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风险评估在动植物检疫、环境保护、金融业、制造业、网络安全、生物防治、食品生产与供应体系、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关注并得到一些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对兽医风险分析也提供了指导原则,但只适用于国际间贸易往来,而在规模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控制方面,尚未见有关风险分析的报导。[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1技术依据、方法及判定标准
1.1技术依据
本评估模型,基于本研究确定的本病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影响动物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汲取各类风险评估的合理原则,以养猪场为基本单位,应用管理学中的“德尔菲”方法,经反复论证、试验而建立和修订而成的。
1.2 方法
首先从环境控制、生物安全、疫苗接种、营养保健、疫情史等5个方面选定了34小项,作为风险因子候选项。然后,用“德尔菲法”,邀请30位相关专家(科研人员6名、教授5名、省市县兽医防疫人员10名、养殖企业场长或技术人员9名),通过问卷式研讨,筛选出24个小项为风险因子,通过会议反复讨论,将其分为限制项、特别关键项、关键项、普通项等四个等级。
本模型制定过程中,100%专家认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学检测结果”是限制项,如果检测结果是阳性,仅此一项即应判定为高风险。90%专家认为“猪舍温度”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为特别关键项。70%专家认为“本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史”等5项风险因子为关键项,其余为16项为普通项。
1.3 风险因子判定标准
根据养猪场生产实际,本模型将各项风险因子的判定标准分为符合要求、基本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三个档次,并给出了属于不同档次的具体情形,便于现场操作。
2 风险级别划分
本模型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将风险级别划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级别。高风险是指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低风险是指已具备很好或较好的防范措施;介于高低之间的“中等风险”,应逐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本模型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高风险”和“中等风险”的四种情况。各个风险因子判定结果的总和,符合其中一种情况的即可判为高风险或中等风险,否则为低风险。
3 评估模型的使用方法
3.1 风险因子结果判定
用本模型所列的各项“风险因子(要求)”对照猪场生产实际情况,将各项风险因子的对照结果填在“判定结果”栏中。依据模型中的“判定标准”,符合要求的项,在“A”下打“√”,基本符合要求的项,在“B”下打“√”,不符合要求的项,在“C”下打“√”。
3.2 风险级别确定
3.2.1 高风险
风险因子判定结果符合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判定为高风险。
a 限制项为“C”。
b两个特别关键项同时为“C”。
c特别关键项和一个关键项同时为“C”。
d有三个关键项为“C”。
3.2.2中等风险
风险因子判定结果符合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判定为中等风险。
a 特别关键项有一项为“C”
b特别关键项有一项为“B”和关键项当中有一项为“C”。
c关键项当中有三项及以上为“C”或“B”。
d“C”和“B”达到6项。
3.2.3 低风险
凡是不符合“高风险”和“中等风险”判定条件的,均判定为低风险。
4 评估模型
“规模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风险评估模型”见附表。
5 小结与分析
5.1 根据本病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确定环境控制、生物安全、疫苗接种、营养保健为主要影响因子,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增加疫情史为影响因子,并筛选出24个小项作为风险因子。
5.2 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反复论证,将24个风险因子分为1个限制项、2个特别关健项、5个关健项、16个普通项四个等级。
5.3 鉴于本病发生与流行难于取得相关的数据资料,采用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对每个风险因子使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判定标准;综合判定结果,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将评估风险分为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三个级别。
5.4 本评估模型简单明了、简便易行,特别适于无专业技术人员的养猪场自我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在各地运用中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而且在防范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与流行方面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1、河北省畜牧兽医局项目(2007-3-8)
2、﹡:通讯作者,(韩庆安(1970-),男,河北省唐山市迁安人,博士,研究员。
联系方式:河北省保定市东关大街382号 邮码:071000 ;E-mail:hanqingan2004@sina.com Tel:0312-5076660,13833049038)
附表:
养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风险评估模型
条款 |
要 求 |
判定标准 |
判定结果 |
备注 |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A |
B |
C |
||||
一、 环境控制 |
1** |
不同类型猪群猪舍的温度符合规定要求,并保持恒定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2 |
不同类型猪群猪舍的湿度符合规定要求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3 |
不同类型猪群猪舍采光符合规定要求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二、 生物安全 |
4 |
实行自繁自养 |
是 |
部分是 |
否 |
||||
5* |
场外人员禁入生产区等防疫制度 |
是 |
执行不严 |
否 |
|||||
6* |
场内、舍内环境定期消毒制度 |
是 |
执行不严 |
否 |
|||||
7 |
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制度 |
是 |
执行不严 |
否 |
|||||
8 |
建立工作人员自身消毒制度 |
是 |
执行不严 |
否 |
|||||
9 |
完善投入品、药品使用记录 |
是 |
记录不完整 |
否 |
|||||
10 |
工作人员进入各功能区穿专用服装并按规定消毒 |
是 |
执行不严 |
否 |
|||||
11* |
猪场兽医人员不对外诊疗,种公猪不对外配种 |
是 |
否 |
||||||
三、 疫苗接种 |
12 |
有固定而适用的免疫程序 |
有 |
有但不太适用 |
无 |
||||
13 |
按免疫程序及时免疫 |
是 |
免疫不及时 |
否 |
|||||
14 |
免疫方法、剂量符合要求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15 |
有存放疫苗的冷藏设备 |
有 |
条件简陋 |
无 |
|||||
16** |
整个猪群活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 |
80%以上 |
70%-80% |
70%以下 |
|||||
17 |
其他重点疫病免疫抗体水平保持在有效范围 |
符合要求 |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
|||||
四、 营养保健 |
18 |
药物保健措施落实到位情况 |
到位 |
基本到位 |
不到位 |
||||
19* |
营养保健措施落实到位情况 |
到位 |
基本到位 |
不到位 |
|||||
五、 疫情发生史 |
20*** |
本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学检测结果 |
阴性 |
阳性 |
|||||
21* |
本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史 |
无 |
有 |
||||||
22 |
本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史 |
无 |
有 |
||||||
23 |
猪瘟、伪狂犬、普通蓝耳病、口蹄疫病种病原学检测结果 |
阴性 |
部分阳性 |
阳性 |
|||||
24 |
其它免疫抑制病发病史 |
无 |
部分有 |
有 |
注: 1、“条款”栏中,“***”代表限制项;“**”代表特别关键项;“*”代表关键项;其余为普通项。
2、在每一行“判定标准“中选择合适一项,然后在对于的”“判定结果”的A、B、C列中空格内打“∨“。
(作者:张永辉,贺忠海,郭田顺,李天艳,轩秋艳,路广计,王玉清,韩庆安)[/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