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生鲜奶自给率仅50%委员建议为奶牛养殖规划“安全区”

牛奶已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之一。然而,广东省本土生鲜奶的自给率仅为50%左右,而人们跑到港澳抢购奶粉成了口岸一景,2011年全省奶粉进口量或超10万吨。欧壮喆、陈维信、林映才等14名省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为保证向群众提供放心奶的供给,广东应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并为奶牛养殖规划“安全区”。
现状粤奶产量仅占全国0.4%
奶牛对饲料蛋白质的转化率高达26.3%。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奶业视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多年来,我国奶业高速发展,去年牛奶总产量约3670万吨。但广东的牛奶总产量仅为13.96万吨,仅占全国总产奶量的0.4%,人年均占奶量仅为1.34公斤,在全国排名第29位,这显然严重偏低。
委员们表示,广东本土生鲜奶的自给率仅为50%左右,液态奶产品所需奶源本地的自给率不足40%,其余需从广西、福建等地调入,供应短缺已成常态。此外,尽管全省奶粉生产工厂有7到8家,但生产奶粉所用的原料100%依赖进口。因本地奶源供应不足,2010年全省进口洋奶粉7.13万吨,占全国进口总量的17.2%,2011年全省奶粉进口量或超10万吨,香港和澳门的奶粉市场多次出现被抢购一空的现象,走私和网购奶粉的数量成倍增长。
广东的奶牛养殖业布局也不尽合理。据欧壮喆等委员介绍,目前,广东现有的5万多头奶牛,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和惠州,而北部、东部与西部的奶牛养殖业明显滞后,大量可供作奶牛饲用的玉米秸秆、牧草植物无法充分利用,造成饲料资源的浪费。
原因养殖户多是“临时经营”
广东为何将面临“断奶”的尴尬?欧壮喆等委员表示,这与我省至今没有一个市划出畜牧养殖专用地或“保护区”不无关系。据介绍,现有的牧场用地均为临时使用,导致奶牛养殖户都抱着临时经营的想法。
委员们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对发展本地奶业持两种“极端”态度。一是只准乳品加工企业进入,而拒为奶牛场开办设置不切实际的准入门槛;二是反其道而行之,零地价准许超大规模牧场进入开办。据提案披露,清远市日前已许诺准许在英德开办4万头超大规模牧场的计划。委员担心,大型牧场的牛粪将给农田带来污染,甚至饮用水源也遭到污染。
同时,随着城市建设扩张,人与牛争地,牛得让地,而新地又难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奶牛场只能将奶牛当作肉牛杀掉。提案透露,如今仍在城市圈内饲养的奶牛大约还有1.5万头,均面临着搬迁甚至关闭的命运。不仅如此,由于全省规模养殖水平不够高,平均每户不足100头,分散经营不利于监管,牛奶质量安全难以控制,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建议划定奶牛用地“保护区”
提案认为,稳步扩大我省的奶牛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本地奶产品的自给水平十分必要。欧壮喆等委员建议,广东要出台《关于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近期目标是保持现有的5万头奶牛养殖规模不缩小,妥善处理好目前在城市圈内的1.5万头奶牛的搬迁安置问题;中期目标是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奶牛养殖规模达到8万—10万头,生鲜奶自给率提高到70%左右;远期目标可以发展到20万头左右。
提案还建议,广东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划定未来我省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发展区域,有计划地引导奶牛养殖业向主要发展区转移,确保奶牛养殖业的用地需要,使养殖场能够做到长期经营,有利于污染的集中治理。“根据我省农业、生态发展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未来我省奶牛养殖业的主要发展区域应放在粤西和粤东地区,”欧壮喆等建议,在奶牛养殖主要发展区域内,可划定一定范围的奶牛用地“保护区”,其他产业和项目不得随意占用。
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委员们建议,单个牧场的存栏规模以2000头—3000头为宜,最高以5000头为限,这在保证合理经营规模的同时,也不会让环境负荷严重超载。与此同时,通过建沼气池,开展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等措施,实现排放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比如,牛粪作为新生物能源来开发,这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建议省有关部门积极推动。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149

(3)
上一篇 2012年1月31日
下一篇 2012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