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份以来,江苏、安徽、河南、山东、辽宁、内蒙等地陆续在817、大肉食及麻鸡的青年鸡群,发生了这种流行病。为了探求病的性质,许多专家学者们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腺病毒的C型Ⅰ群的病原体感染”。并经过病原回归试验复制出了本病。与包涵体肝炎,减蛋综合症是同一类病原体。
但是,从传染病的角度考虑,任何—个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后面两个条件虽勉强可以解释得通,但首要的条件是什么,却没有科学而又合理的解释。即此病是如何进入我们的鸡群的?
运用中医理论解释此病的发生和发展,似乎更为顺畅。中医认为“疫病的发生,都是由疬气所致,而疬气由非常之气所产生。”由于中医没有微生物的概念,所以对此称之为“杂气”。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自然界的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存,都受着环境气侯的影响。不同的年份,由于环境气侯的不同,不同的病原体的活性不同,同时不同动物的抗病力不同,因而造成不同疫病的发生。
安卡拉病是以肝脏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那么就从这方面分析其发病机理和因素。
去年为甲午年,土湿之气过重(甲己合化土),土重侮木克水,因而去年肝气被郁而不畅,由于位在五脏,因而发病多缓。这与吴延功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并在陈福永的临床实践中所证实(年在淘汰蛋鸡中发现了此病,多以消瘦死亡为特征),但由于危害较小,没有引起人们的观注。
今年乙未年,六气主湿,发病率高且急速,呈暴发之势。此病流行于江苏、湖北、安徽、豫东、山东、辽宁等东部地区。既符合中医东方属木的观点。同时此类地区临海傍河,湿气偏重。与今年湿之年气相加而侮术,必然增加肝脏损伤而为病。
2 流行特征
2~7周龄的鸡群发病重且死亡率高,年龄偏大的鸡发病轻且死亡率低(产蛋鸡多表现产蛋下降,蛋壳发白,粪便稀而消瘦死亡等特点),这与此阶段鸡处于生长期,肝气的阴阳俱虚易受损害有关。就好比35日龄以前的鸡易得肾传支是一个道理。死前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仅有短暂的神经症状,多从某一区域开始,向全群辐射状扩散。
3 病理变化
肝脏发黄、肿大、硬化(也会出现肝脏萎缩);心包出现黄色透明样或胶胨样液体;气管、肺泡有积液,底部有局灶性瘀血或坏死;肌胃内食物绿染;肾脏发黄,岀血,肿大或萎缩,内有黄色尿酸盐沉积。
4 中西医对病机进行分析
4.1 西医分析
急性溶血性黄疸性肝炎,是该病根本问题。
1)溶血,使肝脏贮血障碍而萎缩;黄疸,使肝细胞破坏而发黄;血液胶体渗透压降低而形成体液外渗,因而肺泡积水,心包积液。
2)红细胞破坏,血液运氧能力差,呼吸,心跳负担加重,红细胞溶解,胆红素增多,引起神经性过敏。因此,造成机体休克,死亡。
3)在临床上多死大鸡,高温死亡多,因缺氧死亡多。由此可见,将此病称为“心包积液”的说法是错误的,“心包积液——肝病综合证”的说法也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提法给人提示着此病首发于心包,殃及肝,因而强心利尿就变成这种提法最先使用治疗原则。综上所述,确定为“肝炎——心包积液综合症”则必较合理(它既符合疾病的发展规律,又能制定合理的临床防治方案。
4.2 中医辨证施治
肝为阴中之阳,主气机上升输布,寒湿之邪郁表,肝气不能条达,阴精不得上行而内郁为饮,与热相粘而为湿。湿者,脾土之本,其色为黄。
肝属木,生心火,肝气内郁,不能供心之营阴,使心阴虚而生内热。
肝之病,先传于脾,木气克土,使脾之阴精不能上乘而为湿。脾气不足,不能养其子肺金,因而肺脏,气管多失养而干燥为瘘。
脾阳受损,必累肾阳,肺金受损,不能养子,肾气之生上源受制,因而肾脏萎缩,发黄,尿酸盐析出。
于是可见,五脏以肝脏损伤为发起点,依其生克制化关系,递次影响而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上述,病因病机分析,强心利尿,无异于饮鸩止渴,在机体己经脱水的生理状态之下,加速其脱水;清瘟败火,则是扬汤止沸,虽可缓解症状,但离治夲相距甚远。只有补法,滋阴降火,使火有所附,配以利湿化法之剂,才是根本出路。
因此,拟采取如下治疗原则:
1)疏理肝气:用白芍、五味子等滋阴平肝,柴胡、龙胆草、青皮等理气之药调达肝气条达之机。
2)安心神:用枣仁、柏仁、远志阿胶等滋补甘寒之品滋心阴,使君火有府所居,大黄,枙子、知母、水牛角等清君火之贼,使心火平而神机清。
3)温补脾气:用党参、山药、炙甘草等甘味之品补脾湿之源,干姜、升麻、苦瓜等升脾之阳,以补后天之气。
4)坚阴除湿:用黄芩、黄连、黄桕等苦寒之剂以除湿,滑石、通草等以利其湿,使邪从膀胱而岀。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而防控此病。因而靠管理,靠药物是唯一的方法。从种鸡做起,从雏鸡做起,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据以上理法,此病可得以防治。
本文原发于《中国动物保健》2015年12月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创文章,作者:zhaoxiaosong99072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