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蛋白质饲料原料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发展,我国对豆粕和大豆的需要量越来越大。据海关统计,2007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3082.1万t,2008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3743.6万t,而2009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超过了4000万t。目前,大豆和豆粕的短缺及日益昂贵增加了养殖成本。我国是油料作物的生产大国,除了大豆,还有油菜籽、向日葵籽、棉籽等,其取油后的副产物可以用作蛋白质饲料,以减少对国外大豆的依赖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菜粕、棉粕、葵粕的营养特点及国内外在养猪业上的应用效果。1非常规蛋白质原料的营养特点1.1分布和产量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油菜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中四川、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江苏是油菜生产大省。据统计,2006年度油菜籽产量为1100万t,按62%的菜粕得率,菜粕产量约为680万t。我国棉籽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新疆、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据统计,2007年度我国棉籽产量1274万t,按照60%的棉粕得率,棉粕产量约为760万t。据中国农业年鉴(2006)统计,我国向日葵籽产量在190万t左右,主产区在内蒙古、新疆、黄河河套、东北和华北地区。1.2营养成分分析1.2.1常规养分和必需氨基酸由表1可以看出,棉粕、菜粕和脱壳葵粕的粗蛋白质与豆粕基本相当。棉粕的赖氨酸含量是豆粕的70%,蛋氨酸含量是豆粕的85%,而经过脱酚处理的棉粕其氨基酸组成与豆粕基本相当;菜粕的赖氨酸含量是豆粕的55%,蛋氨酸含量略微高于豆粕,而经过脱毒处理的双低菜粕其氨基酸含量有了明显提高,粗纤维含量也下降30%;葵粕的赖氨酸含量是豆粕的50%,但蛋氨酸含量是豆粕的117%,其他必需氨基酸差别不大。与豆粕相比,常规棉粕和菜粕、葵粕粗纤维含量很高,棉粕的粗纤维含量是豆粕的175%,菜粕的粗纤维含量是豆粕的300%,葵粕的粗纤维含量是豆粕的200%。粗纤维含量过高会影响猪的消化率和影响日粮的能值,在日粮配方中的使用量会受到限制。与普通菜粕和棉粕相比,双低菜粕和脱酚棉粕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表1常规养分和必需氨基酸比较%

项目
43%豆粕
棉粕(脱酚棉粕)
菜粕(双低菜粕)
脱壳葵粕

粗蛋白质粗纤维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
4362.720.681.723.271.833.151.132.021.16
43.5(50.6)10.5(8)1.97(2.35)0.58(0.62)1.25(1.71)2.47(2.98)1.29(1.68)4.65(5.87)1.19(1.9)2.28(2.73)1.91(2.16)
44(40.3)18(11.6)1.52(1.94)0.69(0.76)1.48(1.75)2.55(2.59)1.41(1.16)1.95(2.15)0.83(1.02)1.43(1.44)1.87(1.65)
45121.40.81.452.981.673.661.0222.53
1.2.2抗营养成分分析菜粕、棉粕、葵粕粗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与豆粕较为接近。但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受到很多限制,其原因是上述3种杂粕含有些有毒有害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如菜粕中含有硫代葡萄糖甙,棉粕中含有棉酚,葵粕中含有绿原酸(表2),并且这些原料中含有大量难以消化的纤维,这些因素会对日粮适口性、动物消化率和健康造成影响。如猪游离棉酚中毒可表现为贫血、呼吸困难、损害内脏器官等。为了更好地应用棉粕、菜粕于养猪日粮中,不少油厂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脱毒处理工艺,低毒优质棉粕、菜粕蛋白质原料将是以后趋势,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明显提升。
表2蛋白质原料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

