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奶牛是利用饲料能量和蛋白质转化率高,能充分利用粗纤维及非蛋白氮生产出高质量的动物性蛋白的最经济的动物。饲养奶牛就是希望多产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是饲养户最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的因素着手,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等;生理因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泌乳器官。

1品种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著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品种及个体的优劣决定其一生的产奶量。我国大多数奶牛场饲养的奶牛为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这一品种优于其他奶牛品种,产奶量高,生产性能稳定,是农户选择的对象。我场的奶牛也属中国荷斯坦黑白花奶牛,其产奶量在1500~3000kg,乳脂为3.4%。1.1选择标准要求体格健壮,结构匀称,皮薄而富有弹性,体躯长宽深,背腰平直,尻部长平宽,胸部发育良好,腹大而不下垂,身躯从上面、侧面、后面三个位置观察呈“倒△”,四肢结实、端正。乳房大,呈方圆形,向前后延伸,侧着前线超过腰角前缘的垂线,底部呈水平状,底线略高于飞节,乳腺发育充分,乳头大小适中,乳静脉粗大而多弯曲,乳井大而深。1.2年龄选择奶牛年龄不同,产奶量有很大差异。在产第一胎时,一般在2.5岁左右,随着胎次及年龄的增加,产奶量也逐渐增加,到4~7胎(即6~9岁)时,产乳量达到最高峰,10岁后开始下降。因此,准备养奶牛的农户应选购3~5岁以内的青壮年奶牛。并应从大型正规的奶牛场购买奶牛。

2个体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如黑白花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3000~12000kg之间,乳脂率2.6%~6.0%,一般来说,体重大的个体其绝对产奶量比体重小的要高。通常情况下,体重在550~650kg为宜。此外,个体高矮、体重、采食特性、性格等对个体的泌乳性都能产生影响。

3生理因素3.1年龄和胎次奶牛泌乳能力随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初产乳牛的年龄在2岁左右,由于本身尚在发育阶段,所以产奶量较低。以后,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产奶量逐渐增加。到6~9岁,4~7胎时,产奶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10岁以后,由于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又逐渐下降。但饲养良好,体质健壮的母牛,年龄到13~14岁时,仍然维持较高的泌乳水平,相反,饲养不良,体质衰弱的母牛,7~8岁以后,产奶量就开始逐渐下降。3.2泌乳期母牛从产犊开始到停止泌乳整个泌乳期中产乳量呈规律性的变化:分娩后,日产乳量逐渐上升,从第一个泌乳月末到第二个泌乳月中达到该泌乳期的最高峰。维持一段时间后,在第四个泌乳月开始,又逐渐下降。至第七个泌乳月之后,迅速下降,到第十个泌乳月左右停止泌乳。全期每日产乳量形成一个动态曲线,称为“泌乳曲线”,该曲线反映了乳牛泌乳的一般规律。在同一牛群中,虽然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但因个体的遗传素质有差异,泌乳曲线也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高度稳定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维持在6%以内,这类个体具有优异的育种价值;第二类是比较平稳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为6%~7%,这类个体在牛群中较为常见,全泌乳期产乳量高。因此,可以选入育种核心群。第三类是急剧下降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在8%以上,这类个体产乳量低,泌乳期短不宜留做种用。不同的泌乳时期,乳中含脂率也有变化。初乳期内的乳脂率很高,几乎超过常乳的一倍。2~8周,乳脂率最低。第三个泌乳月开始,乳脂率又逐渐上升。3.3干乳期乳牛完成一个泌乳期的产乳之后,需予以干乳,使乳腺组织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使母牛体内储蓄必要的营养物质,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好准备。母牛干乳期一般为50~60d,其长短,应根据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决定。5岁以上的母牛,干乳期为40~60d,其营养条件能得到保证,对下一胎产乳量影响较小。干乳方法:减少挤奶次数法是由每天3次改为1d2次,再改为1d挤1次,隔天挤l次,最后停止挤乳,一般4~7d即可干乳;快速干乳法是在最后1次挤乳时,把乳挤干净,每个乳头内注入10mL干乳软膏,使乳汁快速吸收,并能防止乳房炎发生。干乳软膏的配方为:花生油或豆油40mL,青霉素20万U,链霉素100万U,磺胺粉适量并用甘油拌匀。配合干乳的其他措施:从干乳前5d起,停止按摩乳房,控制饮水到最低给水量,减少或停止多汁饲料、精饲料。干乳期内的饲养:干乳后3~4d注意观察牛的消化情况及乳房状态,如无异常,可在几天内把饲料过渡到正常标准给量,但加精料、多汁料不宜过快,要逐渐进行。干乳期间供给的干物质一般相当于体重的1.5%~2.0%,减少精饲料喂量,增加粗饲料喂量,停喂多汁饲料,精粗干物质比以30:70为宜,混合精料喂量占体重的0.7%左右,钙磷比以1.6:1。3.4发情与妊娠为了能达到牛每年一胎,就必须在产后的85d内受胎。在产后20d内恢复发情和配种的母牛占少数,配种的受胎率只有25%;产后40~60d配种的平均受胎率为50%;产后在60d以上配种的受胎率约稳定在60%左右。实行产后的早期配种,虽然增加了精液的消耗,但对缩短产期间隔更有保证,能提高生产率。一般认为在产后的40~50d发情配种最为适宜。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其下降幅度约为10%~12%。在此期间,乳脂率略有上升。超过90d以上才授胎就会延长干乳期的饲养时间,增加成本。妊娠期间对泌乳也有影响,随着妊娠的月龄增加而泌乳量不断下降。

