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年谈马事
吴昆泰
(爱宝动物医院 台湾台中 40749)
前言
甲午年就是农历一甲子中的一个,比如以下各个公元年份,比如2014、1954、1894…… (60年一周期)是午马年。
我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31年称“甲午年”。60年一周期,年份数除以60余34,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7,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甲午年”。
所谓农历的干支纪年,也就是:干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相当于树干和枝叶。我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有十个,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把它们按照甲子、乙丑、丙寅……(也就是天干转六圈而地支转五圈,正好一个循环)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就是干支纪年法。
甲午年(1954、2014年)金马命,砂中金命。甲午的纳音五行是“沙中金”,因此凡是在2014年出生的属马人五行是「沙中金」命,五行属金,也就是所谓的金马命。
1 马年谈俗语
马鞍装在牛背上:谓不对头,弄错了。成语:张冠李戴。
马到乌江,有去无回:楚汉相争时,项羽为刘邦所败,于乌江自刎。意为:陷入绝境。
马儿不走用鞭打:指强迫。又指采取适当的方法。
马啃痒痒,一递一嘴:马互相啃痒。借指双方一递一句对说对骂。
马跑了,尾巴拉不住:谓人要走,挽留不住。
马屁股钉掌,离蹄太远:蹄、题同音,借指“离题太远”,谓说话写作离开中心意思。
马屁拍得响:谓善于拍马,奉承有效。
马前不磕头,马后去作揖:谓求人错过了时机。
马勺儿:盛饭舀粥用的大勺。苍蝇在勺儿里与饭粒相混。借指没有大志,没有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滴:谓说话做事严密周到。例如,《吕梁英雄传》:“老武思谋的太周到了,真是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呀!”
马王爷不管驴事:事情不相干,不管。
马尾巴只扇马屁股:只能管自己的事。
2 “马”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
马师皇:传说中黄帝时医士,善医马,后世尊为兽医鼻祖。汉刘向《列仙传》上:“马师皇者,黄帝时马医也,知马形气生死之诊,治之辄愈。后有龙下向之,垂耳张口,皇曰:‘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乃针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汤饮之而愈。后数数有病龙出其波,告而求治之。一旦,龙负皇而去。”
马衣:指长袍。源于骑马所穿之服,故名马衣。清翟灏《通俗编》二五《服饰‧马衣》:《孟子》‘许子衣褐’ 赵岐注:‘以毳织之,若今马衣。’按世俗以袍为马衣,制虽不同,而其名古。”今仍有“长袍马褂”之说。
马图:即河图,古代谶纬家言河出图,洛出书,以附会帝王登基治国的祥端。其言河图为龙马负出水,因又称马图。 《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龙衔赤文绿色。注云龙而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又云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画八卦。”
马祖:(一)马之始祖,马神名。《周礼 ‧校人》“春祭马祖”东汉郑玄注:“马祖,天驷(房星)也,《孝经说》曰:房为龙马”。(二)海神名。清郁永河《海上纪略》有记。相传旧时于海中行,船上都设马祖棍以镇威。若遇大龟水怪,以马祖棍击船弦,水怪即不得近。
马见愁:传说中的兽名,言马见之而畏。元伊世珍引《采兰杂志》:“西域有兽如犬,含水噀马目,则马瞑眩欲死,故凡马皆畏之,名曰马见愁。宣宗时,国人献其皮,帝赐群臣,编为马鞭,一扬即走,谓之不须鞭。”
马头娘:传说中的蚕神。清翟灏《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蚕女当高辛时,旧迹在蜀广汉,不知姓氏,其父为人所掠。母誓于众曰:‘有得父还者,以女嫁之。’众莫应,惟素所乘马闻言,绝拘拌去,数日,父乃乘马归,母白之故,父曰:‘安有人而偶非类乎?’马跑,父怒杀之,曝皮于庭,皮忽卷女飞去。栖于桑间,化为蚕。一日女乘云驾此马,谓父母曰:‘太上以儿心不忘义,授以九宫仙嫔矣。’由是宫观皆塑妇像祈蚕。披马皮,谓之马头娘。” “马头娘”又称“马明王”。《通俗编》又引《七修类稿》:“所谓马头娘。本荀子《蚕赋》‘身女好而头马首’一语附会。俗称‘马明王’,明王乃神之通号,或作鸣,非。”
