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奶可致230万头奶牛“下岗”专家称每年10万散养户退出

核心提示

河北:

记者走访河北唐县3个奶牛养殖小区,奶农介绍称小区和旺旺集团签署了收购协议。不过,进入2014年11月,由于旺旺称需求量下降,只能收购奶农80%的牛奶。2014年12月,河北省政府与当地政府、企业、奶农进行了协调沟通,要求乳品企业应收尽收,对奶农让利,共担风险。

江苏:

当前正是签订新一年合同的时候,由于市场供大于求,江苏部分奶企停止了与一些小规模户和散户的续签合同。目前,江苏省农委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农牧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协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积极收购,善待奶农,共渡难关,稳定奶业生产。

广东:

媒体报道,广州南沙也出现了奶农因无人收购而倒奶的情况。广东省奶业协会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做调查,统计相关情况,部分倒奶奶农已解决了出路问题。同时,广东产奶量不算多,倒奶属于偏远散小养殖户,并不普遍。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南方都市报

在这个岁未年初,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的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引起关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场此消彼长的博弈,既是中国奶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又暴露出转型过程中的矛盾。

“从供需关系看,造成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口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奶源总体过剩,二是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国产奶粉平均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更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与此同时,去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

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原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向记者表示:“从2009年起,奶农杀牛卖牛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退出、弃养的农户均超10万户。”

进口奶粉价格“跳水”

这次进口乳粉价格“跳水”等叠加因素致问题集中性爆发,早有前兆。据媒体公开报道,2014年7月底,蒙牛乳业泰安有限责任公司决定,自8月1日起,青岛、烟台和威海等地的牛奶收购价格从上个月的4.5元/公斤降至3.5元/公斤,众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和奶农代表选择杀牛倒奶。蒙牛方面给出的主要理由是,囤积的进口原料粉减少了国内原奶需求;乳品消费需求疲软,原奶严重过剩。

事实上,全球奶价自2014年3月开始就持续下跌,奶源主要供应地新西兰、欧盟的原奶价格跌30%~40%,全球奶粉从5.5万元降至目前的1.8万~1.9万元/吨。而国内牛奶收购价在5500~6100元,按8吨牛奶能做1吨奶粉计算,也就是说同样1吨奶粉价差约为2.5万元。

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张志民分析称:“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出现的暂时性‘奶荒’,导致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下游乳企对2014年的奶源供需作出误判,于是从2013年第三季度到2014年上半年大量进口和囤积乳粉。”记者梳理发现,2008年到2013年,国内进口乳粉从10.08万吨增长至85.44万吨,而2014年仅1~9月就达到81.38万吨。

1400万吨原奶份额被挤占

中北蓝海FMCG品牌营销策划机构首席项目运营总监王子恒认为,在进口乳粉的低价刺激下,国内液态复原乳重新抬头,使得国内乳企的原奶消化量骤减,引起连锁反应,致低价收购,甚至拒收。

“进口乳品全部折算原奶约1350~1400万吨,占全国用奶需求量的1/3,按照国内泌乳奶牛奶牛平均单产6吨,进口乳品折算原奶相当于230万头泌乳奶牛年产量。”乳业专家宋亮坦言。

除了进口乳粉,常温奶进口也在放量上涨。数据显示,国内液态奶进口量,从2010年的1.59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18.45万吨,4年时间增长10多倍;2014年1~10月则已达20万吨,估测全年达28万吨。

仅靠补贴或难以解决问题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3年,国内奶牛存栏量分别为1420万头、1440万头、1493万头和1442万头;业内人士估测,2014年可能不到1400万头。

1月7日,农业部紧急下发《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千方百计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

但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雷永军认为,仅靠补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目前国内奶牛养殖所需的原料大多需要进口,导致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能否考虑在土地配套上对国内养殖牧场给予政策支持,在饲草和饲料的种植上给予扶持。

有业内人士坦言:“预计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生鲜乳收购价格可能会随着国际市场逐步回升,否则政策协调下的收奶行为难以持久。”

样本调查

探访京郊养殖小区奶农:

六年遭遇两次“倒奶卖牛”

1月9日,记者来到距北京约80公里的延庆县大榆树镇下辛庄村。近期,因奶农卖牛、倒奶上了报,不少记者“慕名而来”,这个村一下热闹起来。

村民王布铁(化名)养奶牛已有12年。2008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倒奶、卖牛、杀牛现象也曾频发。王布铁说,那个时候奶企、奶农日子都不好,但好在有前几年的底子,所以撑下来了。但这一次与2008年不同,王布铁对牛奶卖不出去“百思不得其解”,“你说为啥这次就不收奶了呢?”

据王布铁介绍,他家有17头奶牛,7头在产奶,平均一头奶牛每天产奶30公斤左右。下辛庄村的奶农先供牛奶、后收钱,收奶人一般会压款一个月,但自2014年9月开始,王布铁就再没收到卖牛奶的钱,一共被拖欠7万多元。

“因为欠卖饲料的人10万多元,我卖了两头怀孕的奶牛。”王布铁称,每头怀孕的奶牛售价1.1万元,但以往起码要1.9万元,两头牛亏了1.6万元。

据下辛庄村村主任李志勇介绍,从1月1日至1月8日,因收购量急剧下滑,每天剩余1000斤鲜奶。记者10日获悉,经多方协调,奶企和收购商已全部收购牛奶,但奶农希望能与收购商签订合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董来孝康

业内观点

上海牛奶集团副总经理唐新仁:

牛奶消费存误区也是诱因

有观点认为,如今乳业市场以常温奶为主的消费格局,也是奶农倒奶、杀牛的促发因素。对此,上海牛奶集团副总经理唐新仁认为有一定道理。

唐新仁指出,常温奶耐储存、易运输,相比较巴氏奶而言,它极大地扩大了销售半径,这也意味着奶企更高的利润、更大的市场份额。但他同时指出,常温奶是牛奶经过超高温瞬时灭菌处理,完全破坏其中可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牛奶加热程度越高,营养损失就越多。有实验证明,巴氏鲜奶的乳铁蛋白是常温奶的1800倍。

唐新仁认为,我国现在对牛奶存在消费误区,即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不同品种牛奶的营养价值,而某些常温奶产品的推广则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9326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5年1月9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1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