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IB的高发时段,15-35日龄肉鸡对IBV最易感染,产蛋高峰期25-30周龄和产蛋中期37-42周龄容易感染,这三个阶段是该疾病的防控重点。
- 雏鸡感染可造成高达30%死亡,还可造成生殖器官的损伤;
- 母鸡到产蛋期没有产蛋高峰;
- 产蛋鸡感染,造成产蛋率下降,蛋壳品质下降;
- 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目前常用疫苗有麻株(H120,Ma5,W93,28/86)、4/91毒株、LDT3等毒株。
- 临床上分离到主要流行毒株仍属于QX基因型毒株,其次是4/91型和TW型(YN型)毒株,占到分离毒株的80%以上,并且这类毒株也呈现不断进化的趋势。
- QX型、TW型基因群逐渐分别演化成两个基因群,QX1和QX2,TW1和TW2。
- 在进行病料的检测过程中,一定要询问养殖场用的是哪个或那几个毒株疫苗免疫,病料采集是在活疫苗免疫后多少天采集的,因为疫苗毒株可以在免疫后鸡的气管和盲肠扁桃体组织中存活10-14天,检测必须排除疫苗毒株。
- 同时需要经过S1基因的测序,才能基本上区分出是疫苗毒株还是流行毒株,以免引起误判。
- 传支强毒回归1日龄的SPF可以造成60%以上的死亡率;
饲养至120日龄,可造成30%左右的假母鸡。
- 回归14日龄的SPF鸡可以造成30%左右的死亡;
饲养至120日龄,可造成8-15%的假母鸡。
- 回归21日龄SPF鸡可以会造成3-10%的死亡,甚至不死亡;
饲养至120日龄,可造成5-10%的假母鸡。
- 目前一般采用ELISA方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体水平,因为大部分试剂盒检测的是N蛋白抗体,而传支的保护性抗原主要是S蛋白,因此N蛋白抗体和攻毒保护之间没有强相关性。
- 通过大量临床监测数据表明,一般5周龄传支ELISA平均抗体不超过3000,8-10周龄不超过6000,产蛋期不超过15000。
- 如果超过上述水平,有可能是野毒感染所致,建议进行病毒分离,以确认是否是由于野毒感染造成抗体过高。
- 采集盲肠扁桃体、输卵管、气管组织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盲肠扁桃体,带毒时间最长。
- 尤其是要避免冷应激和贼风。
- 保持鸡舍良好湿度,育雏湿度要达到60%左右。
来源:养殖宝平台(有增删)
原创文章,作者:柒柒,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5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