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母羊繁殖障碍症为广大农村、养殖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给养羊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导致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很多,必须采取全面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母羊繁殖障碍。
母羊繁殖障碍包括发情、排卵、受精、妊娠、分娩和哺乳等生殖活动的异常,以及在这些生殖活动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所造成的繁殖机能丧失,是使母羊繁殖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疾病、免疫反应、营养条件、饲养管理、生殖内分泌机能等。
1影响母羊繁殖障碍的因素
1.1遗传性因素
主要是母羊机体内部原因,多为内部生殖器官及其功能先天性发育不全和畸形所致,使母羊卵巢和生殖道体积较小,机能较弱或无生殖机能。常表现为母畜卵巢机能障碍,发情周期异常,繁殖性能低下,包括卵巢机能减退(卵巢静止)、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排卵延迟等。
1.2免疫性因素
主要表现为受精障碍、早期胚胎死亡,引起屡配不孕,流产或幼畜成活率低。
1.2.1受精障碍
精子具有免疫原性,可以刺激异体产生精子抗体。母羊接受多次输精后,如果在生殖道损伤或感染情况下,精子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精子抗体,抗体的产生较正常时增加1~2倍,可与外来精子结合而阻碍精子与卵子结合,使受精困难,引起屡配不孕。在母羊生殖道中,特别是子宫具有巨噬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可吞噬精子。此外,子宫颈腺体细胞也具有吞噬精子的作用。当精子接触到这些吞噬细胞和中性细胞时,吞噬细胞立即辨认出异物,并将精子吞噬,消化,吸收。
1.2.2胚胎早期死亡
正常情况下,母体和胚胎均可以产生某些物质,如输卵管蛋白、子宫滋养层蛋白、早孕因子等,可对胎儿和母体产生免疫耐受反应,从而维持胎儿不被排斥。相反,如果这些产生免疫耐受效应的物质分泌失调,则有可能引起早期胚胎丢失或死亡。
1.3疾病性因素
主要包括卵巢疾病和生殖道疾病。
1.3.1卵巢疾病
母羊常见的卵巢疾病为卵巢机能减退,萎缩及硬化等。卵巢机能减退是由于卵巢机能暂时受到扰乱而处于静止状态,不出现周期性活动,故又称为卵巢静止。如果机能长久衰退,则可引起卵巢组织萎缩,硬化。卵巢萎缩除衰老时出现外,母畜瘦弱,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等也能引起。卵巢硬化多为卵巢炎和卵巢肿的后遗症。卵巢萎缩或硬化后不能形成卵泡,外观上看不到母畜有发情表现。随着卵巢组织的萎缩,有时子宫也变小。
1.3.2生殖道疾病
母羊常见的生殖道疾病主要是子宫内膜炎和子宫积水。
1.3.2.1子宫内膜炎
子宫黏膜的黏液性或脓性炎症,主要是病原微生物侵人子宫黏膜的伤口或上皮脱落的腺窝感染引起的,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根据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主要有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绿脓杆菌等。输精时消毒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分娩、助产时不注意消毒,均可将微生物带入子宫,引起子宫感染;公羊生殖器官的炎症也可通过交配而传给母羊,发生慢性子宫内膜炎。
1.3.2.2子宫积水
慢性卡他性子宫炎发生后,如果子宫经管黏膜肿胀而阻塞子宫颈口,以致子宫腔内炎症产物不排出,就会使子宫内积有大量棕黄色、红褐色或灰白色稀薄或稍稠的液体。
1.4营养性因素
羊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尽相同,在生长、发育及泌乳等阶段中都有各自的独特需要,尤其是繁殖功能对营养条件有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营养缺乏时,繁殖功能会首先受到影响。要维持正常的繁殖功能,母羊的营养需要较公羊更为严格。通常,营养物质摄入不足、过量或比例失调可以导致延迟初情期、降低排卵率和受胎率、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产后乏情期延长。此外,母畜营养不良时,还会使胎衣不下、难产等产科疾病的发病率增高,泌乳力下降,仔畜成活率低。营养水平过高也可引起繁殖障碍,母羊如果膘情过肥,会导致卵巢周围脂肪沉积过多,卵巢机能减退,子宫壁血循障碍,引起乏情、不孕或配种后胚胎发生早期死亡,使胚胎死亡率增高、护仔性减弱、仔畜成活率降低。
1.5气候、环境、管理性因素
