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猪瘟免疫效果从疫苗的选择开始

1 科学选择疫苗

目前,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很多,产品五花八门,有细胞苗、脾淋苗、组织苗还有高效苗。这些疫苗不仅包装规格不同,性能和价格上也存在差异,抗原含量相差深远。养猪场户主在购买猪瘟疫苗时,要根据接种对象、接种目的以及使用经验来科学选择疫苗。

1.1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疫苗的方案

1)月龄内仔猪使用细胞苗,育肥猪第二次免疫时使用脾淋苗,后备母猪、经产的空怀母猪和种公猪最好使用细胞源传代疫苗。经济实力稍差的小型专业户猪群,后备母猪、经产的空怀母猪和种公猪免疫时也可选择质量稳定的品牌细胞苗。

2)购买仔猪、架子猪育肥时,购买的仔猪体重多数在20kg以上,大多到了“二次免疫”的日龄,接种时最好选择猪瘟脾淋苗,也可以使用细胞苗或组织苗。

对免疫本底不清、或来自于数个农户的的仔猪、架子猪,首次免疫一定要使用脾淋苗,若使用细胞苗,最好用干扰素稀释。

运输距离超过100 km的异地仔猪,接种疫苗之前最好普遍注射一遍干扰素,饮水中大剂量添加电解多维、肽维他等维生素制剂3 d后,再行接种猪瘟脾淋疫苗或细胞苗、组织苗。

3)用于控制疫情的紧急免疫时,不论是发病猪群,还是假定健康猪群,均应使用猪瘟脾淋疫苗。若使用细胞苗,一定要用干扰素稀释。

1.2 疫苗生产厂家与品牌的选择

疫苗是生物制品,其生产过程要求严格。通常情况下,历史较长或著名品牌产品的生产企业,拥有稳定的员工队伍、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制度,产品质量相对稳定。所以,养猪企业和农户在购买猪瘟疫苗时,应选择著名企业的产品,或品牌产品。

1.3疫苗经营企业的选择

猪瘟疫苗是冻干活疫苗,其储存、运输环节需要冷链保护,即疫苗从生产车间到仓库,再到经销企业的门市部,直至养猪场户的全过程,都必须处于0 ℃~-15 ℃的低温(结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不谨慎、不认真造成的脱离低温环境,都可能使疫苗失活。降低或失去活性的猪瘟疫苗接种后,难以在设定的时间内产生足够的猪瘟抗体,形成确实的猪瘟免疫力。因而,购买疫苗时应当选择那些拥有足够冷藏及低温储运设施的经营企业。那些没有经营资质的经营单位,无法公开经营,多数处于躲藏经营的半公开状态,遇到行政部门检查时,东躲西藏,频繁转移,往往导致疫苗脱离低温环境。那些条件简陋、储存能力不足的经营单位,一旦采购到价位较高的圆环病毒、蓝耳病疫苗时,价位较低的猪瘟疫苗有可能被迫从冰箱让位,导致疫苗脱离低温环境。此外,电网限电性停电、超负荷停电、疫苗同食品混合储存时的频繁开启冰箱等现象,也极易导致疫苗脱离低温环境。

1.4.猪群稳定场户不轻易更换使用的疫苗品种

受当前工业产品、科技水平和活疫苗用量小、又需要低温保存等条件的制约,猪瘟疫苗只有装在较厚的小玻璃瓶中才能够满足冷冻和运输的需要,很小的玻璃瓶决定了很小的标签面积,外包装盒子面积也很有限,所以,病原含量、使用量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出厂日期、保存期限等必须告诉用户的内容,都是以“产品说明书”附页的方式装在包装盒内。用户若“整盒”购买时,可以拿到说明书,以“瓶”为单位购买时常拿不到说明书,只能凭经验使用。诚然,多数用户都知道猪瘟细胞苗是以50头份/瓶、猪瘟脾淋苗以10头份/瓶和20头份/瓶、细胞源传代苗以10头份/瓶为一个最小包装单位,但是由于不同企业每头份猪瘟疫苗的病原含量不同(150RID/头份、500 RID/头份、750RID/头份、1050RID/头份、1500RID/头份,甚至更多),在不看说明书使用时,就有可能发生因一次接种量过大而导致免疫麻痹。所以,养猪企业和农户在使用某个企业或某个品牌后,如果免疫抗体合格、猪群稳定,就不要轻易更换,以免因不熟悉产品的抗原含量而发生意外。

2 设定合理的接种剂量和免疫间隔 

通常,猪瘟的首次免疫选在小猪25~28日龄,二次免疫选在60~65日龄。如果还需要接种其他疫苗,最好间隔1周以上。疫情严重的地方要在90~120日龄期间,出栏体重超过110 kg的猪群要在体重65 kg时,第三次接种猪瘟疫苗。

1)首次免疫,接种猪瘟细胞苗3~5头份/头.次;二次免疫接种猪瘟细胞苗5~8头份/头.次,或猪瘟脾淋苗1.5~2头份/头.次;三次免疫时接种猪瘟细胞苗6~8头份/头.次,或猪瘟脾淋苗2~2.5头份/头.次。

2)种公猪、后备母猪和繁殖母猪最好使用细胞源传代疫苗,不论体型大小头份,每次均接种1头份/头。若使用细胞苗,后备猪5~8头份/头,种公猪、经产母猪均按每次8头份/头。

3)后备猪在配种前至少免疫3次猪瘟疫苗,但应注意最后1次免疫距离配种不少于5 d;经产母猪应在哺乳仔猪首次免疫时同时免疫,以免疫苗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种公猪每隔4个月免疫1次。免疫后2 d内不得配种。因免疫停止配种超过5 d时,首次应重复配种,复配时最好调换公猪。

一些猪场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大群猪的猪瘟抗体较低。要采血送检,查明原因后采取针对性措施,频繁免疫、大剂量或超大剂量接种猪瘟苗,并非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了提高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可采用“间隔3周”“连续二次免疫”的办法。

接种不同种类疫苗时,间隔不应低于7 d。必须在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历的高级技术职务或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中级技术职务的专家的建议下,才能缩短不同种类疫苗的免疫间隔。

3适当储备

猪瘟是必须防疫的病种,养猪场户适当储备疫苗可以避免接种时断货。存栏量较大的规模养猪场和有条件的专业户,应当储备1~2次接种量的疫苗,以确保每批次育肥猪使用同一品牌的疫苗。

农忙季节和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应提前备货。备货时应注意稀释液、干扰素、抗应激药品的同时采购,以确保按计划落实本场免疫程序。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6年第四期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539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16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