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猪的关键点控制

本文作者:王旭贞

我国是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2012年中国生猪出栏量达到6.9亿头,2014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671万t,比2013年增长3%左右。从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几年中国猪肉进口增长迅猛。2005年进口量为9.9万t,2012年进口量已达52.2万t,较上年增加11.7%;价值9.8亿美元,增长15.7%。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增加到60万t,预计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中国的猪肉产量已经占了全球的50%,人口不足20%,供应十分过剩,国民却为什么仍要吃“洋”猪肉? 近些年来国内瘦肉精、假猪肉、病死猪肉等问题屡禁不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吃而不敢吃,徘徊在一饱口福与健康的身体之间,始终不能放心。 从消费群体的角度来讲,对于猪肉安全无疑是失去了信任,作为大多数人生活必需品的猪肉,再坚强的中国人也不能长期食用问题猪肉,往小了讲,危害个人身体健康,往大了讲,对人类健康发展都会起到危害的影响。对于一些城市居民来说,安全的猪肉甚至成了需要找关系才能获得的稀缺品。目前国内养猪场还是以中小猪场为主,标准化、规范化相对较差。由于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的波动性,使很多养猪场追求短期利益,没有精力和经济实力做到无公害养殖。养殖户的关注点在于猪群发病少、长的快、卖价高。在养殖过程当中添加抗生素防病、生病时大量使用新一代抗生素、违规添加瘦肉精等促进生长并提高卖相成为部分养殖户的共性。

近些年来全国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国家加强了对于养殖业的监管力度,绿色无公害养殖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国外很早就提出了绿色养猪的概念,瑞典政府于1986年颁布法令,要求在养猪过程当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绿色养猪的三个体系:①无抗生索添加剂的饲料供应体系:从饲料的源头方面加以控制,杜绝抗生素和激素滥用。鼓励使用无公害的酶制剂、寡糖制剂及其他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饲料添加剂。②无污染的饲养管理体系:重视疾病的预防、防重于治。从猪场布局、常规消毒、规范化免疫程序、全进全出饲养方式等方面加强疾病预防。同时重视猪场的环境保护、饲养过程中废物的无公害处理,粪尿收集发酵后作为肥料用于农田。③无公害的兽医卫生体系:通过法律法规监督猪场治疗疾病过程当中抗生素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特殊情况须由国家授权的兽医按国家兽药使用规范实施,兽药购买须凭兽医处方兽医既对饲养与防病提供全程服务。瑞典绿色养猪模式在欧洲得到了认可和推广,1999年欧盟建议其成员国全面禁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未来中国的养猪业应走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学习瑞典模式,发展绿色养猪业。结合国内养猪业实际情况,应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和实施:

1 猪场设计及环境安全

猪场选址和布局对于安全养猪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猪场应远离喧闹的城市、周围地势和风向合理选择。猪场内生活区、生产区、污染区分离,配种猪舍、妊娠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生长猪舍和育肥猪舍等合理排列。不同的猪舍应尽可能的距离远一些,不同年龄的猪群应尽保持有一段距离。猪舍的布局应当是公猪舍或配种室离入口最远,其次是空怀舍、分娩舍、断奶舍、生长肥育猪舍,待售猪舍离装猪台或围篱最近。

猪场内产生的污水和粪便要做无公害处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猪场内划出区域做蔬菜养殖、使用天然粪便作为肥料,或者将粪便发酵后作为肥料运出,也可以作为沼气原料使用。生物发酵床也是绿色养猪的一种尝试,将锯末、秸秆、谷壳等农业废料配以微生态活菌制剂作为猪舍垫料,可将猪的排泄物迅速分解为菌体蛋白、供猪拱食,构建猪消化道和生长环境的微生态平衡,垫料清出圈舍就可以作为肥料应用,实现了无味、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养猪模式。

2 种猪的选育

绿色养猪的核心是少用抗生素、禁用激素,通过免疫和饲养管理来保证猪只的健康成长。这时猪只品种的选择就很重要了,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的品种成为首选,有条件的猪场可考虑自主繁育杂交品种。

3 关注饲料安全

国内猪场购买成品饲料的较多,少数猪场可以自主搭配饲料。主要饲料如玉米、大豆、麸皮等应采购于无公害的农区,且无霉变和无变质。根据猪只的不同阶段搭配不同的饲料配比以增加营养和饲料转化、达到效率最高。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部分微量元素可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增强猪只的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有些微量元素如羟基蛋氨酸铁可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改善母猪体况

并提高仔猪的成活率。酶制剂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分解,提高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另外,有机酸类如乳酸、柠檬酸或冰醋酸等有机酸可以起到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微生态类制剂如乳酸杆菌是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比较好的替代品,但乳酸杆菌存在不耐热易灭活、生物活性低的缺点,需要开发稳定的产品。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消化道菌群,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病原体的定植和生长,从而起到保护动物机体的作用。中草药是我们的国粹,中医就有治未病的理论。通过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如黄芪、党参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可以有效抵抗病原体的入侵,部分中药提取物如小檗碱、大蒜素、鱼腥草素等也能杀灭细菌。

4 疾病防治

坚持自繁自养的管理方式,重视猪场的环境卫生、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进行科学的实验室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治疗、可考虑中药治疗方案。

绿色养猪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要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及养殖技术。

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6年第三期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150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3月22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22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