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增生性回肠炎的危害及其防治

近几年随着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污染的加大,以及应急频率的加大,一些细菌性病的危害也变得更加严重,其中猪增生性回肠炎这几年的发病也比以前有所上升,其对小猪阶段和母猪阶段的危害表现的比较严重,应引起大家重视下面就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情况做以下描述:
猪增生性肠炎是由一种厌氧菌-细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也发生于母猪,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给养猪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还是严重的。
一、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不管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正常。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也有的仅表现皮肤苍白,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有时会发生发病猪被同栏猪群攻咬致死。慢性型的患猪,临床表现轻微,表现同一栏猪不时出现几头腹泻,间歇性下痢,粪便呈糊状或不成形,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厌食,对食物好奇,但往往吃几口就走;精神萎糜,弓背弯腰,皮肤苍白,消瘦,生长不良,甚至生长停止或下降;病程15-25天,有的形成僵猪,有的在衰竭中死亡。
二、病理剖析
本病剖检特征是小肠及回肠粘膜增厚、出血或坏死等,粘膜增生表现出增生性花纹或分枝状皱褶,严重时似脑回状;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增生坏死性肠段表现有鼓气或炎性分泌物和积水现象,肠段较薄,坏死性肠炎的病变部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出血性肠病的病变类似于增生性肠病,但很少波及大肠,主要在小肠末端,表现为小肠壁局部增厚,肠腔内有血液;结肠内积有含血的粪便。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畸形排列,代替了正常的粘膜结构。
三、诊断:
该病一般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特征(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血便),特征性病变(小肠及结肠黏膜增厚,坏死或出血)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取肠黏膜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细胞内劳森菌的,就可确诊)。在临床上应注意与密螺旋体病(猪痢疾)的区别,猪痢疾除有下痢混有血液外,尚有黏液和坏死物;剖析时可见病变集中于大肠;死亡率高,严重感染猪,如不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都可能死亡。
四、综合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本病,对病猪与同群猪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提高猪体的抵抗力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对空猪舍/栏彻底冲洗、消毒
3、免疫预防,国外已研制出预防用疫苗。
4、药物预防,现已证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较好防治效果,在饲料中连续添加30-40ppm的泰妙菌素可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生长阶段连续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大剂量使用,可降低对增生性肠病的免疫力。因此,应采用脉冲给药法。林可霉素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五、药物预防
对出现临床症状的患猪改饮常水为口服补液盐(配方为食盐350克、小苏打250克、氯化钾150克、白糖2公斤、常用水100公斤),以利于增加机体的电解质,保持酸碱平衡,增加抗病能力,促进生长发育。将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选出,隔离治疗,即交替使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2%环丙沙星注射液,按说明书的剂量于患猪后海穴(又称交巢穴,肛门之上,尾根之下,中央凹陷处)注射,每天2次,连续3-4天;饲料和饮水中可加入泰妙菌素、林可霉素等,也可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连用5-7天。不但能治愈本病,而且对可能继发感染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经过药物治疗后,对少数猪仍机体瘦弱、贫血、食量少的,分别每头1次肌肉注射牲血素(含硒型)2.5-3毫升,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4-5毫升。对增加食欲,恢复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753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0年11月30日
下一篇 2010年11月29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须掌握犊牛消化生理特点

    文中举出一系列生产事例证明,养奶牛企业(户)要想提高经济效益,迫切需要掌握初生犊牛阶段的生理特征。如瘤网胃很小且柔软无力,出生后7天内前三胃(网、瓣、皱胃)不具备消化功能,瘤胃没有形成纤毛虫区系,只能被动地吸收营养物质。从出生到2周龄,犊牛的瘤胃没有任何消化功能。犊牛瘤网胃的发育与采食植物性饲料密切相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仅喂全乳至12周龄而不喂植物性饲料,…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