绵羊为季节性繁殖动物,高温和高湿环境不利于卵泡的发育及胚胎发育。在炎热季节,母羊的采食量会减少,同时又要哺乳,母羊会失重较大,体况较差,正常激素分泌的平衡性发生紊乱,使断奶后发情时间延长。圈舍的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母羊繁殖的重要因素,如环境卫生条件差、脏乱、潮湿、光照不足、阴暗、通风不良、空气污浊、运动空间不足以及噪音、惊吓、鞭打等,都会造成母羊繁殖能力下降。在生产中,由于管理不当造成母羊不发情、母羊泌乳期太长、泌乳过多,也会引起生死机能减退或暂时停止。
1.6传染性因素
生殖器官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引起动物繁殖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母羊生殖道可成为某些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人工授精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而传播给母畜,感染的孕畜流产或分娩时,病原微生物可随胎儿、胎水、胎膜及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造成传播;某些疾病还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垂直感染),引起胎儿死亡或传播给后代。
1.7继发性因素
母羊产前产房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空气污浊,分娩过程中场地、用具、接产人员手臂未经消毒,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非特异性病原菌引发母羊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生殖系统疾病;生产过程中,胎儿过大,助产不当,机械损伤引起的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会造成母羊不发情,不受孕,屡配不孕或妊娠后引起流产。此外,母羊瘦弱、产后不食、乳房炎、泌乳障碍综合征等原因,也会造成母羊产后无乳或不排乳,羔羊因饥饿而死亡。
2综合处理措施
2.1适时清群,合理处置
通过存优去劣,逐年及时淘汰老羊及生产性能差的羊只,经常清群整群,对发现有卵巢机能障碍,发情周期异常,繁殖性能低下,包括卵巢机能减退(卵巢静止)、卵巢萎缩及硬化、持久黄体、卵巢囊肿、排卵延迟等繁殖障碍的母羊,应予及早淘汰。对病愈或采取了相应措施后预后良好的母羊,应采取有效手段实施积极救助,发挥其生产潜力。多次选择,分类分段培育,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羊群结构不断优化。
2.2严格消毒,加强防疫
增强防疫检疫意识,做好防疫检疫、净化卫生,制定防疫措施,落实兽医卫生制度,控制因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母羊繁殖障碍。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确实的免疫接种。要了解被预防羊群的年龄、妊娠、泌乳及健康状况,体弱或病羊免疫后可能会引起各种反应,暂时不打预防针。对怀孕后期的母羊应注意了解,如果怀胎已逾三个月,应暂时停止预防注射,以免造成流产。建立切实可行的消毒制度,定期对羊舍地面土壤、粪便、污水、皮毛等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羊舍消毒每周1次,每年再进行2次大消毒。产房的消毒,在产羔前进行1次,产羔高峰时进行多次,产羔结束后再进行1次。在病羊舍、隔离舍的出入口处应放置浸有4%氢氧化钠溶液的麻袋片或草垫,以免病原扩散。
2.3治疗及时,关怀到位
母羊患病治疗不及时,会延误母羊的最佳发情配季节。母羊在发情配种季节,一些常见的疾病和体内外寄生虫病,影响母羊的正常膘情,以致影响母羊的正常发情排卵,导致母羊漏配空怀。因此,在治疗上要及时准确,如遇高热性疾病应先退烧;在药物的使用上要考究,做到合理可靠,以防产生副作用或者留下后遗症,避免给母羊在繁殖方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4合理搭配,满足营养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1年3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188

(0)
上一篇 2011年6月21日 上午11:19
下一篇 2011年6月21日 上午5:33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扼守动物源饲料安全,责任大于“天”

    尽管自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1989年它还是攻破了英国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葡萄牙1990年也相继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此后,疯牛病席卷整个欧洲,法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相继发现疯牛病。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再次暴发,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