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环境问题分析与应对措施

摘  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养殖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养殖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从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合理处理和利用畜禽粪污,科学饲养和管理,增加畜禽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投入,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增强监管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等方面探讨规模养殖中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养殖业发展道路。[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关键词: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养殖业发展的步伐加快,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越来越多,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就安庆市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1、安庆市规模养殖及污染的现状

1.1  安庆市规模养殖场发展现状  目前,安庆市获得认定的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小区)有4家、省级22家、市级44家。全市建成投产的万头以上猪场22个,5万套(羽)以上的种禽、蛋禽场27个,生猪和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4%和71%。生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3%和91%,畜牧业科技贡献率和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已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9家,其中国家级畜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畜产品流通组织日益壮大,建立各种类型的畜牧经济组织240个,社员近2万人,产业组织化水平不断提高。

1.2  安庆市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增加,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逐渐显现出来,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任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场集中地区环境恶化,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空气等产生污染。按粪便排泄量计算,1头猪的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的排粪量,而按BOD5(生化需氧量)的排泄量计,则1头猪相当于13个人。安庆市规模养殖场2011年出栏生猪138.34万头,其粪便排泄量和BOD5排泄量分别相当于276.68万人和1798.42万人的排粪量,再加上鸭、鹅、牛等其它家畜家禽的排泄物,其数量之巨可想而知。虽然各级政府及各级财政、农业、环保等部门加大对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和政策投入,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有所减轻,但在有些地方养殖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事件仍有发生。如今对规模养殖场污染问题的处理已成为集约化养殖业的负担,对养殖场环境的控制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1.3  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污染危害性 

1.3.1  规模养殖场对大气的污染  规模养殖场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排入大气后,可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当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一个年出栏10万头的规模养殖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148千克氨气(NH3)、13.5千克硫化氢(H2S)、24千克粉尘和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公里,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公里以上。

1.3.2  规模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  规模养殖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有机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的碳氢化合物、含氮、含磷有机物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排放进入自然水体后,超过一定含量时,水质便会恶化。水中的有机物(包括水生生物尸体)降解转为厌氧腐解,使水变黑变臭,水体“富营养化”,这种水体很难再净化和恢复生机。微生物污染主要是养殖场粪污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它们随粪进入水体后,以水为媒介进行传播和扩散,造成某些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并带来经济损失。有毒有害物污染主要是指饲料中的抗生素、违禁药物、矿物质及猪场用的消毒剂等随粪污排入水体后对其造成的污染。

1.3.3  规模养殖场对土壤的污染   规模养殖场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施)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进(施)入量超过了土壤的承受力(土壤自净能力),便会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

安庆市规模养殖场污染环境的原因分析

2.1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来说,最主要的废弃物是粪尿,污水和病死畜禽。如果能够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也就解决了规模化养殖场环境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但由于养殖业发展速度快,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技术落后和一部分养殖场主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很多规模化养殖场没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粪便不经处理直接农用或露天堆放,给周围环境和人民健康带米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也同时给环境、资源、生态造成了日益明显的压力和影响。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2  养殖布局不合理  安庆市的一些规模养殖场存在其分布及布局不太合理的问题。规模化养殖场为了运输方便、供应及时,大多分布于城镇和人口稠密地区,且布局密集,使得农牧脱节,粪便不能及时为农业利用,并且很难进行有效处理。规模养殖场多靠近居民点及交通干线,这不仅对自身的防疫极为不利。而且,排泄物中的粪便污水、恶臭及蚊蝇、噪声等污染,使得本已脆弱的城镇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2.3  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  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治理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染问题,对于快速发展起来的养殖业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整治缺乏相应的职能和手段,加之受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及各相关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及时,对规模化养殖企业没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对养殖污染的环境管理没有被纳入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防治重点。虽然国家环保总局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对畜禽养殖污染作出了相关规定,但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不够,减弱了监督管理力度。

2.4  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养殖业污染大多未纳入环境监管范围,全国多数规模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估,没有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污染防治设施配套不很完善。

2.5  缺乏实用的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现阶段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治理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如沼气、堆积发酵,这些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不如工业污染处理效果明显。正是缺乏各种实用、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粪便综合利用技术,使得规模化养殖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的对策及建议

