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峰
(山东省莱州市曲家兽医站 山东烟台 264000 )
急性肠炎是山羊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山羊的一种多发病,一般会引起山羊体质下降、体弱多病,导致山羊产能下降甚至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将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山羊急性肠炎提出一种中西医结合疗法,并评估其治疗效果,以期提高山羊急性肠炎的防治水平,解决山羊养殖户的实际问题。
山羊急性肠炎多因饲养不当所致,如果经常饲喂发霉或冰冻的饲料就会导致急性肠炎的病发,而且常常伴随大肠杆菌、寄生虫病等传染病。
1 临床症状
山羊急性肠炎的早期症状为消化不良,之后会迅速转为急性胃肠炎,出现食欲减退、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会伴随水泻脱水、稀粪恶臭等,导致发病山羊体型迅速消瘦、精神萎靡,如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山羊全身衰竭而死。因此,对于山羊急性肠炎一旦确诊需要加强治疗观察,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2 诊断
患病羊只在发病初期会表现出明显的急性消化不良症状,之后逐渐转为肠炎症状,如果羊只出现食欲减退、体型消瘦、口腔发臭等症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通过粪便组织片进一步做出诊断。此病要与急性细菌性痢疾区分。急性细菌性痢疾多见于夏秋季7-9月份,发病前1周内患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痢疾患者接触史。急性发作的腹泻,大便3次/d以上,连续2 d以上,粪便可无脓血,可有里急后重。左下腹有明显的压痛。连续两次以上粪便镜检,每高倍镜视野有5个以上白细胞,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或荧光抗体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需要使用具有温养脾胃功效的汤剂,从而达到止痛、散寒的作用。在病羊的不同发病时期需要采取不同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发病早期的药方组成为白头翁12 g、黄岑3 g、黄连2 g、山枝3 g、玉金8 g、山楂5 g、茯苓5 g,用500 mL水煎煮灌服,1次/d,连续灌服2~3 d,待症状有所缓解后更换药方组成:赤石脂35 g、粳米100 g、干姜20 g,用500 mL水煎煮灌服,1次/d,连续灌服2~4 d。之后用中成药石榴皮散进行治疗,将药剂投入到饲料中喂食,该药具有活血的功效,2次/d,连续拌食2~4 d。
3.2 西医治疗
在上述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西医以快速改善病羊症状。西医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盐酸左氧氟沙星、维生素C、磺胺脒等,上述药物的具体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指示进行。对于脱水较为严重的病羊需要采取输液的方法缓解脱水症状,药液组成为5%的葡萄糖溶液200~300 mL+10%的樟脑磺酸钠5 mL,采取静脉输注的方法,2次/d,待脱水症状明显缓解后停止输液。
4 效果评价
为了评估上述中西医结合方法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在某山羊养殖基地随机抽选26只患有急性肠炎的病羊,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病羊,对照组仅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方法同上,研究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结合中医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随访结果发现两组病羊经过治疗后,腹泻、腹痛、脱水等症状均得到缓解,但对照组羊只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舌面苔黄症状,粪便中伴随少量血液,有3例病羊最终死亡,经剖检可见肠系膜淋巴结大量充血,胃肠道仍有明显的出血斑。观察组羊只上述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喂食量大增,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和微循环障碍。随访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山羊急性肠炎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常规西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发病症状,提高山羊食欲,消除炎症,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结语:山羊急性肠炎的发生大多与饲养和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山羊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勤观察,早发现,对患病羊只及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6年第3期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