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开展健康养殖的思考

作者:李玲娟

健康养殖涵盖养殖过程中动物的健康、饲养人员在饲养过程中的健康、环境健康和养殖最终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等内容。由此可见,健康养殖是一种致力于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养殖模式,也是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猪肉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经媒体曝光的给生猪添加“瘦肉精”等不法事件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而推动猪的健康养殖十分重要。目前,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主管部门、养殖从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规模化猪场如何开展健康养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1 饲养管理方法

要推进规模化养猪场健康养殖,必须在饲养管理上下功夫,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实行全进全出的多点生产。所谓“多点生产”,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将一条龙的生产工艺细分为三点或四点,各点相互独立,并保持一段距离,做到互补交叉,同时实行早期断奶,不同阶段猪群实行全进全出,并严格消毒,以切断传染链。产房母猪应从计划配种开始实施小单元栏舍产猪仔(每单元产11~15头),间隔时间应少于5~6d,转入保育舍饲养后对空栏彻底清洗消毒,5~7d后再转入另一批母猪进行待产。对保育仔猪实行全进全出管理时应对保育舍开展小单元设计,保证良好的饲养条件。过渡期内转入仔猪应做好保温措施,可一日饲喂多次。过渡期之后可任其自由采食,保育时间36~40d,均重达30kg后转出至肥育舍饲养。②实行分阶段饲养。分阶段饲养可有效增强猪群的抵抗能力,是健康养猪生产的必要环节之一。在生产中可将母猪分为妊娠前期、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等三个阶段,哺乳仔猪可分为引料期和补料期两个阶段,断奶仔猪可分为过渡期和保育期两个阶段。③早期断奶。掌握必要的早期断奶技术对于推进健康养殖具有积极意义,对于28日龄仔猪可隔离–多点饲养,确定断奶日龄后超出限制断奶天数的仔猪不可在生产中进入培育期。还要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以防引入致病性病原,此外还要提供具有良好适口性且易消化吸收的优质饲料。

2 建立完善的兽医卫生体系

要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健康养殖,必须要做到养防结合、防重于治,做好早期预防和保健用药工作,制定并实施免疫程序,具体做法如下:①早期预防与保健用药。防制猪病,除需加强饲养管理之外,还应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一般来说,规模化猪场的管理水平越高,其生产管理人员也更加重视预防保健,其中后备母猪保健以预防呼吸道疾病、病毒或细菌性疾病为主要目的,主要手段有清除其体内病原菌、使用药物净化猪场内的常见病等;母猪保健则应采取措施清除其体内毒素,提高其免疫力,增强体质,以防疫病传播给胎儿;妊娠母猪则应重视衣原体、附红细胞感染、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的预防,可在妊娠前期和后期视情况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种公猪保健应每个月或间隔一段时间轮换投药一次,每次连用5~7d;哺乳仔猪保健则主要预防乳猪腹泻,注重增强仔猪的体质,以提高其成活率。②制定并实施免疫程序。为预防传染病发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按其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前通常应检查猪群的具体情况,并逐瓶检查疫苗,接种后应密切观察猪群的应激反应。如须在同一时间接种多种疫苗,则应考虑其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影响。

3 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在确定猪场规模和猪场选址及规划方面,应综合考虑该地区的资源情况、投资规模、市场需求量、技术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管理等因素。新建养猪场时应进行必要的环境评估,确保猪场不污染当地环境,同时当地环境不会对猪场造成污染。厂址宜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空气流通、背风向阳、交通便利且有充足水源的地方,厂区建筑设施应明确各自功能,不同功能区间距宜大于509m,要有明确界限同时必须要有围墙或防疫隔离带。此外,还应做好猪场防疫、消毒和猪舍环境控制等工作,为猪群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3871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3月1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1日

相关推荐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2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血…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作…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文章节选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