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蛋鸡养殖现状与未来

一、我国蛋鸡养殖现状
1.养殖水平低:普遍饲养期65~72周龄;年产蛋250个左右,15~17千克;料蛋比2.5:1~2.8:1;死淘率>25%。人均饲养量低,占有量高,人均禽蛋20千克。
2.养鸡设施简陋:农户养鸡房屋大部分不正规;笼具简单,尤其饮水设施简陋;基本无环境控制设备;生活环境差;粪污处理设施简单;人鸡同住。
3.饲养品种多样:褐壳、白壳、粉壳、绿壳;洋鸡、土鸡、杂交鸡、肉鸡;淘汰鸡残值是不小的收入;养鸡的盲目性大,都想成为大名,而不是天下太平。
二、世界蛋鸡发展现状
1.生产性能潜力提高:产蛋期延长:72周龄—80—84周龄;产蛋数增加:300个以上;蛋重基本不再增加:60~63克;死淘率降低:<10%;饲料利用率提高:2.3~2.2:1。
2.发达国家饲养数量增加缓慢:1人1鸡。
3.饲养户减少但规模扩大:美国前60户饲养1.6亿,占61%;韩国1997年比1991年数量增26%,饲养户减少35%。
4.淘汰鸡不值钱。
5.白壳蛋鸡占优势:体型小、饲养密度大;产蛋多,饲料报酬高;白壳蛋好加工。
6.先进的设施普遍应用:劳动力成本高;规模效益。
7.专业化生产。
8.鸡粪得到较好的利用。
三、产业现状
1.产业规模世界第一
无论种鸡还是商品鸡都是第一;进口祖代鸡也是世界第一就是曾祖代鸡不是第一。
2.产业交叉,重心南移
主要是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主产省河北、山东、河南、辽宁、江苏和四川,由于这些地区集中养殖产生后果严重,南方养鸡增加,如湖北、两广。
3.内需大、进出口规模小
消费形势主要是鲜蛋,另有部分加工蛋,2007年我国禽蛋出口量为11.9亿枚,主要出口香港、澳阿曼、日本、新加坡等,2008年本来可以达到20亿,全国从事蛋品加工的企业总数在500家以上,7家以蛋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重点企业。
4.市场逐渐区域化和品牌化
超市逐渐成大城市中心区鸡蛋销售的主渠道,大型超市需要交进店费和各种税费,企业在超市销售也不盈利,品牌蛋逐渐深入人心,放养鸡蛋得到消费者青睐。
5.行业科技进步相对较慢
我国良种繁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全价配合饲料普遍使用,烈性传染病对我国养鸡生产构成巨大威胁,环境控制技术逐渐受到重视,蛋品深加工技术和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缺少实用。
四、后市展望
国内外的对比说明我国的蛋鸡发展的潜力还很大蛋鸡养殖进入微利时代,种鸡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1.为什么说蛋鸡进入微利时代
每只鸡的利润降低,波动频繁且大;成本增加而鸡蛋价格上升幅度小。不断有新的养殖户代替旧养殖户;养殖基地也不断变迁;盈利是建立在部分养鸡场失误或倒霉的基础上。
2.蛋鸡生产性能。
3蛋鸡的饲养周期多长最好
外国是专业化生产,鸡肉由肉鸡提供,淘汰蛋鸡不值钱,所以饲养周期大于84周;国内淘汰蛋鸡比肉鸡价格不低;后期大的鸡蛋越来越不值钱;因此国内蛋鸡没必要饲养很长时间。
4.为什么国人偏好小鸡蛋
运输破损率低;柴鸡蛋都小;小鸡蛋味道浓,水分含量少;大蛋是鹅、鸭的专利;45~55克最受偏爱。
5.必须改善环境工程设施
有利于遗传潜力的发挥;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的健康;也是生产无公害鸡蛋的需要;乳头饮水器、纵向通风湿帘控温设施的使用净道和污道分开及全进全出。
五、蛋鸡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
1.行业的无序发展:无门槛;无可执行的标准;要行业自律;缺乏和谐发展;没有很好地组织农民。
2.烈性传染病始终是悬剑:引鸡不断带来新病;疫苗带来的病;环境差引发的病。
3.产品的加工、品牌化和销售渠道:产品类型单一,品牌化程度低,集贸市场逐渐推出主流。
六、我国蛋鸡业未来发展国家战略
1.走计划经济的路线
换个说法就容易接受,订单经济,农产品作为一种商品,价格弹性非常差,价格调节的能力几乎没有。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无法把握消费市场的变化,也无法预测未来总产量的情况。我们国家搞计划经济多年,失败的原因不在于计划经济的本身,而是公有制的问题。
2.总量控制,适度规模,退出机制
祖代鸡30万套,蛋鸡总量15亿,规模1~5万,规模化20万只。
3.限价和保护价都是调节手段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整个社会产业链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暴利或严重亏损都会影响它的上游和下游。如肉种鸡和肉鸭的07~08冰火行情。
4.产业格局一体化,流通范围有限化地域内上下游配套完全,根据人口土地、意愿配额制,淘汰活鸡和未经清洗消毒的商品鸡蛋禁止无限流通,专业育雏满足小区或一个村的全进全出。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128

(0)
上一篇 2010年8月4日
下一篇 2010年8月4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扼守动物源饲料安全,责任大于“天”

    尽管自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1989年它还是攻破了英国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葡萄牙1990年也相继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此后,疯牛病席卷整个欧洲,法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相继发现疯牛病。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再次暴发,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