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杨宝珍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逐渐替代了传统的散养或家庭养猪。而在规模化猪场中,母猪子宫内膜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繁殖障碍疾病,发病率高达30%~40%,是困扰猪场生产者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病可对母猪发情和受胎产生影响,若未及时治疗患猪,将转为隐性或慢性感染,加大母猪淘汰率,给规模猪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母猪子宫黏膜表层或深层受到病原微生物侵入,引发子宫黏膜的黏液性和脓性炎症而致病。经国内外研究表明,本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在不规范使用消毒药与抗生素时,病原菌往往会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以致本病病因复杂,发病率居高不下。

1.1 病原菌感染

通过对当地诸多猪场的调查发现母猪分娩时,产道极易受损、产后虚弱,抵抗力差,受到诸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脓棒状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假单胞菌和诸如毛霉菌、放线菌、念球菌等病原性真菌的感染。

1.2生产管理过程中饲养条件差,操作不合理

饲养管理不当,圈舍不卫生,场地消毒不严,特别是产后母猪处于被细菌污染的圈舍活动,可导致外源性感染;饲料质量差、青粗饲料搭配不当,饲料配比中油饼比例高或饲喂霉变饲料等,降低了母猪免疫力,易感染致病菌引发本病;母猪人工授精时,操作器械及人员手臂消毒不严或输精频率高造成机械损伤和感染;母猪分娩难产时,人工助产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损伤产道引起感染;胎衣不下、恶露滞留及死胎未排出发生腐烂,阴道脱、子宫脱导致母猪产道受损引发子宫内膜炎。

1.3公母猪因素

公猪精液内有炎性分泌物或配制稀释液过程中污染病原菌,经交配或授精感染母猪引发子宫内膜炎;母猪患有滴虫病、布氏杆菌病、病毒性腹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乙型脑炎、结核病、伪狂犬病及猪瘟等疾病时易继发感染子宫内膜炎。此外,母猪长期缺乏运动,特别是母猪受到高温热应激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导致抵抗力下降,引发子宫内膜炎。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子宫内膜炎

常见于母猪产后或流产后,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拱背、努责,鼻盘干燥,排尿频繁,有絮状灰白色或灰黄色脓性分泌物从阴门排出,个别病例夹有胎衣碎片。

2.2 慢性子宫内膜炎

患猪精神或食欲正常,但发情周期不正常或不发情,有稀薄不透明的黄褐色或灰色脓液流出,阴门和尾根等部多粘有排出物,少数母猪发情周期虽正常,往往是屡配不孕或产死胎;母猪泌乳量少或无乳,乳质量差,造成哺乳仔猪腹泻,发育不良。

2.3隐性子宫内膜炎

患猪发情周期无规律,屡配不孕,对子宫进行冲洗时有稀薄略浑浊的液体流出。一般无显著的全身症状。

3 综合防治

3.1 预防措施

3.1.1 注重科学饲养管理 猪舍应加强通风保暖、干燥清洁,使猪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发育;母猪日粮全价,在其不同时期和阶段(空怀、妊娠及哺乳)确保青粗料比例适当、合理搭配饲料,并供给洁净充足的饮水,适当加强母猪运动,提高免疫力。同时选择品质优良的公母猪,及时淘汰精液品质差和老弱病残母猪;人工授精由经验丰富、技术良好的兽医进行操作,加强猪场人员卫生规范培训,培养无菌操作意识。

3.1.2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消毒制度  定期对圈舍清扫冲洗,圈舍内可采用诸如杀特灵、百毒杀或高锰酸钾进行高压喷洒消毒;圈舍外可选用过氧乙酸或氢氧化钠进行喷洒消毒;配种前,人工授精器具及母猪阴部应采用高锰酸钾溶液严格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输精管;母猪产前应用肥皂水清洗乳房、阴部及臀部等,再采用0.1%来苏儿彻底消毒;接产和助产时,兽医手臂和助产器械要严格消毒。

3.1.3 加强药物保健,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母猪产前2周可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E;对体质差的妊娠母猪于产前、后1个月内,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贫血药,1次/周。同时,应根据当地或本场母猪易出现的疾病疫情,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注射预防本病。

3.2 治疗措施

3.2.1 对产后急性病例  应首先采用0.2%百菌消溶液500~1 000mL对子宫进行冲洗后,清除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再向子宫内注入80万U青霉素。

3.2.2 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病例  可在高压灭菌的植物油20 mL中混入链霉素100万U、青霉素100万~320万U,注入子宫内,同时为促使炎性分泌物的排出,可皮下注射垂体后叶素20~40IU。

4 小结

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因复杂,加强本病的综合防治需充分认识本病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总而言之,本病重在预防,从科学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免疫接种及预防性用药等方面进行预防;对本病治疗,采用子宫冲洗和宫内投药均有一定效果,但需要注意全身性感染应配合注射药物,且本病往往会有原发或继发性感染,为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清楚引起感染的细菌特性,采用敏感药物治疗,从而确保疗效。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3951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3月4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3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须掌握犊牛消化生理特点

    文中举出一系列生产事例证明,养奶牛企业(户)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掌握初生犊牛阶段的生理特征。如瘤网胃很小且柔软无力,出生后7天内前三胃(网、瓣、皱胃)不具备消化功能,瘤胃没有形成纤毛虫区系,只能被动地吸收营养物质。从出生到2周龄,犊牛的瘤胃没有任何消化功能。犊牛瘤网胃的发育与采食植物性饲料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仅喂全乳至12周龄而不喂植物性饲料,…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