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口蹄疫、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猪胸膜肺炎、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猪丹毒、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猪口蹄疫

(一)临床诊断要点

  体温升高到40℃以上;成年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口腔粘膜、鼻端、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溃烂;乳猪多表现急性胃肠炎、腹泻、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二)防制

  1、控制: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用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选用对口蹄疫病毒有效的消毒剂。

 

  2、预防:后备母猪(4月龄)、生产母猪配种前、产前1个月、断奶后1周龄时肌注猪O型口蹄疫灭活油苗;所有猪只在每年十月份注射口蹄疫灭活苗。

二、伪狂犬病

(一)临床诊断要点

  公猪睾丸肿胀,萎缩,甚至丧失种用能力;母猪返情率高;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新生仔猪大量死亡,4—6日龄是死亡高峰;病仔猪发热、发抖、流涎、呼吸困难、拉稀、有神经症状;扁桃体有坏死、炎症;肺水肿;肝、脾有直径1—2毫米坏死灶,周围有红色晕圈;肾脏布满针尖样出血点。

(二)防治

  1、控制

  正发伪狂犬病猪场:用gE缺失弱毒苗对全猪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4周龄内仔猪鼻内接种免疫,4周龄以上猪只肌肉注射;2-4周后所有猪再次加强免疫,并结合消毒、灭鼠、驱杀蚊蝇等全面的兽医卫生措施,以较快控制发病。

  伪狂犬病阳性猪场:生产种猪群: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每年3-4次免疫;

  引进的后备母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2—4周后,再肌肉注射加强免疫;

  仔猪和生长猪:用gE缺失弱毒疫苗,3日龄鼻内接种,4-5周龄鼻内接种加强免疫,9-12周龄肌肉注射免疫。

  2、预防:

  后备猪: 4月龄时用弱毒苗首免,1—2个月后加强免疫;

  仔猪:断奶后用弱毒苗免疫。

三、细小病毒病

(一)现场诊断要点

  多见于初产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或产出的弱仔,以产木乃伊胎为主;经产母猪感染后通常不表现繁殖障碍现象,且无神经症状。

(二)防制

  防止把带毒猪引入无此病的猪场。引进种猪时,必须检验此病,才能引进;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一个月免疫注射;在本病流行地区内,可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老母猪放入后备种猪群中,使其受到自然感染而产生自动免疫;因本病发生流产或木乃伊同窝的幸存仔猪,不能留作种用。

四、日本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现场诊断要点

主要在夏季至初秋蚊子孳生季节流行。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死胎或虚弱的新生仔猪可能出现脑积水等病变。

(二)防制

一旦确诊最好淘汰;做好死胎儿、胎盘及分泌物等的处理;

驱灭蚊虫,注意消灭越冬蚊;在流行地区猪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2个月,对4月龄以上至两岁的公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注射,第二年加强免疫一次。

五、猪传染性胃肠炎

(一)现场诊断要点

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即12月至次年3月。大小猪都可发病,特别是24小时—7日龄仔猪。病猪呕吐(呕吐物呈酸性)、水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减退。哺乳猪胃内充满凝乳块,粘膜充血。

(二)防制

1、控制:在疫病流行时,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作乳前免疫。防止脱水、酸中毒,给发病猪群口服补液盐。使用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用卫康、农福、百毒杀带猪消毒,一天一次,连用7天;以后每周1-2次。

2、预防:给妊娠母猪免疫(产前45天和15天)弱毒苗。肌注免疫效果差。小猪初生前6小时应给于足够初乳。若母猪未免疫,乳猪可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弱毒苗。二联灭活苗作交巢穴(后海穴)(猪尾根下、肛门上的陷窝中)注射有效。

六、猪流行性腹泻

(一)现场诊断要点

多在冬春发生。呕吐、腹泻、明显的脱水和食欲缺乏。传播也较慢,要在4—5周内才传遍整个猪场,往往只有断奶仔猪发病,或者各年龄段均发的现象。病猪粪便呈灰白色或黄绿色,水样并混有气泡流行性腹泻。大小猪几乎同地发生腹泻,大猪在数日内可康复,乳猪有部分死亡。

(二)防制

用猪流行性腹弱毒苗在产前20天给妊娠母猪作交巢穴(后海穴)或肌肉注射。

七、猪链球菌病

(一)现场诊断要点

①新生仔猪发生多发性关节炎、败血症、脑膜炎,但少见。②乳猪和断奶仔猪发生运动失调,转圈,侧卧、发抖,四肢作游泳状划动(脑膜炎)。剖检可见脑和脑膜充血、出血。有的可见多发性关节炎、呼吸困难。在超急性病例,仔猪死亡而无临床症状。③肥育猪常发生败血症,发热,腹下有紫红斑,突然死亡。病死猪脾肿大。常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或心内膜炎、肺炎或肺脓肿、纤维素性多关节炎、肾小球肾炎。④母猪出现歪头、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死亡和子宫炎。 ⑤E群猪链球菌可引起咽部、颈部、颌下局灶性淋巴结化脓。C群链球菌可引起皮肤形成脓肿。

