃金博士说:“这是一个脊椎动物对外界影响产生抵抗机制的实例。”对于产生抵抗力的鱼类,研究人员发现其主要的变化发生在芳香烃受体基因(AHR2)上,这种基因能够制造释放体内受污染毒素的蛋白质来保护自体不受损害。通常来讲天然的AHR2很容易与污染物联结,转变为对宿主动物有害的有毒基因。而在发生变异后的变体,却很不易与污染物发生作用,据研究人员介绍,变异后的变体基因抵抗污染物的联结能力达到未变异前的5倍之多。
据了解,哈德逊河的污染可以追溯至1947年,直至30年前才被禁止,河边的通用电气公司向河中排放了大量的多氯联苯(PCBs),其影响至今仍没有消除。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大西洋小鳕约能生长到10英寸(约25.4厘米),主要生活在河流当中,尽管不是一种会受商业捕捞成为食品的鱼类,但其是一些大鱼的掠食目标。所以沃金博士担心,那些吃掉含有毒化物质大西洋小鳕的大鱼,最终可能会被人类所食用从而造成危害。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61

(0)
上一篇 2011年2月23日 下午2:21
下一篇 2011年2月23日 下午2:07

相关推荐

  • 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研究进展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是第二代三唑类合成抗真菌药,它对犬小孢子菌、霉菌等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1]。抗菌机理是通过阻断14α-去甲基,干扰麦角甾醇合成,使得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最终发挥抗菌作用。本文就伊曲康唑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剂型、产品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帮助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1 伊曲康唑药代动力学特征  伊曲康唑具有…

    科研 2012年8月22日
  • 科学家发明了终结抗生素耐药性的合成分子

    细菌中的抗生素耐药性,包括常见的细菌和所谓的超级细菌,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事实上,联合国在近一年前就把这个问题提升到了危机级别,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表示,它正在迅速恶化。 对抗生素耐药有多种可能的反应,加拿大蒙特拉尔大学(UdeM)的研究人员可能找到了另一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在今年 11 月的《科学报告》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 UdeM 生物…

    科研 2017年11月29日
  • 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邀请函(第一轮)

    如果你把互联网当作工具  你就输在了起跑线 首届中国农牧行业互联网大会邀请函   尊敬的阁下:   从冷眼旁观到小心尝试,从单兵突进到全面发力,从企业行为到国家战略,不论你是否感觉到,农牧行业已经走入移动互联时代。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   2015年3月20日,通威集团“互联网+”行动计划暨“通心粉社区”全球发布会举行。  …

    2016年7月29日
  • 加“禽”守“猪”,关注农业现代化主题

    法国再现禽流感,引种受限,继续坚定加“禽”守“猪”,重点推荐:益生股份。11 月25 日,法国卫生官员宣布,西南部佩里戈尔地区Biras 市一个家庭饲养的32 只鸡中,22 只感染H5N1 死亡。当局称,已在疫点设立方圆10 公里的监察区,范围包含数个家禽养殖场。 1        引种进一步受限,白羽肉鸡产能去化加速。自从2015 年初美国发现H5N2 禽…

    科研 2015年12月1日
  • 美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转基因“蜘蛛山羊”

    由美国怀俄明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兰迪·路易斯(RandyLewis)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即将蜘蛛织蜘蛛丝的基因与山羊基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转基因山羊。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中的内容。但它却是真实存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提供给人们很多实际性的用途。众所周知,蜘蛛网有很强的弹性和韧度,而且还可从仿造韧带和肌腱到制作防弹衣…

    科研 2010年7月1日
  • 海藻基因让老鼠重见光明或将造福失明人士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将从海藻中提取出的基因注入失明老鼠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中,让失明老鼠“重见天日”。科学家表示,人体临床试验将于两年内进行,新技术或将造福广大失明人士。研究将发表在《分子治疗》杂志上。 视网膜包含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感光细胞将光量子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并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将信号处理后经化学突触传递到神经节细胞…

    科研 2011年4月20日
  • 中国首个“山羊研发中心”在江苏海门落成

    12月16日,中国首个“山羊研发中心”在江苏海门落成。海门山羊研发中心开设了育种、繁殖、营养、疾病控制、设施等实验室,规划占地面积830亩。国家肉羊体系办主任荣威恒介绍说,海门山羊研发中心由南京农业大学和海门市政府联合组建,是中国首个“山羊研发中心”。该中心规划占地面积830亩。目前已建成拥有国内一流设施的标准羊舍,可饲养山羊1万头。中心开设了育种实验室、繁…

    科研 2011年12月28日
  • 《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编写启动会暨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1日,由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的《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丛书编写启动会暨研讨会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召开。本次会议是按照双方签订的《养殖场兽药规范使用手册》合作出版框架协议,而组织的第一次落地行动。 启动会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养殖分社社长黄向阳主持。才学鹏所长介绍了本套书的写作意义和目的,才所长讲到,通过编写一套权威、简便、实用的图书,来规…

    2017年12月4日
  • 上海建立人畜共患病检测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联合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建立宠物(犬猫)狂犬病、结核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和钩端螺旋体病人畜共患病检测技术方法。据悉,新发现的人类传染病大约3/4属于人畜共患病,预防和控制人畜共患病成为全人类关心的话题,与经典方法比对,上海成功建立的5种人畜共患病检测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研制出弓形虫快速诊断试剂盒…

    科研 2011年2月14日
  • 鸡球虫病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摘 要: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寄生虫病之一。长期以来,鸡球虫病主要依靠抗生素类、化学合成药类和中草药等药物进行防治,由于球虫极易产生耐药性,给药物防治带来了困难。文章从鸡球虫生物学特性、防治鸡球虫病的药物及鸡球虫病的药物防治方法等方面做一综述。[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

    科研 2013年11月6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