马鸣降摩:指佛教十二祖马鸣尊者降服妖魔事。宋普寂《五灯会元》一:“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涌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 ‧‧‧‧‧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祖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魔事随灭。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蛉螟,潜形座下。祖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乃放之令去,魔不能动。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悔。”
马放南山:指周武王克殷后放马于南山之野,表示不再征战。《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比喻停止干戈,不再用兵。
3 我国古代以“马”为名的官职
马正:即“家司马”,春秋时鲁国设置,为大夫家掌兵甲及军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季氏以公鉏为马正。 ”杜注:马正,家司马。”又《周礼》夏官有家司马。
马帅:宋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的俗称。
马主:马军的主将。《陈书‧吴明彻传》:“马主斐子烈议 ‧‧‧‧‧”时裴子烈官为电威将军,统马军,故称。参阅《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年》胡注。
马加:东汉时夫余国官名。《后汉书‧东夷传》:“(夫余国)以六畜名官,有马加、牛加、狗加,其邑落皆主属诸加。”
马司:亦作马军司,宋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
马吏:掌马的小吏。三国时州县或置。《三国志‧魏书‧刘表传》注:“即遣马吏验视。”
马师:春秋时郑国掌兵甲之武官,地位约相等于大夫。《左传‧襄公三十年》:“因马师颉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昭公七年》:“(罕)朔于敝邑,亚大夫也;其官,马师也。”杜注:罕朔“大夫位,马师职”。
马丞:汉县佐官,掌马政。《汉书‧地理志》王先谦《补注》:“河南郡故市县有马丞。”
马快:封建时代官署的衙役。职掌骑马传递公文或缉捕盗贼。
马质:《周礼》夏官司马的属官。掌评定马的毛色和价值,为公家选购戎马、田马、及驽马,以供军用。
马洗:即洗马。《日知录‧洗马》:“洗马者,马前引导之人也,亦称马洗者。《六韬》:‘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
马监:汉黄门养马官。《汉书‧金日磾传》:“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
马曹:军府骑曹的别称。晋王徽之为车骑将军府骑兵参军。“(恒)冲问:‘卿署何曹?’对曰:‘似是马曹?’”见《晋书‧王徽之传》。
马队主:南朝州郡中掌骑兵的队长。《南齐书‧张敬儿传》:“州差补府将,还为郡马队副,转队主。”
马医长:晚清新军官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颁《陆军营制》,马、炮、辎重兵营设马医长一员,掌治疗马匹牲口,秩同副军校。
马步院:宋司理院的俗称,掌刑狱勘鞫。五代以来,诸州置马步军院,常以衙校为马步军院都虞候以掌之。宋初,以武人任私无识,乃置司寇参军,以科举出身的人充任,后改名为司理参军。但习惯上仍沿五代之旧,称司马理院为马步院。
马牧帅:一作牧率。晋马牧的养马官。《魏书‧序纪》:“(昭皇帝十三年)羯胡石勒与晋马牧帅汲桑反。”《晋书‧石勒载记上》:“(师)欢家邻于马牧,与牧率魏郡汲桑往来。”
马军都将:唐节度使或行军元帅的属官,掌统马军。《旧唐书‧王思礼传》:以功名除右金吾卫将军充关西兵马使、兼河源军使。安禄山反,“哥舒翰为元帅,奏思礼……充元帅府马军都将”。
马群太保:辽掌马政之官。《辽史‧萧陶隗传》:“咸熙初,仕马群太保。”
马步军都总管:原称马步军都部署,宋统兵之帅。英宗时避讳,改称为马步都总管,事权极重。南宋初,江、浙、淮、广、荆湖、利路帅臣,皆带都总管衔,但仅有虚名,副总管则以处置贵戚及调离军队之人,无所厘务,为寄禄之官。参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官制二‧马步军都总管》。