(二)防制

1、治疗:给病猪肌注抗菌药+抗炎药(如地塞米松),经口给药无效。目前较有效的抗菌药为头孢噻呋(Ceftiofur),每日每公斤体重肌注5.0mg,连用3—5天;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啉钠、恩诺沙星、氟甲砜霉素等。也有一些菌株对磺胺+TMP敏感。肌注给药连用5天。

2、预防: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建议在仔猪断奶前后注射2次,间隔21天。母猪分娩前注射2次,间隔21天,以通过初乳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可制作使用自家灭活菌苗。

八、猪附红细胞体病

(一)现场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发生急性附红细胞体病时,病猪体表苍白,高热达42℃。有时黄疸。有时有大量的瘀斑,四肢、尾特别是耳部边缘发紫,耳廓边缘甚至大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严重的酸中毒、低血糖症。贫血严重的猪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母猪乳房以及阴部水肿1—3天;母猪受胎率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弱仔。剖检可见病猪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积液。

(二)防治

1、治疗:(1)猪附红细胞体现归类为支原体,临床上,常给猪注射强力霉素10毫克/公斤体重/天,连用4天,或使用长效土霉素制剂。对于猪群,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可加130ppm阿散酸,以使猪皮肤发红),饲喂4周,4周后再喂1个疗程。效果不佳时,应更换其它敏感药物。(2)同时采取支持疗法,口服补液盐饮水,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输液,加NaHCO3。必要时给仔猪、慢性感染猪注射铁剂(200克葡萄糖酸铁/头)。(3)混合感染时,要注意其它致病因素的控制。

2、预防:(1)切断传播途径:注射时换针头,断尾、剪齿、剪耳号的器械在用于每一头猪之前要消毒。定期驱虫,杀灭虱子和疥螨及吸血昆虫。防止猪群的打斗、咬尾。在母猪分娩中的操作要带塑料手套。(2)防制猪的免疫抑制性因素及疾病,包括减少应激。(3)猪群药物防治:每吨饲料中添加800克土霉素加130克阿散酸,饲喂4周,4周后再喂1个疗程。也可使用上述其它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呼诺玢、蒽诺沙星、二氟沙星、环丙沙星、泰妙菌素、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氟甲砜霉素等。预防时,作全群拌料给药,连用7—14天,或采取脉冲方式给药。

九、仔猪水肿病

(一)现场诊断要点:一般在断奶后10—14天出现症状。多发于吃料太多、营养好、体格健壮的仔猪。突然发病。病猪共济失调,有神经症状,局部或全身麻麻痹。体温正常。病死猪眼脸、头部皮下水肿,胃底部粘膜、肠系膜水肿。

(二)防治

1、控制:发病猪的治疗效果与给药时间有关。一旦神经症状出现,疗效不佳。

2、预防:断奶后3-7天在饮水或料中添加抗菌药,如:呼肠舒、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连给1—2周。目前常用的抗菌药有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等。使用抗菌药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地塞米松。对病猪还可应用盐类缓泻剂通便,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十、仔猪副伤寒

(一)现场诊断要点

多见于2—4月龄的猪。持续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消瘦。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败血症)。有时咳嗽。扁桃体坏死。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炎。肝、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盲肠、结肠有凹陷不规则的溃疡和伪膜。肠壁变厚(大肠坏死性肠炎)。

(二)防治

1、控制:常用药物有氟甲砜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等,这些药物再配合抗炎药使用,疗效更佳。例如,氟甲砜霉素:口服50-100毫克/公斤体重、天,肌注30-50毫升/公斤体重、天,疗程4-6天,在配合地塞米松肌注。病死猪要深埋,不可食用,以免发生中毒,对尚未发病猪要进行抗菌素药物预防。

2、预防:仔猪断奶后,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疫苗,肌注口服均可。

十一、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

(一)现场诊断要点

该病多发于6-12周(5-14周,即断奶后3-8周),很少影响哺乳仔猪。病猪被毛粗糙,体表苍白,黄疸,有的皮肤有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为淋巴结肿大,但不出血,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髂骨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躯体消瘦、苍白,有时黄疸。肺呈橡皮样(间质性肺炎)。肝脏可能萎缩,呈青铜色。肾脏苍白,不一定出血,在肾皮质部常见白色病灶(间质性肾炎)。食道部、回盲口处溃疡。时常合并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沙门氏菌病、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

(二)防治

对于猪断奶后多系统瘦弱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用敏感抗菌药控制继发感染。预防可采用一般的生物安全措施。

十二、猪喘气病(猪支原体肺炎)

