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1,4,曾饶琼2,关铜3,李群4,陈书芳1,王启彬1,沈华1,曾均1
(1.四川省筠连县畜牧兽医局中兽医室四川宜宾 645250
2.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宜宾 644003
3.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1130
4.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史研究中心 江苏南京210095)
“中兽药”,经常接触,相对人医中药或中草药而言,中药或中草药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中兽药仅可用于动物,用药讲究“验、便、廉”,但从药材本身来看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俗称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俗称兽药规范)来讲,中兽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成方制剂(中成药)。《兽药典(二部)》是中国中兽药的国家标准,是国家监督管理中兽药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中兽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它一经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兽药典》除特别注明版次外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1中兽药
中药(中药材),是指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如是中兽医理论即为兽医中药、中兽医药物,中兽药也就是广义的兽医中药或中兽医药物。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兽药,多指狭义的中兽药制剂或兽医中药制剂,是指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遵循中药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经批准或根据《兽药典》依法采取一定制备工艺生产而成的具有一定规格,且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剂型固定、给药方便的成方中药制品,类似于人医中成药。
兽医中药专称,应是1904年12月保定北洋马医学堂(今吉林大学农学部最早前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陆军兽医学校)成立后,为与系统传入中国的“西兽医”、“西药”相区分,才有了“中兽医”、“国药(中药、中兽药)”之称。如陆军兽医学校《实验国药新手册》(郑藻杰编著,1940年初版、1949年再版)就收载了兽医中药324种,并附有方剂。
方剂是在确立治法的基础上,由单味或若干味中药按一定原则(君臣佐使或主辅佐使)配合组成的药方,是中医运用中药的最重要形式。中药、方剂表面上是相对独立的二门学科,实际应用不可能“医药分离”,因其存在“并存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系。有关二者的关系,仅《方剂学》(王义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月6月、2009年12月第二版)以“方剂与中药”为节进行了专述。
兽医中药起源,应追溯到一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人们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后,便逐渐将“神农”尝百草治疗人病的经验,引用于家畜。唐代《司牧安骥集》卷二记载:“昔神农皇帝,创制药草八百余种,留传人间,救疗马病”(这是兽医古籍中有关兽医中药起源的最早记载)。兽医中药方剂的发展,是随着人医中药方剂不断积累而发展,在先秦时期很多古籍如《周礼》、《诗经》、《山海经》均有人畜通用药物记载,如《山海经》就记载了120多种,如“流赭(代赭石)以涂牛马无病”的等。《神农本草经》初步奠定了人医中药和兽医中药(学)的理论基础,有“牛扁,杀牛虱小虫,又疗牛病”、“柳叶,主马疥痂疮”、“桐花,主付猪疮”等兽医用药的明确记载”;《流沙坠简》和《居延汉简》有十几片记载着治马牛病的医方,如《流沙坠简》“治馬鞌(ān,同“鞍”)方”、“治馬傷水方”,《居延汉简》“治馬頭涕出方”,其中“治馬傷水方”残留较全(现存史料中最早记载的兽医药方):“姜、桂、细辛、皂(原作“阜”)、附(原作“付”)子各三分,远志五分,桔梗五分,(桂)枝十五枚。……”,并已有了汤剂、膏剂和丸剂应用。
中兽药,虽以中草药为名在人畜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中早有记载,但真正作为国家标准的始于1978年版《兽药规范》(农业出版社1979年11月)及1990年版《兽药典(二部)》(农业出版社1990年12月)。《兽药规范》仅发行了1978年版、1992年版两个,而《兽药典》则有1990年版、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四个。现行《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年5月),共收药923种(药材和饮片529种、饮片标准372种、植物油脂和提取物22种)载方191种。
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除“中兽药”外,“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也会经常接触,因为中草药除用于动物疾病防治外,现在还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或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形式广泛用于养殖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所撰《淮南万毕术》即有“麻盐肥豚豕:取麻子三升,捣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饲豕即肥也(《齐民要术》卷六引)”记载,在《神农本草经》还有“梓叶饲猪,肥大三倍”、“桐花及叶饲猪,极能肥大,且易养”的记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顾名思义就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按原料类型可分为原产物(天然产物经过清洗、干燥、传统炮制、粉碎等简单加工制成的饲料添加剂)、加工提取物(指天然产物经过提取、精制而成的饲料添加剂)、副产物(指中草药经加工利用后的剩余部分)三类,加工提取物是目前发展的主要类型。与此雷同的是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它是不谈中药药性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国家标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GB/T19424—2003)是指“以一种或多种天然植物全株或其部分为原料,经物理提取或生物发酵法加工,具有营养、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功效的饲料添加剂”,“天然植物”即“自然生成或栽培的植物”。
古代用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植物药为多,动物药和矿物药使用较少;应用目的主要是为了健脾、开胃、催肥。现代应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无论从选药还是从功效方面都有所扩展。目前生产和使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剂型,绝大多数为散剂,直接在饲料中添加。也有的采用冲剂和合剂的剂型,作为饮水添加剂。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用法,主要采用群体给药的方式。目前在我国使用的5000多种中草药中已有3700多种搞清了有效成分,至少已有200种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原料,迄今为止有记录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方已达400余个。肥猪散、健鸡散、鸡痢灵散、虾蟹脱壳促长散、蚌毒灵散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已被作为中兽药成方制剂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兽医、饲料学应该合作逐步解决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归属问题:作为饲料添加剂,中草药应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管理;如作为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应纳入《兽药管理条例》。
3 现代中兽药事业的发展
