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

作者:石晋康

猪支原体肺炎(MPS)亦称猪气喘病、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为主要发病特征,以融合性支气管肺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笔者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了本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1 病原

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是多形态的微生物,以呈椭圆形、环状和球状多见。该菌着色不易,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瑞特氏染色良好,呈两端浓染。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病猪呼吸器官内,对消毒剂、腐败、日光和温热等没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即可消毒灭菌。

2 流行特点

1)本病易感动物是猪,其他动物和家畜不感染。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都可致病,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最易感染,具有较高死亡率,其次为妊娠母猪、哺乳母猪较易感染,育成猪呈隐性感染,有较强耐过性,但将抑制其生长发育。

2)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及隐性带菌猪,尤其引种是隐性带菌猪,可导致该病爆发和流行。且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的肺组织、气管、咽喉及纵隔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中,随其喷嚏、喘气和咳嗽排出体外,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呼吸道传染致病。

3)本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圈舍环境卫生差、通风采光不良、饲养密度大、消毒措施不到位、饲养管理不善以及昼夜温差波动大等,断奶日龄不一致、饲料突然更换、不同日龄猪群混养、转群频繁、猪群免疫水平不稳定及未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亦可导致本病的流行和发生。

4)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初春、秋冬时节多发。新发病疫区常为急性暴发,老疫区多呈慢性经过。若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可加剧病势。本病分布面较广,在我国诸多地区均有发生,除直接导致发病猪死亡外,也能够造成发病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低,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0~15d,长达一个月。根据病的经过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急性型:该型多见于新发病的疫区,以仔猪和妊娠母猪最易发病,病猪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呈犬坐势,腹式呼吸,张口喘气,咳嗽次数少且沉弱,最终衰竭而亡;②慢性型:该型多见于后备母猪、育肥猪和架子猪,病猪体温正常,若伴有继发感染体温升高,食后运动出现咳嗽,部分病例会产生连续痉挛性咳嗽,直至有分泌物咳出,随病情发展,病猪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机体逐渐消瘦,生长发育缓慢;③隐性型:该型病猪生长发育一般正常,无显著病症,偶见气喘和咳嗽。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剖检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胸腔内,病变的主要器官是肺脏。急性病例以肺气肿和肺水肿为主;慢性型病例肺部多见虾肉样病变;隐性型病例有肺炎病灶。倘若没有继发感染,则其他内脏器官无显著病变。

5 诊断

1)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进行初步诊断。具体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血清学检查,包括ELISA、免疫荧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微粒凝集试验。

2)鉴于猪其他呼吸道疾病引起的肺炎病症及病变同本病有相似之处,为此在临床上要做好本病同猪流行性感冒、猪蛔虫病、猪肺丝虫病及猪肺疫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工作,限于篇幅,在此不做详述。

6 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①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避免从疫病区引种;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一批猪转出后,空栏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若有条件可采用熏蒸消毒,控制一周后调入下一批猪群,不要讲上一批和下一批猪群混养。同时,避免猪群饲养密度过大,对圈舍的粪尿污物及时清除,定期进行卫生消毒。猪群转入后,可在日常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复方泰乐霉素、利高霉素、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②做好疫苗接种:通过猪喘气病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对种猪、育肥猪和断奶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并且做好猪肺疫疫苗和猪瘟疫苗接种。③加强检疫:养殖人员日常要对猪群进行认真观察,做到听咳嗽查呼吸(呼吸次数和呼吸深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进行药物治疗。

2)治疗方法:①在病猪颈部一侧深部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10 mL,1次/d,连用3~4 d,治疗本病效果显著;②采用盐酸土霉素,按30~40mL/(kg·bw),使用4%硼砂或灭菌蒸馏水稀释后肌肉注射,1次/d,连用7 d,疗效显著;③肌肉注射卡那霉素4万~5万 IU/(kg·bw),1次/d,连用5~7 d,亦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北里霉素或泰乐菌素等,对于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6年第1期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475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4月11日
下一篇 2016年4月8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