马步军都指挥使:五代时,军镇的统兵官。大抵为行军而设,无定员。《新五代史‧王殷传》:“迁灵武马步军都指挥使。”《旧五代史‧安重荣传》:“父全,胜州刺史、振武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
大马:大司马的省称。《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疏曰:“大马,官号,楚之大司马也。”
八司马:唐顺宗时,王叔文等推行政治改革失败,其同党八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故称。宋王安石《临川集‧读柳宗元传》:“余观八司马,皆天下之奇材也。”参阅《旧唐书‧宪宗纪上》。
三部司马:前驱(掌持戟盾)、由基(掌持弓矢)、强弩三部司马的合称。晋以后,以工殿中(省)及左右卫皆有。司马本非官名,乃是以勇士为卫。至晋,乃美其名为司马。犹明清称执仗的卫士为校尉,而非官称,统率三部司马之官为司马督。
大司马:《周礼‧夏官‧序官》:“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大司马》:“大司马这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金文所见司马甚多,未见大司马之名,盖大司马可省称司马。春秋时宋国设大司马,见《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等。楚国则于春秋战国皆设大司马,为令尹之佐。《左传‧襄公三十年》:“楚公子围杀大司马蒌掩而取其室。由无宇曰:‘ ……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杜注:“偏,佐也。”《战国策‧楚策二》:楚王“立昭常为大司马,使守东地”。
小司马:(一) 周官。掌戎政。夏官大司马之副职。《周礼‧夏官‧小司马》:“小司马之职掌,凡小祭祀、会同、飨射、师田、丧纪,掌其事如大司马之法。”(二) 北周仿《周礼》设官,有小司马,上大夫,正六命,隋废。见《通典‧职官‧秩品四》。(三) 隋以后对兵部侍郎的别称,又称少司马。
上马官:宋代教授的别称。《朝野类要‧上马官》:“教授至厅前上下马,故也。”
卫司马:秦汉卫尉属官,亦称屯卫司马或屯司马,掌屯卫宫门。《汉书‧元帝纪》:“(初元五年)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颜师古注:“即卫获编‧补遗‧宫闱》。
小马坊使:掌御马之官。唐后期,置小马坊,与仗内诸闲厩均掌天子御马,常以宦官充小马坊使。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小马坊使为天骥使。后唐复旧称。长兴元年(930年)改小马坊为右飞虎院,小马坊使改称右飞龙使,原飞龙使则改称左飞龙使。
小多马羌臣:见甲骨卜辞。多马羌是商朝时羌族之一种。小多马羌臣,疑为管理多马羌事务的专职官吏。
王马之属:春秋时楚国养马之属官。《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左司马沈尹戌帅都君子与王马之属以济师。”杜注:“王马之属,王之养马官属校人也。”《国语‧楚语下》:“国马足以行军,公马足以称赋。”《韩非子‧解老篇》:“戎马乏,则将马出。”《周礼‧夏官‧校人》孙诒让《正义》云:“彼戎马盖即指国马,将马即指王马、公马也。”
元司马:春秋时晋中军司马之别称。《国语‧晋语七》:“知魏绛之勇而不乱也,使为元司马。”韦昭注:“元司马,中军司马。”
太子洗马:“东宫官,又作太子先马。汉时为太子太傅、少傅的属官。东汉沿置,员数职掌同,太子出行,当直者则在前导威仪。晋太子洗马又加掌管图籍,南朝宋、齐亦沿置。梁有典经局,置太子洗马八人,掌文翰,皆取甲族有才名者为之,尤为清选。陈同梁。北魏太子洗马位从四品上。北齐太子洗马属典书坊,隋属门下坊;唐属经局,为从五品下官。此后,辽、宋俱设。明司经局有洗马二人,掌经史子集制典图书刊缉之事,以备进览,凡天下图册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清代亦有司经局洗马,其职掌略同明制。
五邑走马:古代养马官,见西周金文《师兑簋》。
五城兵马司指挥:明清于京城设置东南西北中五城兵马司,设指挥、副指挥等官。掌京城巡捕盗贼、街道沟渠以及火禁等治安事务。见《明史‧职官志三》。
屯司马:秦汉卫尉属官屯卫司马的省称。掌诸宫掖门屯卫。一作卫司马。东汉有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北屯司马,主北门,皆秩比千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屯卫司马:秦汉卫尉属官,也称屯司马或卫司马,为掌屯卫宫门的官员。
车司马:汉都尉属官,掌统战车,亦可简称为司马。《汉书‧靳歙传》:“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注:“车主也。”其职相当清代参将、游击之类。
