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旭贞
一般说到疾病防控,养殖场往往只注重细菌、病毒病的防控,寄生虫病却容易忽视,因此,就猪场最常见的寄生虫病的防控进行下总结。
1 猪球虫病
猪球虫病是由猪的等孢球虫和某些品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断奶仔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虫病。本病只发生于仔猪,多呈现良性经过,成年猪感染后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成为隐性带虫者。
一般认为致病性较强的是猪等孢球虫、粗糙艾美耳球虫、蒂氏艾美耳球虫,猪等孢球虫对仔猪的致病性最强。具有很强的宿主专一性和寄生部位专一性。
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早见于3日龄仔猪发病,一般以7~14日龄多见,其他日龄猪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或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病猪和带虫猪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传播。卵囊或虫体随病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土壤或者用具等,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育为具有感染性的孢子化卵囊,仔猪食入后就可以发生感染。猪球虫病的发生常与气温和雨量关系密切,通常在温暖的月份发生,而寒冷的季节少见。在我国北方4-9月份为流行季节,其中以7-8月份最为严重;在南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症状与病理变化:本病与仔猪黄白痢有相似之处,不易区别。发病仔猪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持续4~6 d,粪便呈现水状或者糊状,显白色或者黄绿色,偶尔有由于潜血而呈现棕色,常粘附于会阴部。病猪逐渐消瘦且发育受阻。仔猪球虫病一般呈现良性经过,可自行耐过而逐渐康复;但感染虫体数量多,腹泻严重的仔猪,多数以死亡告终。成年猪感染时一般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仔猪球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急性肠炎,局限于空肠和回肠,呈现黄色纤维素性坏死的伪膜。
诊断:当临床上7~14日龄仔猪腹泻,使用抗生素无效时考虑本疾病。确诊需要在粪便中利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找到卵囊。
防治:做好环境卫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产房彻底清除干净,严格消毒。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干燥,防止粪便污染。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添加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磺胺类药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虫的无性繁殖阶段。将药物添加在饲料中预防哺乳仔猪球虫病效果不理想,将药物加入饮水或者混入铁制剂中效果较好。
2 猪消化道线虫病
猪消化道线虫病是由多种寄生于猪消化道的线虫引起的以消化道功能障碍、发育受阻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其中猪蛔虫和猪食道口线虫引起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规模化猪场流行最多的主要是线虫病。
线虫是大型虫体。猪食道线虫分类上属于食道口属,寄生于猪的大肠、主要是结肠。由于食道口线虫幼虫可钻入宿主肠黏膜,使肠壁形成结节病变,故又称为结节虫病。猪常见的有长尾食道口线虫、短尾食道口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
流行病学:猪蛔虫分布流行比较广,属于土源性寄生虫。仔猪易感染且发病重,而且与饲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猪可通过吃奶、掘土、采食、饮水等途径感染,此外也可通过母体胎盘感染。蛔虫虫卵抵抗力强,只有5%~10%的石碳酸、2%~5%的热碱水,新鲜的石灰水或5%的硫酸及苛性钠才能杀死虫卵。虫卵对高温、干燥、直射日光敏感,绝大多数能存活过冬。猪食道口线虫流行普遍,感染性幼虫可过冬,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虫卵和幼虫的存活。
症状与病理变化: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临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过程中会造成宿主肝肺等组织损伤,引起肝出血、肺炎,同时易伴发或继发其他一些传染病。在肝脏表面往往会形成云雾状的乳斑。幼虫在肺脏时仔猪出现咳嗽、体温升高、喘气等症状。成虫期往往导致猪营养不良,严重时成为僵猪。寄生虫量多时,会造成肠梗阻或者肠破裂。食道口线虫幼虫和成虫引起的临床症状也不同。幼虫钻入宿主肠壁引起炎症,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局部组织形成大量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顽固性肠炎。成虫寄生会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
