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病”仍在蔓延的原因

自06年甚至更早开始,我国就出现了猪“高热病”,至今该病还在我国大小猪场肆虐,造成的损失,用“巨大”来形容已不够分量。这么多专家、兽医、厂商、研究机构等投入精力研究,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了,疫病还在蔓延,没有得到控制,请认真看完以下本论坛网友的深刻分析。[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1 安全生产责任人制度成为掩盖猪病真相 毫无疑问,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制度,对约束各层次的管理者,保障社会运作安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相关责任人的切身利益,乃至影响到其终生仕途,重责之下为了自我保护,往往是单位首长的第一安全生产责任人只能运用手中的权力歪曲事实,掩盖真相。此种现象在这两年的猪病问题上可说是从下而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猪病凶猛无比,死猪无数,早已导致市场供需失衡,但上下各级仍然心照不宣,概以“成本说”掩盖真相。数月前笔者出差中南某传统养猪大省,当地某著名晚报头版重要位置消息:“肉联厂近日屠宰生猪已开始改变过去几个月来50-60公斤重中猪为主的情况,开始收到100公斤的大猪,表明猪农已克服饲养成本上涨带来的困难,猪肉供应可望逐步缓和紧张局面……”。这种明目张胆欺骗公众社会的情况并不鲜见。既然没有猪病的“正规报告”,理所当然不必采取相应措施,任由猪病蔓延成为必然结果,误导社会、误导各级政府决策机构。此外,极力鼓吹“成本说”,不但可以将责任推给上帝——他有一只无形的手,猪价高是他造成的。还可以不遗余地积极争取二次分配纳税人的贡献——从各种补帖项目中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笔者认为,一项重大社会管理制度本来可以发挥其确保一方平安的作用,然而,由于其功能无限外延,甚至在违反自然法则下强行实施,不但会对各级领导起到“逼良为娼”之效,还会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凭心而论,如果没有某些“强人所难”的制度约束,相信我们的行业管理者在这两年的猪病流行之时会做得更好,更不会为了向上交差而作出诸如“我们保证没有禽流感”之类违反科学的承诺。

2 国家没有宣布为疫区什么事也不能做 自06年7月份起,笔者在多个省市奔走呼告,建议各级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拦截交通要道,严控病原在各地转运散播。但即使关系最好的领导层朋友亦只能摇头叹息:你是对的,但国家没有宣布为疫区,什么事都不能做,否则有违法嫌疑。直到07年5月份,严格来说属于外行人士的某媒体记者在广东云浮思劳镇不小心发现了早已是不成秘密的秘密,才让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不面对现实。但此时全国各地早已遭受狂风暴雨的袭击,整个行业只能用体无完肤来形容了。如果我们的主管部门没有那么多禁区,我们的领导没有那么多敏感的约束,相信举手之劳但却行之有效的病猪禁运措施早已实施,猪病风暴亦不致于如此迅猛席卷全国。 相比之下,令笔者感到反差极大的是,去年10月初,笔者应邀再赴菲律宾作猪病控制之技术讲座,讲完课后才知道,听众席上除了该国各大猪场老板及技术主管外,还有该国农业部的畜牧、兽医、卫检及食品各部门的主管领导,不同国度之官僚文化差异可见一斑。

3 主流派专家一系列的判断失误造成猪病失控 毫无疑问,任何一位业内人士都不想看到猪病失控的情况发生,在疫病肆虐的日子里,相信行业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会更大。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判断失误才会导致谁也不想看到,但却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从来没见过猪病如此凶猛、症状如此复杂、损失如此惨重,却又无法判断病因。在一片慌乱中,养猪人把一些田间临床症状描述用语作为疫病命名的依据,提出“无名高热”的概念,对基层兽医甚至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来说,用词不准确,本来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商家、专家、乃至政府主管部门却不加辨别,一概认同。终于很快在全国以讹传讹,使原本就较为复杂的病害更被“无名”之说蒙上一层阴影,令行业找不到方向。更有少数专家标新立异地指出诸如链球菌、大肠杆菌乃至非洲猪瘟等各种病原说,稍后,逼于种种压力,分子生物学家专家又提出“蓝耳病”说,证据确凿地表明找到“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变异株”、并以极快的速度开发为商品疫苗。然而,有目共睹的事实表明,良好的愿望并未能转化为现实。“高致病性”蓝耳病新疫苗并未对猪病控制起到任何有效的帮助,恰恰相反,曾经遭受多次劫难而对该种疫苗存有戒心,不敢轻易使用的养户,却能躲过可能再次遭受的损失。 早在今年初,笔者曾建议若干位顶级专家及行业高层领导到表观健康的猪群中分离“蓝耳病毒”相信定可得到想要的“变异株”。无情的事实再次表明,病毒的变异是生物界的家常便饭,只是我们的分子生物学专家在近年才掌握了PCR技术,而且仅仅能够看到病毒分子一级结构上的变异,理论上,发生在二级或三级结构上的变异会更频繁、更复杂,只是现时的手段仍无法明确而已。 另一方面,我们的猪病早已不是单一病原感染所致,在复合、继发感染相当严重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去分离、假设病原只能得到“瞎子摸象”的结论。少数“只为课题谋”的专家如果不跳出狭隘的圈子,要想对猪病控制有所作为实非易事。

