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热应激与奶牛产奶量关联性分析

 

 

 

蒋国强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奶牛业遭受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次实验旨在探讨温度对泌乳中期奶牛的影响,分析热应激对产奶量及乳成分所产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63只泌乳中期奶牛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奶牛产后120~135 d,乳体细胞11万/mL~15万/mL;;B组奶牛产后120~140天,乳体细胞12万/mL~16万/mL;C组奶牛产后115~135 d,乳体细胞13万/mL~15万/mL。三组奶牛在泌乳时间、乳体细胞、健康状态等方面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三组奶牛分别饲养于3栋建筑结构相同的牛舍,牛舍长100 m,宽10 m。在牛舍中分别放置温度计对室内温度进行监控。A组奶牛进行轻度热应激(室温控制在25~28℃),B组奶牛进行中度热应激(室温控制在30~33℃),C组奶牛不进行热应激(室温控制在23~25℃)。3组奶牛每日均喂食3次,饮水无限制。奶牛饮食量以维持活动和产奶需要为准。

1.3观察指标

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期间每日挤奶3次,时间分别为5:30、12:30和18:30,分别记录3组奶牛产奶量。采样日3组奶牛每头采集乳样100 mL,乳样在进行低温保存后即刻送至实验室对乳成分进行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考虑F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奶牛产奶量对比

A组奶牛在室温处于25℃时,日产奶量为26 kg,当室温上升至28摄氏度时产奶量下降至24 kg,平均产量(25.3±1.1) kg。B组奶牛在室温处于30℃时,日产奶量为20 kg,当室温上升至33摄氏度时,日产奶量下降至17 kg,平均产量(18.2±1.3) kg:C组奶牛在室温处于23℃时,日产奶量为28 kg,在室温上升至25℃时,日产奶量下降至26 kg,平均产量26.2±2.0) kg。B组奶牛的产量与C组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奶牛产量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三组奶牛乳成分对比

A组乳样的平均乳脂含量(3.32±0.62)%,平均乳蛋白含量(3.01±0.26)%,平均乳糖含量(5.16±0.13)%,平均总干物质含量(12.01±0.56)%,平均非脂固形物含量(7.82±0.26)%,平均总糖含量(4.88±0.12)%;B组乳样的平均乳脂含量(2.73±0.49)%,平均乳蛋白含量(2.83±0.18),平均乳糖含量(5.13±0.11)%,平均总干物质含量(11.92±0.61)%,平均非脂固形物含量(7.76±0.43)%,平均总糖含量(4.83±0.15)%;;C组乳样平均乳脂含量(3.41±0.51)%,平均乳蛋白含量(3.17±0.16)%,平均乳糖量(5.14±0.17)%,平均总干物质含量(11.97±0.62)%,平均非脂固形物含量(8.33±0.37)%,平均总糖含量(4.79±0.23)%。B组乳样与C组相比,乳脂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乳样在其他成分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奶牛产奶量和乳脂肪的含量是乳制品企业竞争力的标准。相关资料显示,热应激对乳制品质量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本次实验发现,中度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大幅下降,且牛奶乳脂含量随着热应激程度的加深而降低。造成乳脂含量下降的原因在于在高温环境下,奶牛摄入的食物在胃中发酵,形成大量丙酸,令胰岛素分泌旺盛,因而奶牛吸收的养分大部分用于维持自身机体正常活动,乳腺组织代谢的养分因此减少,令乳脂率下降。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热应激会使得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成分出现差异。

 

原创文章,作者:下一站天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gdwbj.com/archives/44862

(0)
下一站天后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4月28日 下午2:19
下一篇 2016年4月29日 下午2:4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