1949年10月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有中兽医专业的设置,促进了中兽医事业和中兽药事业的发展。河北省农业厅1956年11月根据当年1月5日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56〕国议字第3号)率先在安国县开设了中兽医进修班,1958年6月扩建为河北中兽医学校(后升格为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今已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新组建动物医学院中兽医系);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同月在兰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兽医研究工作座谈会,并于7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此后,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郑州畜牧兽医专科学校(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北林校区)、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牧学院(今内蒙古农业大学)、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今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江苏省句容农业学校(今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甘肃省畜牧学校(今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今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校(今黑龙江职业学院第二校区)、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先后设置中兽医专业,中兽药研发基础的方药学是中兽医专业必修课。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一些部门认为中兽医应用范围受到局限,逐渐取消了中兽医专业,以致中兽药事业发展一定程度受到阻碍。1997年6月6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农学(09)学科门类”兽医学(0906)有“基础兽医学(090601)”、“预防兽医学(090602)”、“临床兽医学(090603)”3个专业,没有“中兽医”专业;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0)》有“中兽医(090313)专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年11月1日批准、1993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中明确记载“中兽医学(230.3060)”是“畜牧、兽医科学(230)”中的一个学科。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农学(09)”学科“动物医学类(0906)”仅有“动物医学(090601)”一个专业,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3)》“动物医学类(0906)”除了“动物医学(090601)”专业外,还有“实验动物(090403)”、“兽医(090407)”、“动物药学(090409”和“中兽医(090408)”四个专业。而目前正在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也仅保存了动物医学、动物药学两个专业,好在四川农业大学有至今全国唯一的中兽药专业(动物药学中兽药学方向),且已招生数年;教育部2004年10月22日《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04)》“畜牧兽医类(5103)”有8个专业,其中“畜牧兽医(510301)”、“兽医(510305)”、“兽医医药(510306)”、“兽药生产与营销(510308)”4个专业涉及“中兽医”“中兽药”,且在“征求意见稿”上“兽医医药(510306)”原名“中兽医医药(510306)”。
1997年9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与兰州为畜牧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并于同年12月正式挂牌办公,部分国内有名的中兽医专家学者纷纷外调,兰州已经失去了中兽医科研的核心地位,虽然保留了《中兽医医药杂志》。后经过努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申报又在该所单设了中兽医专业、兽药学专业研究生点;虽然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1956年10月在南昌创办,原名江西省农业厅中兽医实验所,1963年改为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降格成为江西省家畜防疫检疫站(即今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兽医室,但保留牌子并一直坚持主办《中兽医学杂志》至今,但真正在岗的高级专家人数也不多。
由于部分科研院校还有一些“顽固(坚持中兽医)”的科技人员,中兽药在中兽医专业取消后仍取得了可喜进展:一是在《兽药规范》1978年版、1992年版、《兽药典》1990年版基础上公开发行了《兽药典》2000年版、2005年版、2010年版三个。二是教学上已有精品课程两个,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原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中兽药制剂技术》精品课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原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中兽药鉴定技术》精品课程。三是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创始于1956年2月,原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小组)基础上新组建了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2010年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暨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2011年2月25日更名中国兽药协会)中兽药产业推进委员会。后者于2009年5月10日成立并在北京召开了“中兽药生产企业研讨会”,成员主要以企业为主联合科研院校中药方剂、兽医临床等方面专家。四是科研院校与企业联合成立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研发)中心、合作申报国家级课题、组建中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09年5月23~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牵头联合27个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共同实施并在兰州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兽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启动会(国拨经费3000万元),项目分“中兽药研发共性关键技术及中兽药标准化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和“畜禽中兽药产品研制与开发”二个层次,设置“中兽药药效评价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中兽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防治畜禽病毒病中兽药的研制与开发”、“抗耐药菌中兽药的研制与开发”、“抗寄生虫中兽药原料及其制剂的研制与开发”、“中兽药免疫增强剂及疫苗佐剂的研制与开发”、“中兽药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7个课题,最后一个课题就是前面说到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有关中兽药与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之间的问题,辽宁省动物保健品协会理事长于文蕴先生2005年发表的《大力研发中兽药及中兽药饲料添加剂是我国发展兽药的重要领域》(《中国动物保健》2005年10期)和《中兽药及其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是我国发展兽药的重要领域》(《辽宁畜牧兽医》2005年10期)值得一读,前者还在当年的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学术年会上交流过。
2009年9月10日,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分会倡议,由中国农业大学等54家单位发起并有12家中兽药优势科研院所、42家中兽医药优势企业组成的中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提升中兽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运用市场机制集聚创新资源,实现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在中国农业大学正式成立,其经验来源于2008年8月15日在原河北中兽药联合体基础上组建的河北中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石家庄市科技局扶持、省市畜牧局支持)。2011年10月15日,中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的“现代中兽药研究与新药创制”项目(科技部农业生物制品创制与产业化专题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批项目)在北京启动。2012年6月30日,又在北京召开了盟员大会暨2012中兽药发展高层论坛,来自全国政界、商界、学术界的近300位关注中兽药发展的有识之士齐聚北京,共商中兽药发展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研究员“中兽医药学不能丢”的呼吁,如今是在互联网流传最广的文章,其目的就是希望引起全社会对中兽药产业的关注!内蒙古《兽医导刊(杂志)》则报道:中兽药当务之急不是研发和创新,而是传承,只有了解并且认同的中(兽)医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发现中(兽)医的作用,也才知道从哪入手进行中兽药的研发和创新,让中兽药被现代所用,这是所有中国人的使命。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3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