4 临床处理措施不当造成重大损失 如前所述,由于业界对猪病的诸多判断失误,必然导致处理措施运用不当,并造成重大损失:

滥用“蓝耳病”疫苗造成的损失 如笔者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两年损失的猪,60%以上归功于接种“蓝耳病”弱毒苗,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太保守了。毋容赘述、农业部兽医局贾幼陵局长,去年6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猪业大会上郑重宣布,经严格攻毒试验证明在国内所能找到包括进口及国产的15种“蓝耳病”弱毒苗,对“高热病”没有任何效果。遗憾的是这个结论至今没有得到广泛的宣传。很多猪场还在商家的误导下盲目使用,灾难仍在不断发生。 至于使用“蓝耳病”灭活苗造成的不良后果,远比当初设想的复杂得多,且愈来愈多的案件提醒业界同仁,如果不正视此类疫苗背后隐含的复杂因果关系,养猪业将很难走出困境。

造成猪场重大损失的真正元凶 这两年来的猪病状况表明,无论是令人谈虎色变的“无名高热”说,还是受到各方高度关注的“高致病性‘蓝耳病’”说,都无法令业界心悦诚服,无论是疫苗的研发生产过程,还是其使用效果,都存在众多令人疑惑之因素,甚至常见事与愿违的效果。 众所周知,不但在中国大陆,甚至大半个亚洲(笔者对日本情况缺乏了解)的猪场,已鲜见未遭“蓝耳病毒”感染者,亦相信随处可获各种类型的“变异株”(笔者约一年前的推论已被多个实验室证实),但并非所有猪场都发病或同时发病,发病的猪场也并非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状。笔者认为PRRSV并非制造各种症状的元凶,而是因损伤免疫系统而致猪群产生免疫紊乱,使其对各种免疫接种应答迟缓,抗体水平低,抗体消耗加速,对各种病原的易感性增强,潜伏病原乘虚而入出现复合或继发症状。用个不一定合适的比喻,大多数情况下,PRRSV实际上只起到一个增加“背景噪音”的作用,而并非演唱会的主角。 在复继感染相当严重的猪群中如何鉴定主导病原,绝不能只凭单一实验室技术便作出结论,流行病学、病理组织学、血清学、病原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各种方法作综合分析可能会得出更接近事实的结论,致于不同实验室对同份病料会得出差异较大判断结果的情况更应作精心考究。 综观这两年的猪病概况,笔者认为,流感和圆环病毒病可能是最直接的元凶,猪瘟则是临床常见继发性病毒感染出现机会最多的案例,伪狂犬病免疫失败(使用疫苗不当是主因)又是猪瘟呈慢性或亚急性散发的重要原因;猪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或链球菌等继发性细菌感染是大多数临床致死案例的可见症状。

免疫紊乱乃猪病之祸根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便开始关注生产上畜禽免疫紊乱的状况,并以祖国传统医学“扶元固本”的理念寻求解决方案,稍后提出畜禽免疫紊乱的四个阶段表现:第一阶段,动物表观健康,但采食量偏低,生产性能偏低,无法达到品种/品系的正常生产指标;第二阶段,对应激反应敏感,轻度感染频繁,但药物处理仍然有效;第三阶段,局部、阶段性、季节性发病严重,死淘率偏高;第四阶段,免疫功能严重缺损,任何诱因均有可能引起疫病流行。 由于感到该类问题日趋严重,在2003年12月中旬的一次养猪学术活动中,笔者不无忧虑地预言,未来五年内必有大的疫病流行。不幸言中的惨况提前在2006年初展现眼前,并至今未见受控端倪。这两年笔者在各种场合反复列举该案例,唯望业界同仁在关注疫苗接种与药物治疗之外,更多思考猪群的免疫紊乱状况,真正认识到此乃猪病之祸根所在,并在重构与恢复动物群体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功能方面多做些符合基本原理的有益探讨。

霉菌毒素乃免疫紊乱最有效的催化剂 霉菌毒素对猪群健康的为害已是一个“常规”话题,只是这个话题愈来愈沉重,愈来愈复杂,以至于无论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只要进猪舍都几乎有一半的机会看到霉菌毒素中毒的现象。尽管五花八门的霉菌毒素“脱毒剂”之类的产品举目可见,但猪群健康受霉菌毒素损害的情况似乎有增无减。从受损频度来分析,霉菌毒素对动物免疫功能的损害可能应列在各种因素的首位,而且霉菌毒素是动物免疫紊乱最有效的催化剂。

