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011年猪病发展趋势及防控措施

根据2010年的疾病发生率的总结分析,2011年猪年初、年末少不了口蹄疫及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因养殖户对保健和防疫的认识逐渐加强,口蹄疫应为散发形式为主,夏秋季蓝耳病混合感染引起的高热病还是会发生,但是为散发性还是爆发性,先暂时难以预测,不管怎样,所以无论养殖大户还是小户为保证养殖风险降到最低,都必须加强卫生防疫消毒管理,有计划的做好药物保健和疫苗免疫程序。
从10年来看在疫苗的使用方面方面,大型猪场更多接种进口蓝耳病疫苗,小型猪场则较多选择国产疫苗,而业内翘首以盼国内外多家企业将陆续上市圆环病毒疫苗。所以在现在我国养殖过程中,由于多种疫苗的使用从而致使免疫抑制现象加剧,由于免疫抑制加剧而致病原的入侵,加之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猪群的自身免疫力大大下降,免疫抑制现象有增无减,表现出猪瘟抗体水平波动,规律性差,这是整个养殖行业的今后必须面临的威胁。
一、2010年猪病发病情况分析
纵观2010年发病情况,母猪和育肥猪的发病和死亡率加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和多系统衰竭征依然是我国养猪业的棘手问题,以前保育猪30-40kg多发呼吸道疾病,但今年却表现为母猪和育肥猪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综合分析还是蓝耳病毒、圆环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致,这些病毒和细菌的多重组合大大增加了对猪群的危害程度,这种趋势很有可能在2011年继续。蓝耳病、高热病表现临床症状非典型,表现为生长缓慢。这是多半是由于发热性传染病导致消化道病变,胃部溃疡等,再加药物滥用引起的中毒所致。母猪出现繁殖障碍,返情率高,发情配不上,奶水不足,断奶体重偏小,弱仔增多。从以往来看,只要保育结束,中大猪要相对好养,可今年中大猪30-60kg这段时间有患病现象,死淘率超过10%,更有甚者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达50%都有。仔猪衰竭综合症及死亡增多,管理差的场更高。每窝都有几头,经济效益严重受损。
二、2010年口蹄疫发病情况
2010年2、3月广州、甘肃等地发生生猪口蹄溃烂情况,从9月份到现在陆续在全国各地出现或零散或大面积的出现;临床表现为厌食、烂蹄、烂嘴、走路跛脚、蹄壳脱落等特征,今年继发心肌炎的现象稍微有所比以往要好些。
三、2011年猪病预测
总体来讲,2011年爆发猪重大疫病根据10年来看可能性应该不会很大,但是由于免疫力低下、感染压力加大、免疫容量降低、多种疫病的疫源污染比较严重,疫病总体的防控形势还是不容乐观。
自2006年5月我国发生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大流行进入到现在的“稍缓和的更普遍流行”阶段,但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到目前为止,猪的”高热病综合征”在个别地区仍有流行加重的趋势。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疫苗和新型的提升免疫的制剂可以解决一部分,但基于此病毒的特殊性,它在养猪业的危害性不可小视。
临床上以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与细菌、病毒或细菌与霉菌毒素中毒等混合(多重)感染多见,其中又以蓝耳+圆环+细菌混合感染最为突出,使治疗难度有可能进一步增大。疫苗问题、免疫程序问题、免疫抑制性疾病如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II型感染等的普遍存在,再加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无论使用哪种猪瘟疫苗接种,免疫失败出现的几率增多,免疫失败猪群极易遭受野外强毒的攻击,引发疫情。二是猪瘟疫源在短期内仍难以控制,隐性带毒猪和免疫空白猪的同时存在,均有可能出现散发性疫情。
随着病毒性疫病发病率的增加,并发或继发细菌性感染的发病率将居高不下,尤其是要重点关注链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为4种主要病原菌的发生和流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细小病毒、伪狂犬病、乙型脑炎感染和繁殖障碍性猪瘟的发生,该病依然会普遍存在。如果出现特殊气候,如高热、阴雨和闷热天气,极有可能催生其他新的疾病。
四、疾病的控制思路
1、做好基础免疫
可根据养殖场发病情况来合理的进行疫苗的预防注射,如猪瘟、伪狂犬。猪瘟我个人认为主要应用细胞苗,没必要用组织苗。伪狂犬主要考虑毒力基因TK和不同非必需糖蛋白基因的基因缺失苗。
2、改善环境
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包括配套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软环境包括企业氛围、人才支撑等方面。在对待环境问题上,一定要认识到”资源有限,硬件有限,创意无限”。我们既要依靠资源,依靠硬件设施,更要重视软环境的优化。
3、建立和实施生物安全策略
从今年的猪发病情形看,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高级别水平的生物安全方案。确立所有控制目标和标准管理和生产流程、消毒卫生体系和程序化操作。主要有六控:猪、人、车、虫鼠、料、环境。
4、以养为主
病是防不胜防,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正的“灵丹妙药”在猪身体内,利用科学合理保健调理猪只本身免疫机能。养好猪提高猪只非特异性免疫力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614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1年1月4日
下一篇 2011年1月4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须掌握犊牛消化生理特点

    文中举出一系列生产事例证明,养奶牛企业(户)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掌握初生犊牛阶段的生理特征。如瘤网胃很小且柔软无力,出生后7天内前三胃(网、瓣、皱胃)不具备消化功能,瘤胃没有形成纤毛虫区系,只能被动地吸收营养物质。从出生到2周龄,犊牛的瘤胃没有任何消化功能。犊牛瘤网胃的发育与采食植物性饲料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仅喂全乳至12周龄而不喂植物性饲料,…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