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生活品质改善的同时,我们也深受着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困扰。环境成了我们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在农业领域,围绕着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的政策调控、发展规划正改变着整个行业的未来方向。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了“调布局、建设施、促利用”全过程控制思路,要求调整优化布局,实施养殖场清洁生产及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从优化布局入手,将“调整养殖布局、降低污染风险”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明确了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等任务和完成时限,从源头上防范畜禽养殖污染风险。《水十条》要求,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新建、改建、扩建的要实施雨污分流,散养密集区要实施污水分户收集和集中处理利用。从而实现养殖场粪污清洁规范存储,既能提高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又能改善水环境质量,还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强调粪污资源化利用,支持和鼓励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发电、制造有机肥等方式,促进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粪污,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型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
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通知下发十条举措遏制土壤污染,要求严格控制耕地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要求严控农业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被简称为“土十条”。其中在控制农业污染方面,要求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国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
种植、养殖同时面临新的发展挑战。禁限养政策在某些地区被迅速推进,一拆了之的做法成了难言之痛,农药化肥减少使用之后,粮食产量如何保障?困惑百年的三农问题遭遇新的课题。
这一场举国推进的畜禽禁养区规划及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改变的是生猪养殖格局,呈现的是产业规模化及标准化的升级换代,投建百万头生猪项目越来越受到大型农牧企业的关注。正大集团正积极进行全新布局,发展畜牧养殖的全产业链。
襄阳“四位一体”模式成典范
位于湖北的正大(襄阳)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已形成完整的“种、养、加”农业产业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成为农产品深加工的成功典范,为推动襄州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动力。尤其是“政府+企业+银行+农民”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让当地农户能够参与其中,并分享产业链带来的利益,从而带领更多农民和地方共同致富。襄阳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与正大集团达成的投资项目,亦是正大集团首个“从农场到餐桌”全程安全可追溯的产业链项目。此项目落户襄州后,投资40亿,仅用3年时间,已建成年出栏100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年产36万吨的饲料厂、100万头生猪屠宰厂,10万吨食品加工厂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成为全国各地政府效仿借鉴的“襄阳模式”,全面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税收3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形成全程安全可追溯的农业产业链。
“过去养猪主要靠技术跟上来,现在主要靠规模,最关键的是,猪养大了不用担心销路和价格的问题”,与正大合作建设规模化养殖场的崔广奎说,只要负责把规模化养殖场建好就可以了。建设4栋年出栏量1400头猪的养殖场,政府每栋补贴20万,还可以凭借与正大签订的生猪代养协议,以“租约质押”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规模养殖户不用承担风险,但是必然要有人来承担风险。襄阳正大通过“四位一体”的模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来规避养殖的风险。
农民要致富、企业要赚钱、资本想逐利、政府要发展,当产业化项目发展的各个主体遭遇到一起的时候,要形成可持续的各方都能获益的互动关系,就需要创新各方主体合作模式。“政府+企业+银行+农民”的四位一体产业模式,当地政府拿出专项扶持资金1.5亿元,成立襄阳市襄州正兴现代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作为四位一体产业模式的组织载体,项目所在地1716户(8307人)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合作社委托正大代管,进行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运营。合作社种猪场建成后,由正大租赁经营,签订20年不可撤销的长期租赁协议,由正大每年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给合作社支付租金,合作社不承担市场风险,固定租金收入用于归还银行资本金,同时拿出年租金的3%支付给项目所在村集体,作为固定分红。在这种合作模式中,政府能够实现资本金的全额回收,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农民除获得土地收益外,还可以获得工资性收入和分享企业红利;银行不用担心利息回报;企业能够获得稳定、安全、可控的猪源。据估算,20年合计给农户固定分红1300万元,获得土地租金800万余,剩余可支配收益1.15亿元。
大量的养殖粪便是养殖规模上去之后面临的突出问题,猪场产生大量的沼气、沼液,而生姜则是需要大水大肥的作物。返乡创业的张学峰创办农牧公司养猪的同时,选择了有机生姜的种植。等猪场全部建成后,至少能再带动100多户农民一起种植有机生姜。在规模养殖的带动下,已发展700亩黑小麦种植、30亩有机生姜、20亩有机蔬菜,带动了周边很多农户参与到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来。
2015年9月27日,正大襄阳开始建设武马岗种养结合试验田,种植小麦,进行沼液灌溉试验。其中15亩未使用沼液;13亩使用沼液,8吨/亩。结果表明施用沼液的每亩产量820KG,少产10KG,少使用20KG复合肥,产生经济效益95元(115-20),共1325元
为进一步示范种养结合,正大襄阳2016年推进“5个1”工程,即:1块试验田(武马岗45亩种养结合试验田)、1个示范区(薛集1000亩种养结合示范区)、1个有机肥厂(黄龙年产5000吨的有机肥厂)、1个无害化处理厂(朱集养殖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和1个种养结合生态型家庭农场(余海波种养结合生态型家庭农场)。
参照襄阳模式,河南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新安6600育成示范场建成投产,周边有数千亩配套农地消化粪污,配备了完善的生物安全措施,还有循环利用的沼气发电废弃物处理设施。洛阳正大150万头生猪产业链项目也是基于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投建的。在种植方面,洛阳正大计划建立18完亩农场的种植基地,从种子提供、种植、收储、加工多个环节着手,确保生产高品质、安全的玉米;饲料方面,建立40万吨饲料加工运输项目;养殖方面,计划2018年底达到出栏150万头生猪目标。
正大食品是产业链的落脚点,而饲料作为产业链的基础,仍旧是正大目前最为重要的业务。比如美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嘉吉、泰森,他们饲料销量之所以大,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也就是说,美国是养殖规模有多大,饲料就有多大。
正大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借鉴了美国的先进模式。不再单纯的开拓哪里的饲料市场,而是要看全产业链的猪、鸡在哪里,饲料就要在哪里配套,这也是我们之后将持续奉行的重要战略。
相信这种正大自身提供优质、健康、可追溯的生猪,结合其规范化的屠宰加工、严格的出厂检测和可追溯的冷链物流运输系统,必将使正大产品全程安全可控,健康放心。
原创文章,作者:站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