(一)现场诊断要点

病猪咳嗽、喘气,腹式呼吸。两肺的心叶、尖叶和膈叶对称性发生肉变至胰变。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鉴别诊断:应将本病与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丝虫、蛔虫感染(多见于3—6月仔猪)等进行鉴别。

(二)防制

1、猪肺炎支原体对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不敏感,而对氧氟沙星、蒽诺沙星等敏感。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蒽诺沙星、二氟沙星、庆大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或北里霉素或泰妙菌素、利高霉素。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在饲料中拌入100PPM枝原净,同时以75ppm蒽诺沙星的水溶液供产仔母猪和仔猪饮用;仔猪断奶后继续饮用10天;同时需结合猪体与猪舍环境消毒,逐步自病猪群中培育出健康猪群。或以800PPM呼诺玢、土霉素、金霉素拌料,脉冲式给药。

2、免疫:7—15日龄哺乳仔猪首免1次;到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二免,供育肥不做二免。种猪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十三、猪胸膜肺炎

(一)现场诊断要点

常发于6周-3月龄猪。在急性病例,病猪昏睡、废食、高热。时常呕吐、拉稀、咳嗽。后期呈犬坐姿势,心博过速,皮肤发紫,呼吸极其困难。剖检可见,严重坏死性、出血性肺炎,胸腔有血色液体。气道充满泡沫、血色、粘液性渗出物。双侧胸膜上有纤维素粘着,涉及心叶、尖叶。在慢性病例,病猪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不发热或低热。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胸膜炎,肺与胸膜粘连,肺实质有脓肿样结节。鉴别诊断: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单纯性猪喘气病。

(二)防治

1、治疗:仅在发病早期治疗有效。治疗给药宜以注射途径。注意用药剂量要足。目前常用的药物:呼诺玢、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或蒽诺沙星或二氟沙星、氟甲砜霉素或甲砜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2、预防:用包含当地的血清型的灭活菌苗进行免疫。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易吸收的敏感抗菌药物。

十四、猪肺疫(猪巴氏杆菌病)

(一)现场诊断要点

气候和饲养条件剧变时多发。急性病例高热。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呼吸困难,口鼻流泡沫。咽喉部肿胀出血,肺水肿,有肝变区,肺小叶出血,有时发生肺粘连。脾不肿大。鉴别诊断:猪流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仔猪副伤寒、单纯性猪喘气病等。

(二)防制

目前常用的药物见猪呼吸道病复合感染的有关部分。在用抗菌药肌肉注射的同时可选用其它抗菌药拌料口服。该病常继发于猪气喘病和猪瘟的流行过程中。猪场做好其它重要疫病的预防工作可减少本病的发生。

十五、猪丹毒

(一)现场诊断要点

多发生于夏天3—6月龄猪,病猪体温很高。多数病猪耳后、颈、胸和腹部皮肤有轻微红斑,指压退色,病程较长时,皮肤上有紫红色疹块,呕吐。胃底区和小肠有严重出血,脾肿大,呈紫红色。淋巴结肿大,关节肿大。鉴别诊断:病猪肌肉震颤,后躯麻痹。粪中带血,气味恶臭。全身皮肤瘀血,可视粘膜发绀,口腔、鼻腔、肛门流血。头部震颤,共济失调。胃及小肠粘膜充血、出血、水肿、糜烂。腹腔内有蒜臭样气味。脾肿大、充血,胸膜、心内外膜、肾、膀胱有点状或弥漫性出血。慢性病例眼瞎,四肢瘫痪。

(二)防治

青霉素、氧氟沙星或蒽诺沙星等治疗有显著疗效。及时用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5-3万单位,每天2—3次肌注,连用3—5天。绝大多数病例的疗效良好,极少数不见效,可选用氧哌嗪青霉素,若与庆大霉素合用,疗效更好。预防:祥见免疫程序。

十六、呼吸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饲养管理

重视隔离饲养,新引进种猪隔离饲养40天以上;病猪隔离饲养,该淘汰的应及时淘汰;坚持全进全出,产房、保育舍应采取全进全出的生产方式;空栏时彻底清洗消毒,空置3-7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严禁上一批病弱仔寄养到下一批;注意饲养密度,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如条件差,密度应低一些;注意通风和温度控制;搞好卫生消毒工作;减少应激: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仔猪断奶,不换圈、不换料;断奶后仔猪继续在产房饲养3~7天后再转入保育舍;断奶前后几天尽量不打疫苗;各阶段换料要逐渐过度。

(二)免疫接种

根据本地区及本场疫情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适合于本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遵守执行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药物治疗。治疗时,应坚持治疗药物与预防药物相分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b250761b0101dmoh.html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0251

(1)
上一篇 2013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13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王 璐
    王 璐 2013年8月22日 下午3:51

    更多实用技术文章,请关注官微:zgdwbj,或登陆网站:www.zgdwbj.com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