少司马:春秋时宋大司马华费遂之子华曾为少司马,或谓即《周礼》小司马之别称。后人因称兵部侍郎为少司马。明末王家桢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河南巡府,自称少司马,有《王少司马奏疏》二卷传世。
中司马:秦汉中尉属下的军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掌侥循京师,有两丞、候、司马、千人。”《汉书‧季布传》:“布弟季心, ‧‧‧‧ 尝为中司马,中尉郅都不敢加。”如淳曰:“中尉之司马。”中司马当为中尉司马的简称。
中垒司马:西汉中垒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掌兵。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长水司马:汉代长水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东汉为千石),掌兵,东汉时见校尉执板不拜。
公司马:古制,天子置国司马,诸侯国亦因置,对上则称公司马,卿大夫采地置家司马,各主军赋兵事。
六院兵马史:唐宪宗时,隋、唐、节度使所属武官。掌节度使的兵马。
左司马:春秋战国时楚赵等国置,为大司马之佐,协掌军务。
左右走马:古代养马官,见西周金文《师兑簋》。
右司马:春秋战国时楚国设置,为大司马之佐,协掌军务。
平城门屯司马:东汉卫尉的属官。建武十四年(38年)九月开洛阳城正南平城门后,不设门候,特置平城门屯司马,隶卫尉。秩千石,掌平城门屯兵及启闭。
东明司马:东汉卫尉属官。东汉各宫掖门设司马一人,东明司马主东门,秩比千石,有员吏十三人,卫士一百八十人。
北屯司马:东汉卫尉属官。东汉各宫掖门设司马一人,北屯司马主北门,秩比千石,有员吏二人,卫士三十八人。
仗马:指作皇帝仪仗的马。
白马王:魏武帝子曹彪的封号。初封白马王,后徙封楚王。
主管茶马:亦称同提举茶马、都大提举茶马。宋置于陕西、成都等地,掌以茶交换西北及西南少数民族马匹的官。其属官有干办公事、准备差使等。
主管侍卫马军司:南宋初所置的禁卫军将领。其职掌与北宋侍卫亲军马军都挥使同。
司马:《周礼‧夏官》司马为六卿之一,掌军政及军赋。西周王朝的司马是担任师氏等高级军职的上级,其地位仅次于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师。春秋时各国沿置,但地位和职掌不同。楚国司马为最高武官,其地位与令尹相等,作战是可担任总指挥。晋国作三军,每军各置司马,其地位在三军将佐之下。汉代司马为宫门守将、大将军、将军、校尉的属官。边郡亦置司马,专管军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金、元王府官有司马,掌府事。宋代司马与长史、别驾并称为诸州的上佐官,但无实际职掌;有时以特恩授士人,有时以犯有过失的官员充任。
西域司马:亦称都护司马、军司马,汉代西域都护属官。秩六百石,掌领兵征伐。
执马校尉:西汉武官,武帝时置,以习马者为之。颜师古注曰:“习犹便也。一人为执马校尉,一人为驱马校尉。”
行司马:周官名,位次于司马,掌徒卒。
军司马:《周礼‧夏官序》“官有军司马下大夫四人”。盖掌车卒,其职阙。春秋时晋国设有中军司马和上军司马。
步兵司马:汉代步兵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东汉为千石),掌兵。东汉时见校尉执板不拜。
员外司马督:禁卫武官。两晋南北朝时置殿中司马督,其过员者称为员外司马督。掌宿卫侍从。
县马:封建时代宗室女封为县主,其夫称为县马。赵葵《行营杂记》:“宗室女封郡主者,夫为郡马;封县主者,夫为县马。”
县司马:战国置,掌县之军政。
估马司:宋代掌诸州购买马匹、估直验记、交付牧养的官署。宋咸平元年置。
兵马司:官署名。封建时代主管京师治安的机构,始建于元。至元九年改千户所为兵马司,属大都路。二十九置都指挥使等官。南北城各置司。明改设五城兵马司,有正副指挥使。清末废。
兵马使:唐代统军将领。或由节度使兼,或有为节度使、观察使之下属或神策军等禁军下属。
兵马掾:郡佐吏。汉于边郡置,主兵事,或与兵曹掾幷置,位在兵曹之下。
兵马钤辖:简称“兵钤”,宋前期临时委派的军区武官,常以朝官或诸司使以上充任。位在都部署、都监之上,其职掌总管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及兵将属官的训练、教阅、赏罚等事。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都钤辖使或副都钤辖;官低资浅者称钤辖或副钤辖。
驱马校卫:西汉武官,武帝时置,用习马者为之,以取善马。
苑马寺:明掌养马的机构。汉于西边地为牧苑以蓄养马匹,置六物师苑令丞以掌其事。此后,历代均置马牧,名称各有不同。明永乐初,于北直隶、辽东、平凉等沿边地区各设苑马寺,以卿为长官,掌马政。大苑牧马万匹,中苑七千匹,下苑四千匹不等。
虎贲司马:西汉虎贲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掌兵。东汉虎贲校尉幷入射声校尉后,省。