豆粕菜粕棉粕葵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酸、脂肪氧化酶、植物凝集素、皂甙异硫氰酸酯、唑烷硫酮、芥酸、植酸、单宁游离棉酚、环丙烯酸、植酸、单宁绿原酸2应用效果2.1菜粕岳隆耀等(2009)报道,经过脱毒处理后,菜粕中总硫甙的含量由60.2mg/kg降至10.5mg/kg,唑烷硫酮含量由1458mg/kg降至901mg/kg,芥酸由3.3%降至1.59%。郑炜等(2002)研究了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20~60kg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对照组为20%豆粕组,试验组为13%豆粕组+10%双低菜粕组,并添加了合成氨基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料肉比为2.46,日增重767g;对照组料肉比2.52,日增重756g,双低菜粕组的生产性能略优于纯豆粕组。Peng等(2007)也证实,日粮中添加10%~15%双低菜粕,并减少豆粕的使用量,并不影响生长猪的生产性能。Siljander等(1996)研究用双低菜粕替代日粮中0%、33%、66%和100%豆粕对25~50kg生长猪和50~100kg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长猪的日增重分别为786、780、793和784g/d,育肥猪的日增重分别为847、855、842和844g/d,这表明,双低菜粕在生长猪阶段可以按66%替代豆粕,育肥猪阶段可按66%~100%比例添加。加拿大双低菜籽委员会在加拿大、墨西哥和菲律宾对生长肥育猪饲喂双低菜粕和豆粕进行了大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猪的生长阶段(20~60kg)和育肥阶段(60~100kg),饲喂较高比例的双低菜籽粕,对猪的生长没有不良表现。Sola等(2005)通过动物生长模型,评价了日粮中双低菜粕对生长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建议生长猪日粮中可添加10%~20%双低菜粕。用双低菜粕饲喂仔猪时,其添加量应该严格控制。这是因为双低菜粕中粗纤维含量较高,会影响仔猪的采食量和消化率。Baidoo等(1991)研究了仔猪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双低菜粕,结果发现,随着双低菜粕添加量的增加,仔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逐渐减少,当双低菜粕添加量8.8%时,对照组和试验组生产性能基本相当,过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明显降低,并建议仔猪饲料中添加量以不超过10%为宜。2.2棉粕棉酚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态棉酚毒性最大,对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及脏器等有负面作用。据报道,经过脱酚处理,棉粕游离棉酚含量可由1200mg/kg降至400mg/kg,甚至更低。周维仁等(2000)利用脱酚棉粕替代仔猪(体重15kg)日粮中50%和100%的豆粕,结果表明,仔猪的日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料肉比和对照组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刘昌峨(2006)研究了脱酚棉粕和普通棉粕对15kgPIC生长猪消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棉粕组相比,脱酚棉粕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9.6%、3.7%和6%;通过饲养试验,在保证赖氨酸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替代生长猪日粮中50%的豆粕,生长猪日增重由540g增至550g,料重比由2.33:1增至2.3:1,生长猪增重耗料成本降低了0.21元/kg,脱酚棉粕组和纯豆粕组的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这表明,经过脱酚处理,棉粕的饲用价值明显提高。在小猪日粮中脱酚棉籽蛋白添加量以超过5%为宜,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可以替代50%豆粕。2.3葵粕葵粕在国外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市场,我国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葵粕只在反刍动物上应用较多,在单胃动物应用相对较少。Szabo等(2001)研究了分别以豆粕和葵粕为主要日粮的配方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豆粕和葵粕分别在日粮中添加21.8%和20%,生长育肥猪从30kg饲喂到60kg。结果表明:豆粕组日增重为567g,饲料转化率为0.384;葵粕组日增重为596g,饲料转化率为0.409,葵粕组生产性能甚至优于豆粕组。通过对猪体分析表明,豆粕组猪肉蛋白质14.5%,脂肪23%;葵粕组猪肉蛋白质14.4%,脂肪22.6,这表明蛋白质来源对猪体成分影响不大。Shelton等(2001)研究了豆粕和葵粕对30~120kg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组全程日增重850g,日采食量2.76kg,饲料转化率0.31,终重120kg,对猪肉屠宰分析表明,平均背脂厚度2.6cm,瘦肉率53.93%,瘦肉与脂肪的比为1.84;葵粕组全程日增重760g,日采食量2.96kg,饲料转化率0.26,终重119kg,平均背脂厚度2.6cm,对猪肉屠宰分析表明,瘦肉率53.53%,瘦肉与脂肪的比为1.83。该试验表明,葵粕基本具有与豆粕相当的营养价值,并不影响猪肉品质。3应用前景以玉米-豆粕为主的日粮配方,豆粕价格每增加0.1元/kg,每头商品猪(105kg)的饲料成本增加6元,对于规模型大猪场而言是一笔巨大支出。随着蛋白质原料生产工艺的改进,及低抗营养因子品种资源的遗传开发,棉粕、菜粕、葵粕等杂粕的质量将得到很大改进,双低菜粕、脱酚棉粕等将更好地应用于养猪业,提升其在配方中的使用空间,从而可以减轻对豆粕的依赖,降低饲养成本,增强养猪企业的竞争力。(参考文献略)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12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1年7月11日
下一篇 2011年7月11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