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出自《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1+1=3”读练一本》通辅导教材举例,由中国执业兽医考试训练网提供并授权转载。)
猪瘟(英文简称SF或HC)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呈现败血症状或者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入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猪瘟的病原属于A
A.黄病毒科 B.细小病毒科
C.疱疹病毒科 D.正黏病毒科
E.副黏病毒科
2.OIE规定通报的A类传染病是E
A.猪水疱病 B.猪肝炎
C.鸭肝炎病毒 D.兔出血征病毒
E.猪瘟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家猪和野猪是猪瘟病毒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
(1)口鼻传播 易感猪与感染的野猪或家猪发生直接接触,或食入含有猪瘟病毒的分泌
物、排泄物和组织污染的饲料而感染。
(2)精液传播 使用含猪瘟病毒的精液导致在不同猪群之间传播。
(3)胎盘传播 猪瘟病毒能够通过母猪胎盘屏障而感染胎儿,感染胎儿的转归与胎儿感染的时间以及病毒的毒力等有关。胚胎期感染病毒后出生的仔猪表面健康,但对猪瘟疫苗发生免疫耐受,免疫后不能产生抗猪瘟病毒抗体,并持续数月排出大量的猪瘟病毒。
3.某猪场新购入一批仔猪,无明显临床症状。经实验室检测发现,部分仔猪有猪瘟病毒血症,仔猪免疫猪瘟疫苗后,不能产生抗猪瘟病毒抗体。这种现象临床上称C
A.免疫失败 B.免疫应答
C.免疫耐受 D.免疫逃避
E.免疫不当
4.某育肥猪群,体温41℃左右,食欲减退,眼结膜发炎,剖检可见多器官广泛性出血,边缘梗死,淋巴结肿大出血,部分仔猪出生后全身震颤。发生震颤的仔猪感染途径是( C )
A.呼吸道 B.消化道
C.胎盘传播 D.精液传播
E.创伤皮肤
【症状及病理变化】
1.急性型 是由猪瘟病毒强毒株引起,临诊上较为常见。病猪体温41℃左右,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战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部分发生呕吐,结膜发炎,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流脓性鼻液。病初便秘,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黏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黏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逐渐发展为出血斑;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有的病猪可见后肢麻痹。怀孕母猪感染低毒力猪瘟病毒可表现流产、产死胎、胎儿干尸化、畸形和产出震颤的弱仔猪或外观健康但已感染带毒的仔猪。
5.某猪场哺乳猪和保育猪体温升高,耳部和臀部皮肤发紫且有出血点等,病情很快蔓延,部分迅速死亡,病死率达30%。剖检病猪可见喉头和膀胱出血,脾脏边缘梗死,扁桃体有坏死灶。进一步检查,发现部分新生仔猪出现先天性震颤。该病可能是A
A.猪瘟 B.伪狂犬病
C.乙型脑炎 D.猪细小病毒病
E.猪圆环病毒病
病理变化: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汁、充血、出血,呈暗红色,切面周围出血明显,整个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纹理;脾脏表面及边缘可见出血性梗死,最具有猪瘟诊断意义;肾脏表面有密集或散在的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麻雀蛋肾);盲肠、回盲瓣口及结肠黏膜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纽扣状溃疡;喉头、会厌软骨、膀胱黏膜以及心外膜等也出现出血点或出血斑。
6.急性猪瘟的典型淋巴结病理变化呈现(D)【2014年真题】
A.水肿 B.萎缩
C.干性坏死 D.大理石样变
E.肿瘤结节
7.猪瘟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脾脏出现【2011年真题】
A.肿大 B.萎缩
C.梗死 D.出血
E.坏死灶
8.对猪瘟具有示病意义的病变是( A )
A.脾脏边缘梗死 B.肺脏出血
C.心肌出血 D.肾脏出血
E.淋巴结肿大
9.某猪场4月龄猪急性发病,体温41℃,呈稽留热,四肢末端有出血点。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脾脏表面及边缘见出血性梗死,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最可能的疾病是A【2010年真题】
A.猪瘟 B.猪肺疫
C.猪丹毒 D.猪链球菌病
E.猪沙门氏菌病
10.某猪场母猪发热,发生流产、产死胎和弱仔,新生仔猪出现败血症、死亡,公猪精液质量下降。剖检可见仔猪喉头出血,扁桃体坏死,脾脏边缘梗死,肾脏表面和肾乳头有出血点。该病可能是(A)
A.猪瘟 B.猪链球菌病
C.猪伪狂犬病 D.猪乙型脑炎
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未完待续……)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