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药
耐药菌能恢复为敏感菌吗?
从细菌株系来讲,在缺乏抗菌药压力下,通过自身基因突变产生的耐药株,有通过基因回复突变恢复其敏感性的可能;通过外源耐药基因获取变成的耐药株,也有可能丢失耐药基因而丧失耐药性。从细菌种群来讲,耐药株都存在适应性代价,在无抗菌药的环境中,耐药株由于适应性降低,生长速率减慢,竞争不过敏感株,耐药株有被敏感株逐渐取代甚至被清除的可能。 因此,结合耐药性的监测,采用轮换…
什么是细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
细菌呈现的耐药特征称为耐药表型(resistant phenotype),拥有的耐药基因称为耐药基因型(resistant genotype)。细菌的耐药表型由其耐药基因型决定,但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之间没有完全的一致性。 由于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的一致性不强,因此单纯检测耐药基因不能准确判定细菌的耐药性。这也是虽然开发了许多耐药基因快速检测技术,却难以在临…
细菌主要的耐药机制有哪些?
(1)产生抗菌药灭活酶:许多细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包括NDM-1)等,使药物在发挥作用之前即被破坏掉。 (2)改变抗菌药作用靶位:细菌体内的作用靶位可发生突变或被酶修饰而使抗菌药无法结合而失效。如DNA拓扑异构酶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靶位,细菌多通过DNA拓扑异构酶突变而产生耐药。 (3)减少药物进入菌体内:抗菌药必须进入细菌的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细菌可通过…
耐药菌从何而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所有物种的生存法则。按照能否产生抗生素的标准,自然界的微生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产生抗生素(主要是放线菌和链霉菌),另一类不产抗生素(大多数细菌属于此类)。自然界中这两类微生物常相伴而生,前者由于能够产生抗生素,具有杀灭其他细菌的能力而获得生存优势;相反,不产生抗生素的细菌则需要获得耐受抗生素的能力,以达到种族延续的目的。可见,细菌…
什么是多耐药、泛耐药和全耐药?
“多耐药”是multi-drug resistant的中文翻译,简称“MDR”,指细菌对3类或3类以上的常用抗菌药同时耐药,有时也叫多重耐药。目前临床常见病原菌几乎都是多耐药菌。 “泛耐药”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的中文翻译,简称“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几乎全部(除少数几种外)耐药。所谓的“超级细菌”即为泛耐药菌。 “全耐…
什么是耐药率和耐药谱?
耐药率是指某种细菌一批菌株中,对某种抗菌药耐药的菌株数占总菌株数的比例,常以百分率表示。如在肉鸡体内分离到100株沙门氏菌,其中35株对恩诺沙星耐药,其耐药率即为35%。 耐药谱即细菌可同时耐受的抗菌药种类,多以“药物”加“-”表示。如某致病菌的耐药谱为“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氨苄西林-氟苯尼考”,即表示该致病菌同时对恩诺沙星、头孢噻呋、氨苄西林、氟苯尼考耐药…
如何检测细菌耐药性?
可通过药敏试验检测细菌的耐药性。在纸片法、稀释法等药敏试验中,若测试菌对某种抗菌药耐药,则该药物产生的抑菌圈直径(纸片法测得)将变小,抑制细菌生长的最小浓度(MIC,稀释法测得)也将提高。为了评价测试菌是否耐药,事先已根据大量临床分离菌株的MIC、抗菌药体内过程和临床疗效情况,分别针对纸片法(抑菌圈直径)和稀释法(MIC)设定了结果判定标准,将试验结果与判定…
什么是交叉耐药和共同耐药?
细菌对一类抗菌药(结构相近,作用机制相同)中的某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对该类抗菌药的其他种药物也表现耐药,称为交叉耐药(cross-resistance)。根据程度不同,交叉耐药又可分为完全交叉耐药和部分交叉耐药。 细菌对不同类抗菌药(结构完全不同,作用机制各异)同时表现耐药,称为共同耐药(co-resistance)。如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简称MRSA)除对β…
什么是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
天然耐药性(intrinsic resistance)又称为固有耐药性,是指细菌与生俱来的对某些抗菌药不敏感的生理特性,如大肠杆菌对万古霉素、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链球菌对庆大霉素即天然耐药。天然耐药由细菌的染色体决定,可代代相传,因此可根据细菌种属预知,无需通过药敏检测判定。 获得耐药性(acquired resistance)是指在某种/类抗菌药胁迫下,细…
什么是耐药性?
耐药性也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不敏感或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的一种可遗传的生理特性。常用抗菌药及其推荐治疗剂量多根据敏感菌筛选获得,因此一旦病原菌从敏感突变为耐药,药物对其所致疾病的治疗效果将明显下降甚至无效。不仅细菌会产生耐药性,病毒、寄生虫、肿瘤细胞也会产生耐药性。 来源:抗生素.残留.耐药性-科普知识手册
什么是药敏试验?
药敏试验是抗菌药敏感性试验(anti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test)的简称,是指在体外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程度或耐药水平的一类试验。目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有:纸片法(K-B法)、稀释法(肉汤稀释法、琼脂稀释法)、E-Test法等。其中纸片扩散法只能定性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而稀释法则可定量测定药物对细菌的抗菌活性(MIC)。…
什么是敏感性,如何理解细菌敏感性下降?
敏感性(susceptibility)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程度。一种抗菌药如果以很小的剂量即可抑制、杀灭细菌,则表示细菌对这种抗菌药“敏感”(susceptible);反之,则“不敏感”(insusceptible)或“耐药”(resistant)。临床上按推荐剂量使用某种抗菌药后,机体血液或组织中一般能达到甚至超过抑制/杀灭致病菌的药物浓度,从而发挥抗感…
什么是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 activity)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常用MIC和MBC表示(单位:μg/mL),通常采用体外抑菌和杀菌试验测定。对于某种抗菌药,测定并掌握其对常见病原菌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活性,对给药方案设计和临床用药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来源:抗生素.残留.耐药性-科普知识手册
休药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休药期取决于以下五种因素: (1)抗菌药的制剂类型; (2)抗菌药的临床用药方式; (3)抗菌药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4)抗菌药的毒理特性; (5)抗菌药在动物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 临床应用中,休药期要根据抗菌药的种类、剂型和应用的动物品种等具体制定和实施。 来源:抗生素.残留.耐药性->科普知识手册
如何制定休药期标准?
制定休药期的过程较为复杂。 (1)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按照药物推荐的用药方案开展残留消除研究; (2)以最高残留限量为标准依据,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来制定特定兽药产品的休药期标准。 来源:抗生素.残留.耐药性-科普知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