(来源:http://www.zhujiage.)[/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719

(0)
上一篇 2013年12月27日
下一篇 2013年12月27日

相关推荐

  • 安徽合肥重奖种猪场养猪场最高达200万元

    昨天,合肥市畜牧水产局、财政局下发了《2008年新建种猪场、养猪场(小区)奖补办法》,规定对2007年以后新建并于2008年竣工的种猪场、养猪场(小区)给予奖补。据介绍,该办法奖补标准为:符合奖补、验收条件的,原种猪场奖补资金200万元,祖代猪场奖补资金100万元,存栏2000头以上规模父母代种猪场奖补资金100万元,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

    行业 2008年2月15日
  • 二维码码制标准化在中国的发展

    1997年,PDF417成为中国国国家标准GB/T 17172-1997 2000年,QR码成为中国国家标准GB/T 18284-2000 2007年8月23日,汉信码作为中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标准码制,被正式颁布为中国国家标准GB/T 21049-2007     汉信码作为中国标准的几大优势:  &…

    行业 2008年2月18日
  • 二维条码的应用

    二维条码的应用 二维条码国际标准的制订,显示其应用已是国际趋势。二维条码在台湾方面的发展,从1993年由黄庆祥教授引进至今,已完成多项应用,政府单位如经济部、国防部、环保署、叁军总医院皆有应用案例,民间企业也已有多家使用,其中尤以松岗图书公司的应用最为成功。本章将介绍二维条码在国外及在台湾成功应用的代表案例,并分析台湾二维条码的应用趋势。 二维条码的应用范围…

    2008年2月18日 行业
  • PDF417

        DF417是美国符号科技(Symbol Technologies, Inc.)发明的二维条码,发明人是台湾赴美学人王寅君博士,王博士於1984年毕业於国立交通大学资讯系,获得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电脑硕士和博士学位後,在1988年进入符号科技进行…

    行业 2008年2月18日
  • Datamatrix

    Datamatrix的发展    Datamatrix原名Datacode,由美国国际资料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Matrix, 简称ID Matrix)於1989年发明。Datamatrix是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其发展的构想是希望在较小的条码标签上存入更多的资料量。Datamatrix的最小尺寸是目前所有条码中最小的…

    行业 2008年2月18日
  • Maxicode

    Maxicode的缘起和发展     1980年代晚期,美国知名的UPS(United Parcel Service)快递公司认知到利用机器辨读资讯可有效改善作业效率、提高服务品质,故从1987年开始着手於机器可读表单(Machine Readable Form)的研究,发觉到条码是相对成本最低的可行方案。为了能达到高速扫瞄的目…

    2008年2月18日 行业
  • 兽药经销部动物诊疗管理初探

    目前,我国的兽医诊疗主体有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农业院校,畜牧兽医科研单位,畜禽、饲料、兽药生产及销售单位,城乡个体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个体兽医并且特指兽药经销部的动物诊疗。这些个体大多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兼具一定的诊疗条件。另有一些“游医”没有营业场所,仅有简单的药品储放点,穿梭于养殖场户之间巡诊,着力兽药促销,此类情况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兽药经销部动物诊疗的…

    行业 2008年2月29日
  • 印度西孟加拉邦时隔一个多月后再次出现禽流感

    据印度媒体10日报道,印度西孟加拉邦一位官员9日表示,该邦时隔一个多月后再次出现禽流感疫情。这名官员说,西孟加拉邦靠近孟加拉国的一个地区的两个村庄上周有近千只鸡死亡,实验室检测证实,这些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西孟加拉邦防疫部门将在一两天内扑杀出现疫情地区的所有家禽。西孟加拉邦今年1月份曾出现大规模禽流感疫情,当时共有340多万只家禽被扑杀,西孟加拉邦政府还下令…

    行业 2008年3月12日
  • 重庆市努力推进兽医工作“四大转变”

    重庆市农业局近日连续发出两个通知:“重庆市农业局关于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扎实推进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08〕38号)、“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印发《重庆市2008年兽医工作要点》的通知”(渝农发〔2008〕119号),要求各级各部门,做好《动物防疫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动物养殖者准确理解《动物防疫…

    行业 2008年3月27日
  • 山东莒南300万资金发展环保养猪

    山东莒南县今年将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垫料面积每平方米30元的标准,对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建、改扩建的生物环保猪舍面积达到一定数量的规模养猪场给予补贴。以解决养猪业环境污染难题,提高生猪及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进程。 据悉,莒南县是临沂市养猪大县,2007年生猪存、出栏量分别为78万头、130万头,是去年全市唯一受国…

    行业 2008年4月2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