规模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养殖者敲响警钟,控制规模养殖场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势在必行,要从多方面防微杜渐,严格把关,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要损害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应把可持续发展摆在第一位。采用先进技术指导生产,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最大限度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3.1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合理规划规模场的建设

3.1.1  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健康养殖模式  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规范的动物防疫、饲料供给和环保设施,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等操作规程。在农、林、牧、鱼结合的情况下,考虑饲养规模、粪尿及污水排放和良性循环利用,以便更好的实现农林牧的有机结合,尽可能实现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大力推行“畜-沼-粮”、“ 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的生态饲养模式,实施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再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1.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化养殖场选址时,要从保护环境的观点出发,必须考虑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既要考虑到养殖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已存在的污染的影响,也要考虑到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不要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自然环境、卫生防疫条件、水源、水质卫生标准和交通便利等各种因素。规模化养殖场应距离公路、铁路、学校、城镇、公共场所和人口密集区1 km以上;应距离屠宰场、肉品加工厂、采矿场、造纸厂、皮革厂、农药厂、化肥厂、化工厂3km以上。总之,规模化养殖场的选址,应执行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避开风景名胜区、人口密集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环境保护、动物卫生防疫要求。在规划时,还要将污水与雨雪水分开、封闭排放、防止泥沙淤积影响排污,防止雨水与污水混合,增加污水的处理量。

3.2  合理处理和利用畜禽粪污,控制畜禽粪污排放

3.2.1  控制养殖场规模  一是控制养殖场的规模。如英国的经验是限办大型养殖场,一个畜禽养殖场的畜禽最高规模限制指标为:奶牛200头、肉牛1000头、种猪500头、绵羊1000只、蛋鸡7000只。二是限制土地施肥量。如意大利规定每公顷耕地上可施用畜禽粪便最多为4吨。通过这两种方式,均可以达到减轻环境污染,控制畜禽粪污排放的目的。

3.2.2  科学饲料和管理  养殖饲料应采用合理配方,减少氮的排放量和粪的产生量,提倡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活性物质,减少污染排放和恶臭气体的产生,养殖场消毒采用环境友好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化有机物及其他的二次污染物。

3.2.3  固体粪便的综合利用  经过自然或人工发酵的方法,达到去臭和灭菌的目的,就近施入田地。禁止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施入农田,畜禽粪便处理后须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才能作为农作物肥料,其用量不能超过农作物的当年生长所需养分的需求量。引入市场机制处理畜禽粪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将有机肥的生产作为一种产业,这样,既可以较少养殖户的后续工作,又可使畜禽粪便处理更有效、彻底。

3.3.4  污水的处理  对畜禽养殖场的有机废水应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因为它不仅可去除大量可溶性有机物,还可杀死病菌,有利于防疫,这是固液分离、沉淀和气浮等工艺不可取代的。经过生物发酵后,可浓缩制成有机肥料,也可制沼气。进行沼气发酵,对沼渣、沼液及时清运至粪便贮存场所,沼液尽可能进行还田利用,不能还田利用并需外排的要进一步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沼气发酵产物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3.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水平  做到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要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通过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加强人们对规模化养殖场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性的认识,提高畜禽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引导畜禽养殖场走农牧结合的道路。必要时可在媒体上公布畜牧养殖场排污达标情况,实行舆论监督与公众参与,防止任意排污现象的发生。

3.4  加大治理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的投入

3.4.1  加大经费投入 中央和各级政府要增加畜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争取社会各界对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示范创建开展,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这一重大机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并给与政策上的支持。

3.4.2  加强队伍建设 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农业环保队伍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市、县两级要设立农业环保专门机构,乡镇要有专职农业环保人员,明确职能职责,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改善工作手段,打造一批熟悉法律、精通业务、注重实践,有敬业精神的农业环保专业队伍。

3.4.3  增加科技投入  增加畜牧业污染治理的科技投入,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的技术攻关。大力发展“336”生猪标准化循环养殖模式;进一步推广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把沼气池生产和利用引入产业化机制,实行产业化经营;提升畜牧业的科技含量,采取更为科学的饲料配制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积极开展关键技术和设备的攻关,使科技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4  加大监管力度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要求落实监管任务。要尽快对农业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加大隐患整改力度。要制定农业环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要及时报告,加速反应,有效处置。同时,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查出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市农业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作者:胡磊)[/O_U]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281

(0)
上一篇 2013年11月8日
下一篇 2013年11月8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