4环境因素4.1饲养管理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奶牛产奶有一定规律,一般产奶从产犊后15~20d开始迅速增加,到2个月左右(高产牛到3个月左右)达到产奶高峰,4个月后便逐渐下降,7个月后快速下降,到10个月末基本停止。了解这一规律,便于科学合理的饲养,以发挥奶牛最大的产奶潜力。在母牛产后2周到泌乳达到最高峰时多采用“引导饲养法”饲养。其原则是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前提下,少喂粗料,多给精料,供给充足的饮水,粗料自由采食。方法是,自产犊前2周起,每天给母牛精料1.8kg,尔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100kg体重增加到l.0~1.5kg。体重500kg奶牛要增加到6~9kg。高峰过后按产奶量供给精料,如1头日产奶18kg,体重600kg奶牛口粮为:干草3kg,青贮玉米秸25kg,玉米4kg,麸皮2kg,豆饼0.6kg,棉饼1.0kg,鱼粉0.58kg,贝壳粉60g,食盐50g,磷酸三钙20g,整个产乳期之内饲料要相对稳定,日喂3次,做到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搭配,饲喂有序进行,保证清洁饮水。由此来保证产奶曲线高而平稳地缓慢下降。抓好平时的管理工作,合理有序的工作日程,目的是让牛建立良好的产乳条件反射,促进产乳。饲喂要做到定时定量定序,先粗后精,少给勤添。挤乳人员固定,挤乳次数固定,挤乳顺序固定。工作日程可按刷拭牛体、上料、按摩乳房、挤乳、牵至运动场、打扫卫生等有序进行。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泌乳期和泌乳高峰期奶牛的营养需要和典型精料配方根据我国奶牛饲养标准并参考美国NRC(国家研究协会),高峰期奶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由占体重的2.5%~3%增加到3.5%,日粮中应含有2.4NND(奶牛能量单位)/kgDM、16%~18%的粗蛋白、精粗比为60%:40%、钙0.7%、磷0.45%。另外,犊牛的饲养也非常重要,品种再好,在断奶期营养不足,使生长受阻,形成疙瘩牛,也影响终生的产奶量。适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每天用木梳或铁刷梳刷牛体,既可使牛体保持清洁卫生,又可增强牛体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可提高产奶量5%。4.2挤乳与乳房按摩正确的挤乳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按摩乳房,坚持在挤奶前按摩奶牛的乳房,可提高产奶量10%。有试验表明,按摩乳房比不按摩乳房的奶牛可增乳13%。每次按摩1min左右,表现为乳房膨胀,乳血管努张,有排乳象征时即可挤奶。挤乳技术熟练,适当增加挤乳次数,能提高产乳量。一般,一昼夜产乳量在15kg以下的乳牛,可采用2次挤乳;15kg以上的乳牛,特别是高产乳牛,则应采用3次挤乳,挤乳前用热水擦洗乳房和按摩乳房,能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初产母牛在妊娠后期,饲养员应更多地接触它,最迟在产前两三个月使其习惯于泌乳牛管理,包括挤奶操作。初产牛产前按摩乳房,能促进乳腺的生长发育,提高其分娩后的产奶量10%~20%左右,促进人畜亲和,以防踢脚。具体做法是:在产前两三个月左右开始,每天按摩乳房2~3次(早、中、晚),每次按摩持续5~10min,一直到产前7d为止。在按摩乳房过程中切忌擦拭乳头,以免擦掉乳头周围的蜡状保护物。4.3产犊季节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母牛最适宜的产犊季节是秋冬季和春季。因为母牛在分娩后的泌乳盛期,恰好在青绿饲料丰富和气候温和的季节。此期母牛体内催乳素分泌旺盛,又无蚊蝇侵袭,有利于产乳量的提高。4.4外界气温黑白花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0~10℃,最适宜的气温是10~16℃,奶牛对高温格外敏感,35℃的高温可使奶牛泌乳减少20%。外界气温升高到40.5℃时,呼吸频率加快5倍,且采食停止,产乳量显著下降。我县在夏季气温高达35~40℃,对奶牛的产奶影响非常大,因此,夏季时给乳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应特点注意搞好牛舍的小气候调节,进行防暑降温,同时应增加奶牛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延长饲喂时间,加喂粥料,增加饮水量,减少应激因素,搞好环境卫生,每天给奶牛水浴15~20min。冬季气温不高,保证供应足够的青贮料和多汁料,增加蛋白质含量,一般对产乳量不会有很大影响。4.5疾病母牛在患病和损害健康的情况下,其泌乳量也随之降低,尤其是母牛的乳房疾病,如乳房炎、乳头受伤,产乳量的下降更为显著。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影响产奶的因素,就可以从生产实际当中有的放失,在日程管理、饲养管理和疾病控制上下功夫。品种是关键,提高饲养管理,才能饲养好奶牛,提高产奶量,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陈官国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2063

(0)
上一篇 2014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14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扼守动物源饲料安全,责任大于“天”

    尽管自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1989年它还是攻破了英国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葡萄牙1990年也相继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此后,疯牛病席卷整个欧洲,法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相继发现疯牛病。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再次暴发,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