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猪病的流行情况来看,猪病已从季节性流行转为常态,许多疾病常年存在,而且表现为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治疗效果不好。特别是猪场环境设施较差,管理不规范的猪场发病率更高,损失惨重。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已不能只从简单的预防、治疗上考虑了,必须树立健康养猪的新理念,从基础做起,从源头抓起,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提高生产成绩,获取最佳效益的目的。 猪越来越难养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养猪人的困惑。从目前猪病多发,混合感染严重,多种病原并存,养猪日益艰难的实际情况来看,如何才能做到不发病、少发病,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养猪人最为关心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1 猪病流行新特点
1.1 严重的混合感染 现在的猪病,一种疾病单独发病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一旦发病就是多种病原同时存在,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病情复杂,治疗效果极差,损失惨重,如: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支原体与胸膜肺炎放线菌的混合感染,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五号病与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的混合感染,猪病毒性腹泻与圆环病毒、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等。所以现在的猪病基本上都称之为“综合征”,如“高热综合征”、“呼吸系统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新生仔猪腹泻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等。 常见的病毒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轮状病毒等;细菌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菌、链球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劳森氏菌、产气夹膜梭菌等;其它病原还有: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螺旋体等,十分复杂。 2.2 病原的变异越来越多 新的疾病不断出现 原有的病毒、细菌的变异频繁。如:蓝耳病的变异毒株之多令人吃惊,口蹄疫的98毒株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流行性腹泻的变异毒株让人措手不及。新的病毒也不断出现,如:博卡病毒、库布病毒等。细菌也在发生变异,耐药性日益明显,如:2007年以后出现的超级大肠杆菌,几乎对所有常用的抗生素都产生耐药性。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多数常见细菌都出现明显的耐心药性。 2.3 猪病已从季节性流行转为常态 疾病的季节性已不明显,许多原本季节性很强的疾病也打破了原有发病规律,如:冬季发生的五号病、病毒性腹泻在夏季也常常看到。所谓的高热综合征南方以夏季发病为主,而北方则以冬季发病为主;呼吸系统综合征常存在。象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更是不分季节,所以不能再用以往的发病规律去判断和预防疾病。 2.4 环境与管理水平决定发病的程度与损失大小 从各类猪场的发病规律看,与猪场的环境条件及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讲中小猪场发病严重,从几十头母猪到几百头母猪的猪场为主要的发病群体。这部分猪场一般基础的规划、设计就不够合理,环境条件较差,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管理也不够规范,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一旦发病,损失惨重。相对而言,管理规范、环境条件好、生物安全措施到位的大规模猪场发病率较低,即使发病,也可以做到症状较轻,恢复较快,损失较小。当然,大规模猪场如果环境、管理等出了问题,风险会更大。总之,现在的猪病与环境、管理密切相关。
2 发病时的主要表现
发病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的阶段的猪有不同的特点,病原也各不相同,表现也不尽一致,但仍有规律可寻。 2.1 种猪 大面积、急性发病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症状不明显,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如:后备母猪8个月龄仍无发情表现或屡配不孕;怀孕后期及哺乳期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或不食;哺乳母猪少乳或无乳,摧乳、消炎、提高营养等措施效果差;个别母猪流产、死胎或产弱胎;母猪产后炎症比例较多,断奶后发情配种不正常等。部分母猪结膜发红或黄染,有眼屎、泪痕;皮肤黄白或苍白,有的背部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等。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精液稀薄,精子数量减少,活力减弱,畸形精子增多等。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8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