牧马监:宋置,分隶于群牧司及太仆寺骐院。凡京都、畿甸及地方能养马之处均置。掌牧养上下监、孳生监。
驸马都尉:简称“驸马”。侍从武官。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置,与奉国都尉、骑都尉合称三都尉。掌驸马,即天子副车之马,秩比二千石,多以宗室、外戚及诸公子孙任之。两汉时,均属光禄勋。曹魏及西晋,尚公主者均授驸马都尉,以后,帝婿例加此职,已非实官。唐、宋沿置,但不得参预政事。明初,驸马都尉曾典兵出镇地方或掌中央府、部之事。清改称为公主额驸,有固伦额驸与硕额驸之别。
城门司马:汉代城门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东汉为千石)。
胡骑司马:西汉为胡骑校尉的属官,东汉胡骑拼入长水,故胡骑司马改属长水校尉。西汉秩六百石,东汉为千石。掌兵。东汉时见校尉执板不拜。
南宫南屯司马:东汉卫尉属官。东汉宫廷有七宫掖门,每门设司马一人。南宫南屯司马主平城门,秩比千石。据《汉宫》记载,有员吏九人,卫士一百零二人。
茶马道:清代道台之一,设于边地,掌茶叶与马匹的互市及征课之事。
查马长:晚清新军官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颁《陆军营制》,马、炮 兵营设查马长一员,辎重兵营设二员,管理马匹喂养幷考查马匹强弱,秩陆军正军校。
挏马官:汉代太仆的属官,原名“家马”,有令、丞、尉。掌取马汁为酒,以供皇帝所用。
挏马厩令:秦汉太仆的属官。太仆属官有家马厩令,掌皇帝乘舆。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更名为挏马厩令。挏马,应劭注曰:“主乳马,取其汁挏治之,味酢可饮,因以名官也。”挏马厩令专指伺养宫中乳马的官员。
洗马:一作先马。太子属官。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晋以后兼掌图籍。南朝梁陈有典经局洗马,北齐称典经坊洗马,均置八人。隋改为司经局洗马,置四人。历代沿置。清末废。
宫门司马:战国齐置,掌守卫宫门。
郡马:宋代郡主丈夫的称谓。
统制御前军马:南宋武官名。亦可简称都统。
都车马:战国齐置。掌管地方的兵车马匹。
都司马:《周礼》夏官司马的属官。“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
都督军马:南宋时所置,为统领军队的高级统帅,亦称都督诸路军马。常以宰相或枢密使兼,即东晋南朝以来的都督诸军,唐以后称为都统、都都统。
监马尹:春秋时楚国设置,掌王宫之马政。
乘马御:春秋时晋国掌统领国君车马之官。
倅马:宋代驸马都尉的别称。
朔平司马:东汉卫尉属官。东汉有七个官廷掖门,每门设司马一人,秩比千石。朔平司马主北门,有员吏五人,卫士一百一十七人。
家司马:《周礼》夏官司马的属官。旧说为卿大夫的私臣而受命于王,听从王朝司马的指挥,掌卿大夫家采地之军赋。
家马厩令:秦汉九卿太仆的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家马令即家马厩令。汉代皇帝车马所在处称都厩,主管皇帝私人舆马的官员为家马厩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家马厩令为挏马厩令。挏马,主挏取乳马之汁的官。
骍马田官:汉置于西北边区的屯田军官。骍马,今甘肃玉门市东北。
骏马监:汉置,掌养骏马之官。
骏马厩令:西汉太仆属官,掌宫中御马,秩六百石。汉宫中有骏马厩,为饲养高大好马之厩所,其长官即为骏马厩令。
黄门驸马:西汉黄门官。隶少府。按驸马一职,原为掌管皇帝副车的马。至魏晋以后,成为授给皇帝女婿的称号。
黄门马监:西汉黄门养马官,隶少府。
假司马:汉官名。据《后汉书‧百官志》所载大将军营有五部,各部有校尉一人,军司马一人。若不置校尉部,则设军司马一人。若不置校尉部,则设军司马一人。假司马即代理司马之职。亦称军假司马。
骑马令:西汉太仆属官。汉官中有骑马厩,故亦称骑马厩令,秩六百石,掌宫中御马。
越骑司马:汉代越骑校尉的属官。秩六百石,东汉升为千石。掌佐越骑校尉统骑兵。东汉时见校尉执板不拜。
御马监:明代宦官十二监之一,掌养天子的御马及其政令。
殿中司马督:禁卫武官。晋武帝时,置殿中将军、殿中司马督为殿内宿卫,号曰三部司马,分隶左、右二卫。东晋时,员额十人,常以士族子弟居之。凡朝会宴飨,着将军戎服,侍从左右;夜开皇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
舆司马:《周礼》夏官的属官有舆司马上士八人,位次于军司马,掌车卒徒众。
骢马郎:御史的别称。
骢马御史:东汉桓典为侍御史,秉正无私,不避权豪,常乘骢马出行,京师人畏惮,称为骢马御史。
趣马:古代养马之官,见于《诗》、《尚书》、《周礼》等文献。即金文之走马。
镇司马:北朝镇将的主要属官。
鹰击司马:汉置,将军的属官。 武帝时,赵鲁曾任之。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