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县苜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苜蓿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饲喂苜蓿,一是可以提高奶牛的群体质量和产量。饲喂紫花苜蓿奶牛营养水平,特别是蛋白质水平得到提高,奶牛体况良好,平均个体单产提升较大。二是可以提高生鲜乳品质。有关资料证实,奶牛采食紫花苜蓿后,乳蛋白率、乳脂率高于标准乳0.23%和0.45%。三是可以提高奶牛的受胎率。紫花苜蓿代替了农作物秸秆,饲料中蛋白、糖、微生素、微量元素增加,奶牛繁殖力增强,受胎率明显提高。调查表明,饲喂苜蓿奶牛场比未饲喂苜蓿的奶牛场奶牛受胎率高出4个百分点。同时,苜蓿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作用。富裕县做为奶业大县,大力发展苜蓿产业,是提高全县奶牛群体质量、增加鲜奶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建设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一、发展现状

富裕县现有苜蓿保留面积5.98万亩,平均年产苜蓿2万吨(青干草),其中新种植面积1.3万亩,在友谊乡登科村有2000亩种子基地一处;绍文乡团结村建有省农业开发投资兴建的高标准万亩苜蓿基地;2009年,富裕县在全省首家成立了马岗村牧草合作社,该合作社有苜蓿保留面积2.15万亩。目前入社会员676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4%。合作社吸纳股本金409万元。合作社成立四年来,实行“购买种子化肥、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销售或加工”的“六统一”生产模式,整体运行良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养畜户对苜蓿作用缺乏认识,利用面还很小。目前,我县主要是规模较大的牛场(小区)、奶牛合作社饲喂苜蓿,规模小的牛场和散养户很少有饲喂苜蓿。二是苜蓿生产总量不足,缺口相对较大。就全县而言,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7.1万头,其中泌乳牛8.7万头,按每头泌乳牛年饲喂1吨苜蓿计算,年需苜蓿干草为8.7万吨,苜蓿草的需求量严重短缺。三是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生产能力不足。我县的牧草合作社还没有配备完整的苜蓿生产所用机械和所必备的灌溉设备。四是资金缺口较大,政策扶持不够。经测算种植一亩苜蓿投入至少要在350—400元左右,其机械、灌溉和土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大。政府在苜蓿产业中的扶持资金较少,金融部门也缺少在苜蓿生产上的中长期贷款扶持政策。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利用水平

加大苜蓿种植和利用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等媒体对苜蓿种植相关政策进行宣传。聘请专家及具有多年种植经验的牧草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就苜蓿饲喂的好处、苜蓿种植相关政策、苜蓿生产的发展趋势、苜蓿种植的技术要领及苜蓿种植的成功经验对牧草合作社社员、种植大户等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苜蓿种植区开展实地技术指导,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

2、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

根据我县实际,制定科学的苜蓿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立足于本地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围绕奶牛业发展搞好区域规划,实现苜蓿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在发展方向上,要在提高单产上做文章,在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上下功夫,不断扩大数量的基础上,逐步普及苜蓿养牛技术。

3、拓展投入渠道,培植种植主体

建立多元投入体系,拓宽苜蓿生产的投入渠道,实行“农户自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信贷合力支农”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政府投入,激活民间投资;采取捆绑资金引导发展的方法,把有限的政府投入作为激活农民投资苜蓿产业的“引子”,坚持“聚集项目、捆绑使用、集中投向”的原则,把农业切块资金和农业项目资金集中用在苜蓿产业上,捆绑使用;制定以奖代补、贷款贴息、保费补贴、担保基金等产业政策,引导广大苜蓿种植户放心、放胆、放手扩大规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资金在激活各方投资上发挥了巨大效益,推动全县苜蓿生产的发展。

4、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规模种植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强化引导服务,优化农户创业环境,启动和激活民间资金,以养殖场、小区、合作社和大户为基础,着力发展市场主导型苜蓿种植,以此为基础发展苜蓿养殖专业大村、大镇,建立苜蓿产业商品生产基地。针对建设市场主导型苜蓿产业出台专门的优惠政策,吸引农户、民营经济大户、外来投资者等采取独资或合股联合兴建,创造条件培育一大批发展苜蓿产业的主体。坚持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产业区,面向县内、外发布招商引资信息,形成建设苜蓿规模种植的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各乡镇的区域比较优势,根据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合理规划苜蓿基地建设,“易大则大,易小则小”,相对集中布局,努力形成富裕县各具特色的苜蓿集中生产区。

5、推行标准生产,增加科技含量

全力推行标准化苜蓿生产,向科学要产出、要效益。要充分利用县、乡畜牧技术部门力量,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力推广苜蓿种植和利用技术;要制定科学的苜蓿种、用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实现科学化利用。在苜蓿种植上要严把选地、用种和管理三个环节,确保苜蓿种植质量,提高苜蓿产量。在苜蓿利用上,实行奶牛的科学饲料组合,普及提高苜蓿利用水平,推行科学日粮饲喂技术,通过苜蓿的科学利用,全面提高奶牛业的产出水平和效益水平。

6、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科学制定苜蓿产业政策,能够统一全县上下的思想,有效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保护和发展农户的苜蓿种植积极性。要以解决观念、风险、资金、效益等四大难题,以运用市场化理念推动苜蓿产业发展为主旨,制定和不断完善发展苜蓿产业政策,创造性地制定担保机制、政策性保险、捆绑式信贷等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迅速而有序地向苜蓿产业集中,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动力。

(作者:徐国一)[/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244

(0)
上一篇 2013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13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扼守动物源饲料安全,责任大于“天”

    尽管自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1989年它还是攻破了英国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葡萄牙1990年也相继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此后,疯牛病席卷整个欧洲,法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相继发现疯牛病。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再次暴发,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