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饲养规模和饲养密度的增加,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且通过药物来控制疾病变得越来越困难,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所以规范生物安全预防措施和改善饲养环境,从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正得到畜牧工作者的重视。越来载多的养殖场主认识到疾病造成的损失,远比防治措施花去的成本多得多。因此集约化牧场必须设计并严格执行一套综合的生物安全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引入新疾病的风险。诸如牧场选址、外来车辆、人员出入、病死畜处理、粪污处理等等各环节涉及到生物安全处理不当,都会给牧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禽流感、新城疫、蓝耳病、口蹄疫、腹泻一旦在场内发生,往往延绵不绝,吞噬着养殖场主的利润,甚至是血本无归。但临床可见症状也仅是导致养殖场效益低下的极小部分因素,更多隐形的,无临床表现的亚健康状态更应引起养殖场主的重视。给养殖动物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态环境,洁净的生活空间能最大限度发挥群体的生产性能。然而,经过大量的现场实验验证,国内大部分牧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欠佳,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在不同的场合均指出,控制规模化猪场猪病流行的策略之一是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建立养猪场疫病控制的生物安全体系。要求做到: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场的各个环节,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降低猪场内病原菌的污染,减少猪场疫病发生的几率,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疫病的损失降到最低,提高猪场每一个人的生物安全意识。
美国农业部(USDA)对生物安全的指导建议:①保持距离: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消毒后进入;②保持干净:场内设施、工具、人员(鞋)干净;③不要引入疾病:清洗和消毒;④不要从其他场引入疾病:不借用设备,消毒;⑤识别传染性疾病:早期识别,防止扩散;⑥汇报疾病。
传染病传播的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抗生素、疫苗只针对易感动物甚至是感染动物进行介入保护,而对传染途径没有任何意义。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药残和食品安全的风险,那么消毒就成了唯一有效杀灭微生物的措施,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手段。但很多养殖场陷入这样的误区:注重对机体的保护,而忽视环境的保护。
消毒能够预防农场感染致命微生物,保护动物远离病原体,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动物机体之前控制他们,是生物安全成功方案的关键屏障。为了确保消毒的效果,清洁是消毒前必须的步骤,可清除70%的病原体,通过清洁彻底清除有机物、生物粘泥,辅助清除环境中的微生物,日常清洁是生物安全的基础。
正大集团联合陶氏化学、上海汉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的专业移动洗消服务,添置专业清洗移动服务车,配套专业清洗消毒设备。由专业的服务人员依据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深入养殖场,为养殖场提供标准化的清洁和消毒服务,清洁之后的消毒环节选用广谱的格利特熏蒸消毒、彻底切断批次间的传染源。高效彻底的洗消可以有效缩短批次间时间,降低升温能耗,从而提高年养殖批次、提升养殖总体效益。格利特国内总代理上海汉联总经理李亚雄说:“有效的产品、合理的方式、严格的程序,消毒流程化变成标准化,才能更好地构建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体系。”
陶氏化学微生物控制技术部有着全球工业领域领先的微生物控制技术,其出品的格利特消毒剂是第三代广谱并且安全的消毒剂,其成分为纯正戊二醛。大量的一线试验证明可有效控制引起动物疾病的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类病原微生物。
原创文章,作者:站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