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初产母牛哺乳难

作者:许绍康

“舔犊之情”一词出处:《后汉书●杨彪传》:“由怀老牛舐犊之爱”。 舐通舔,指母牛舔小牛表现对它的爱护,后世人们用以歌颂父爱和母爱。本人是一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山区农村从事工作二十多年来,对母牛产子后护爱牛犊的景象是司空见惯,但也遇见过母牛产子后不让牛犊吃奶的事例也不少,导致牛犊饿死、胎粪不排自体中毒病死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二十多年来,对所见107例初产母牛(生产第一胎)发生的这一现象与临床处理的办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人性化饲养管理牛,解决初产母牛不让新生牛犊吃奶是关键”一文供同行人事与养牛户参考。

1 原因

性烈、初产母牛不会带子,对娩出的牛犊表现惊恐不安,见子乱踢、乱跳、鸣叫、角触等,使新生牛犊被踢伤、抵伤,加以饥饿,最后牛犊极度衰弱,同时牛犊未吃上初乳,很易导致胎粪不排,造成牛犊自体中毒等最终死亡。这类母牛多是平时饲养管理粗放,不调教或在调教使役过程中,方法粗暴,致使牛见人及其他动物表现恐慌。

2 临床措施

保定母牛,人工扶助牛犊吃乳:将母牛站立保定,用绳索将两后肢拴系,使之不能抬举乱蹄,让牛犊自然寻乳,牛犊吃奶时,用牛刮子(我地专用给牛梳毛的用具)给母牛梳刮被毛,安扶母牛与之亲善,待牛犊吃饱自然走开时,将牛犊抱在母牛头处,让母牛舔牛犊,使之认识加强亲情,如遇母牛不舔不护,抵触牛犊,就要加强制止,在制止中不要打牛、骂牛,要用温柔的动作和言语与牛沟通,同时给母牛喜食的草料,使牛心理上消除恐惧感,慢慢达到听人使唤。像这样人性化饲养管理少则2日,多则5日,母牛自然就会让牛犊吃奶,就不用保定了。

在实践中,母牛不让牛犊吃奶,致使牛犊精神差,体力不强,不能站立,甚至不寻乳吃,就要人工扶助牛犊,将其抱在母牛乳头处,让其自寻吸允乳头,如不能自寻,就要将乳头送在牛犊口内,送入后牛犊不吸允的就要人工将牛奶挤入牛犊口内,使其自然吞咽,在挤奶时要做到温柔,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母牛有疼痛感。但个别牛犊因未及时吃到初乳,导致胎粪没有排出或排出不畅,牛犊表现:拱背、尾上举、努责、呻吟、肛门突出,回头顾腹,偶尔用后脚踢腹部,精神沉郁,口干舌燥、舌色红,听诊肠区,肠音减弱,全身无力、喜卧等症状,此时应及时治疗牛犊:取莱菔子20 g,大黄10 g ,麻仁20 g,归尾15 g,羌活10 g,桃仁10g,先将莱菔子文火炒黄、麻仁炒油润,与上药共煎取汁、候温加入蜂蜜50~100 g给牛犊灌服,一次药液量200~250 mL,3~4次/d,同时为防酸中毒,取碳酸氢钠10~15 g一次内服, 2次/d。用药后,用手按摩牛犊腹部,用力大小,视牛犊不弹、不跑等感觉舒适为度。对个别严重的要采取人工排粪,用温热肥皂水经肛门灌入直肠,然后用人食指,将指甲剪短磨光,伸入直肠内掏取,掏取时避免损伤肠壁。通过采取以上方法,牛犊的胎粪很易排出,牛犊吃乳次数也会增加,只要吃上足够的初乳,自然会增强体力与免疫力,使之健康生长。

3 小结

初产母牛产子不让新生牛犊吃奶,主要是胆小易惊、烈犟与从小未受过调教的这类牛,在饲养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对牛进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调教,从小牛开始就要与牛亲善,经常给牛梳刮被毛,特别是腹下与乳房部位,在调教牛时不要粗暴,避免对人等产生恐惧,让牛能主动与人亲近,同时加强圈舍环境卫生工作,给牛创造好适合它生长的条件。对初产母牛,在预产期时要做到一日三观察:观察牛的饮食,观察牛的精神,观察牛的粪便。一日两检查:检查牛的乳房,检查牛的卫生。一日一梳刮:即对牛全身进行梳刮使之舒适。在分娩时,不让母牛受惊吓,牛舍光线不能过强,周围无噪音,除饲养人员在一旁悄无声息地观察与护理外,不能让任何人及其他动物到牛舍,一旦将胎儿娩出,只要母牛有节奏地舔牛犊,说明护犊性强,如不舔不护,就要采取以上措施让牛犊及时吃上初乳,以确保牛犊的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才能提高养牛的经济效益。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207

(1)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24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