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央1号文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012中央1号文件: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月1日正式发布。这份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思路、新政策。对此,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进行了解读。
  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重大部署
  陈萌山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技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同时,与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突出表现在“三个不足”:
  一是创新成果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还较多,类似杂交水稻、黄淮海综合治理等重大成果多年少见。我国50%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
  二是农技推广服务不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经费投入不足、条件建设薄弱、人员素质不高等,推广能力落后于生产和农民需要。
  三是农业人才总量不足。农业科研缺乏领军人才,基层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
  陈萌山表示,从当前和未来发展看,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用工成本迅速上涨,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
  “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陈萌山说,“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部署。”
  明确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了“定心丸”

  陈萌山认为,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论述很多,新政策很多,其中最受广大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人员欢迎的政策亮点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农业科技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的“三性”论述,这一论述给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另一个就是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一个衔接、两个覆盖”的政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要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明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陈萌山说,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问题,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定位、定性和定向。
  在农业科技的定位上,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进一步指明了,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在农业科技的定性上,文件强调农业科技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要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农业科技上,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财政承担主要责任的基本政策取向。
  在农业科技的定向上,文件强调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这更加明确了农业生产要依靠科技、农业科技要服务生产的要求,明确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一要求,我们要坚持产业需求导向,切实解决科技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
  此外,中央1号文件还明确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要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明确公益性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设立公共服务岗位,要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让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
  陈萌山说,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部门来讲,最重要是“三加快”。
  一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着力解决制高点的问题。重点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水稻机插、玉米、棉花机收等攻关力度,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加强应对农业灾害、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研发。
  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重点是加快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同时,引导鼓励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三是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包括现代农民培训,着力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重点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以种养大户、经纪人、大学生“村官”、农机手等培训为重点,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等,加强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分期分批选送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陈萌山表示,农业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全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着力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做好农业科技各项工作,确保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原创文章,作者:段, 艳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9065

(0)
上一篇 2012年2月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2年2月2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德研究人员发明鸡肉细菌快速检测法

    新华社柏林1月12日电(记者郭洋)新近发生的“抗生鸡”事件令德国民众对鸡肉安全倍感忧虑,为此德国科研人员推出鸡肉产品细菌快速检测法。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高校技术许可局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海德堡大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检测装置,可在几分钟内检测出鸡肉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病原体,传统的检测法则需数天时间。  德国环境与自然保护联盟日前…

    科研 2012年2月3日
  • 2011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成功举办

    2011年4月20~21日,由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2011畜牧业科技成果推介会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召开。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农业部畜牧业司王智才司长,全国畜牧总站李希荣站长、何新天书记、郑友民副站长、沙玉圣副站长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推介会开幕式。来自畜牧、兽医、草业等领域的148家科研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参加了展会。改革开放以…

    科研 2011年4月25日
  • 国内外发展中兽医学的研究剖析

    国内外发展中兽医学的研究剖析 王秀君1,Huisheng Xie2,吴昆泰3 1.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医药系,郑州,450011   2. Chi Institute of TCVM, Reddick, FL, USA, 32686               3. 爱宝动物医院,台中,40749   中兽医学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

    科研 2013年11月22日
  • 污染驱动物种进化历程小鱼基因变异抵抗毒化物

    大部分人都认为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在几千年之久的时间里慢慢进行一些改变。但在一种大西洋小鳕(Atlantictomcod)鱼类的身上,这个过程却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这些生活在纽约和新泽西州间的哈德逊河中的大西洋小鳕,由于数十年来受到河道中排放的毒性污染物影响,在短短几十年年内就进化出了抗药性,可以将毒素保存在脂肪中而不会对自身造成损害。科学家认为,虽然…

    科研 2011年2月23日
  • 研究人员发现抗H7N9新型全人源抗体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应天雷课题组等研究人员,在H7N9禽流感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可靶向H7N9禽流感病毒新表位的高活性抗病毒全人源抗体m826。相关成果以《一种靶向H7N9流感血凝素pH敏感表位的强效全人源胚系单克隆抗体》为题,在线发表于《细胞—宿主与微生物》。         据悉,m826抗体是从一个超…

    科技 2017年10月10日
  • 濒危鸟类朱鹮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谭大跃通讯员逄莎莎王静思)昨天下午,西安交通大学和华大基因在古城西安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朱鹮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完成”。据悉,这是继家鸡基因组、珍珠鸟基因组、火鸡基因组之后,世界上完成的第四个鸟类基因组测序项目和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其对于挽救和保护朱鹮和注释生命现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战略意义。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

    科研 2011年4月18日
  • 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摘要: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 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 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它食品工业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 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生理因 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

    科研 2014年2月14日
  • 欧洲食品安全局:鸡蛋常温下久放增染沙门氏菌风险

    新华社布鲁塞尔8月2日电 ,欧洲食品安全局的专家日前指出,新研究表明,鸡蛋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会增加感染沙门氏菌的风险,冷藏存储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方式。 目前,欧盟规定的鸡蛋最迟销售期限是21天,最佳食用期限是28天。欧洲食品安全局生物危害专家委员会发现,如果鸡蛋的最迟销售期限从21天延长至28天,那么生鸡蛋和未煮透鸡蛋携带沙门氏菌的风险会分别增加40%和50…

    科研 2014年8月7日
  • 新城疫病毒做载体制疫苗可预防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

    禽流感(Bird Flu或Avian Influenza)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该病毒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医局定为甲类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根据位于其套膜上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分为若干亚型,血凝素(H)有16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有9个亚型,各地分离的毒株以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序号…

    科研 2017年12月13日
  • 《Virology Journal》比较流行病学揭示PCV3潜在的致病机制

    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是一种新型的猪圆环病毒,遗传上明显不同于PCV1和PCV2。自2016年在北美发现以来,由于其可能引起与PCV2相似的临床疾病,受到了世界猪病研究专家及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截至2017年11月份,PCV3在北美的美国,南美的巴西,亚洲的中国、韩国,欧洲的波兰、意大利等国家都有报道流…

    科研 2017年11月17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