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支原体性肺炎的六个方面

旦正巷前

摘要:本文主要从羊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诊断以及防治措施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羊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诊断、防治

羊支原体性肺炎,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引起的绵阳和山羊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以高热、咳嗽、肺脏及胸膜的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症为典型特征,死亡率高,传染性强,严重影响当今养羊业的发展。

1 病原特征

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该类支原体个体微小,平均大小为0.3~0.5 μm,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需要注意的是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无乳支原体等也可引起羊的支原体性肺炎。

2 流行病学特点

本病在自然发病时,主要通过空气-飞沫途径传播染。其传染性很强,发病后可迅速传播并波及全群,并且常呈地方流行性。新疫区爆发该病多数是因为引进或者迁入病羊或带菌羊而引起。本病的发病率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阴冷潮湿、饲养密度大,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时,发病较高,并且多发于冬季和早春季节,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肺和胸腔的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经呼吸道排毒。另外,病原体可在耐受病羊肺组织内存活相当一段时间,能够源源不断的向周边环境排毒,因此耐受病羊也是危害性极大地传染源。人工皮下或气管接种的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基本一样。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28 d,根据其发病状况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3.1 最急性

该类型病程较短,一般在3 d以内,个别者仅为12~24 h。病羊发病初期体温迅速升至41~42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同时很快出现肺炎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急促,经常咳嗽,鼻腔有时有类似血浆的液体流出[1]。对发病羊肺部进行叩诊可听到浊音或者实音,肺泡呼吸音减弱、消失或呈捻发音,随后病羊极度衰弱继而死亡。

3.2 急性

该类型的病程一般为1~2周,长者可达3~4周[2]。在发病初期,病羊的体温升高,出现食欲减退,咳嗽等。几天以后发病羊呈现痉挛性干咳,鼻腔分泌铁锈色脓性黏液。按压胸壁,病羊极度痛苦。对病羊进行胸部叩诊可现实音区,听诊可现支气管呼吸音和摩擦音。发病后期病羊可能出现高热、头颈伸直、腰背拱起和张口呼吸等症状,死亡前体温降至常温以下。妊娠母羊大多出现流产。有的羊可能口腔溃烂,唇和乳房等部位皮肤出现疹块等。

3.3 慢性

本类型大多发生于夏季,常由急性转化而来。发病羊症状轻微,常有咳嗽和腹泻发生。病羊体温在40℃左右,精神不振,身体衰弱,被毛杂乱,失去光泽。如果饲养管理和治疗不及时,再遇到应激,可能会出现继发感染,从而导致病情恶化,迅速死亡。

4 病理变化

对死亡羊只剖检可见,肺脏肝变明显,颜色呈红色至灰色不等;其表面凹凸不平,切面可见大理石样病变;肺小叶间组织变宽,界限明显。在胸腔和心包有时可见大量淡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中会有纤维蛋白性物质生成;胸膜表面粗糙,上有一层黄白色的纤维素样物质。有的急性病例还可能出现一侧或者两侧肺叶与胸壁发生轻微粘连,胸膜常与肋膜、心包等发生粘连。支气管扩张明显,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发生肿大,切面多汁,并常有出血点。有的病羊病程很长,其肺脏结缔组织增生,发生肝变机化,并可能有包囊化的坏死灶出现。有时病羊还可能发生心肌松弛,肝脾、胆囊、肾脏肿大。

5 临床诊断

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并结合其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确诊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需要注意的是,本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均与山羊的巴士氏杆菌病极为相似,但是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时,巴氏杆菌染色为两级浓染的短小杆菌。

6 防治措施

要加强对羊群的日常饲养管理,搞好羊舍内的环境卫生,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做好隔离措施,防止外来人员、动物等与羊群接触,同时尽量避免从外地引种,尤其是疫情不明的羊场引种,以防止将发病羊和带菌羊引入。在引种时,要至少检疫隔离1月以上,确认无病后才能并群。

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式。紧急发病时,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可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其对山羊、绵羊均可应用,一般6月龄以上5 mL/只, 6月龄以下3 mL/只,肌肉注射,1年1次[3]。对于羊丝状支原体,可以只对山羊羊群进行免疫注射,而对绵羊羊群可不考虑。对于绵羊肺炎支原体,则需要对山羊和绵羊进行全部免疫注射。

发现疫情时,要马上隔离发病羊群,限制其活动,以避免疫情扩大,并逐头进行检疫,然后将健康羊、带菌羊、发病羊分别隔离,对发病羊群的所在场地要严格测地消毒。对带菌羊和发病羊进行积极治疗,可选用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和恩诺沙星等进行治疗和预防。同时对健康羊要进行紧急免疫。

参考文献

[1]张月宗.冬春羊支原体肺炎的科学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11(3):34.

[2]王岩.羊支原体肺炎综合性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49-50.

[3]张岁丑.羊支原体肺炎病症及药物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09(12):74.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864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5月3日
下一篇 2016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