诊断:应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和诊断性驱虫等进行综合分析。粪便检查可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有无虫卵。
防治:猪蛔虫和食道口线虫均属于土源性寄生虫,因此环境卫生尤为重要。平时保持猪圈的干燥与清洁,定时清理粪便并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对流行本病的猪场或地区,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定期驱虫。断奶仔猪要多给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增强抗病力。治疗药物可选择左旋咪唑、肌肉注射或者拌入饲料喂服均可。阿苯达唑为广谱驱虫药,对一般的线虫、绦虫、吸虫均有效果,可拌入饲料喂服,但本药物有致畸作用、妊娠动物慎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为高效广谱的驱线虫药物,对体外寄生虫亦有杀灭作用,可采用皮下注射或者口服片剂的方式均可。
3 猪肾虫病
猪肾虫病是由冠尾科、冠尾属的有齿冠尾线虫寄生于猪的肾盂、肾周围脂肪和输尿管壁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除猪以外也可以寄生在马、牛、驴、豚鼠等动物。
猪肾病虫卵随猪尿排出体外,在事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1~2 d孵育出第一期幼虫。随后2~3 d发育第3期感染幼虫。感染性幼虫可以经口和皮肤两种途径感染。经口感染时幼虫钻入胃壁,脱去外膜并发育为第4期幼虫。然后随血流经过门静脉循环到肝脏。从感染性幼虫侵入猪体到发育为成虫一般需要6~12个月。
流行特点:分布广泛,危害性大,常呈现地方性流行,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猪的主要寄生虫。在我国南方,猪场主要在3-5月份和9-11月份感染冠尾线虫。
症状与病理变化:猪患病初期表现为皮肤炎症,有丘疹和红色小结节,体表局部淋巴结肿大。之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逐渐消瘦、贫血,背毛粗乱。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出现后肢无力、跛行、走路时后驱摇摆。尿液中常有白色黏稠的絮状物或者脓液。仔猪发育停滞、母猪不孕或者流产、公猪性欲低下或者失去交配能力,严重的病猪因为极度衰竭而死亡。
诊断:怀疑是肾虫病时,可采集晨尿,静置后镜检沉淀,发现虫卵,或者剖检患猪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防治:虫卵和幼虫对干燥和直射阳光抵抗力弱。虫卵和幼虫在21 ℃以下温度中干燥56 h则可以全部杀死。虫卵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浓度为1%氢氧化钾、硫酸铜等溶液中,均不能被杀死;1%的漂白粉或者石碳酸溶液可有效杀虫。
4 猪附红细胞体病
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名红细胞孢子虫病。本病主要引起猪(特别是仔猪)高热、贫血、黄疸和全身皮肤发红,耳廓边缘浅红和暗红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症状:高热(40~42℃)稽留,病初精神沉郁、厌食、粪干成球,附黏性血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后期可视黏膜苍白、黄疸、两耳发绀,耳尖变绀,全身皮肤尤以耳、鼻镜、腹发红严重,耳、四肢、腹股沟先发红,后出现不规则紫班。气喘、咳嗽、呼吸困难、尿黄、下痢、血稀薄、不易凝固。从日龄看,仔猪急性期高热,黄疸、苍白,四肢特别耳廓边缘发绀。慢性期消瘦、苍白、荨麻疹。母猪分娩前后高热、厌食、乳房、外阴水肿,公猪则表现高热、贫血、尿黄、皮肤先发红后苍白为特征。
诊断:临床诊断,高热、贫血、黄疸、肌肉色淡、血液稀薄、凝固不良、淋巴结肿大可以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耳静脉采血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滴载玻片上一滴加盖玻片,显微镜观察。如红细胞上见到大量环形、球形状、杆状或月牙状淡绿色虫体,血浆有虫体运动,或血液涂片,姬姆萨、端氏染色,前者是紫红色,后者呈蓝色,细胞多呈星芒状(血球70%以上),带虫率几乎l00%即可确诊。
治疗:①25mg/(kg·bw)四环素,静注或肌注1日两次连用3天。②四氮脒(血虫净)5~7mg/(kg·bw)肌注1次/d,间隔1 d,连用2次 。③母猪喂20~30mg/(kg·bw)土霉素。④磺胺六甲氧嘧啶0.1g/(kg·bw),口服1次/d,连用4 d。此外还可用安乃近退熟、螺旋霉素、盐霉素消炎,葡萄糖酸铁200 mg/头猪补铁可收到一定效果。⑤阿赛酸拌料,可作预防用。
寄生虫病虽然不是发病急、治疗棘手的疾病,但会降低养殖效益,切不可忽视,并且只要方法得当,防控效果显著。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