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瘦肉精”

河南“瘦肉精”案件发生后,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瘦肉精”究竟是什么东西?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毒理学安全评价室李宁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江海洋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凤来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苏晓鸥研究员和北京挑战集团技术总监杨禄良博士等有关专家。
“瘦肉精”到底是什么东西?
记者: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河南“瘦肉精”案件,对消费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据我了解,广大消费者对“瘦肉精”并不十分了解,请问“瘦肉精”到底是什么东西?
李宁:“瘦肉精”是β-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的俗称,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化合物。很多β-激动剂类化合物都是人用药,用于治疗哮喘等疾病。在我国,盐酸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妥布特罗、班布特罗、沙美特罗、氯丙那林等7种β-激动剂类化合物批准作为平喘的处方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在这些批准使用的药物中,盐酸克伦特罗因药效显著、价格低廉,应用最为普遍,商品药名有咳喘素、氨哮素、氨必妥等。在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网站上查询,可查到有关盐酸克伦特罗的备案信息近百条。
记者:老百姓对“瘦肉精”的危害十分关注。据我了解,前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种说法,有的甚至与毒品相提并论,“瘦肉精”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
江海洋:首先明确一点,说“瘦肉精”是毒品是不科学的。截至目前,全世界因食用含“瘦肉精”食品而中毒的事件,全部是盐酸克伦特罗引起的,尚未发现由于肉品中残留其它“瘦肉精”类物质导致中毒的情况。从出现过的盐酸克伦特罗中毒病例看,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头晕、心悸、胸闷、肌肉震颤、呼吸急促等,经过短期治疗都恢复了健康,没有出现过死亡案例。
以出现过中毒情况的盐酸克伦特罗为例,在临床上作为平喘类药物使用,常用剂量为成人口服每次20-40微克,每天3次,也就是每天60-120微克。这个剂量在临床上已使用了30余年,没有发现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副作用,出现不良反映的情况也很少。如果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浓度达到100微克/千克,每天食用0.6-1.2千克该食品才能达到临床用药剂量。从公布的各类监测结果看,肉类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量超过100微克/千克的情况很少。
苏晓鸥:国外的学者对“瘦肉精”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规律开展了很多研究,我也曾用猪做过盐酸克伦特罗代谢试验。总的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食入的“瘦肉精”类药物,绝大部分以原药形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药期后,动物组织中残留的“瘦肉精”会逐步消除,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不同动物组织中的“瘦肉精”代谢消除速度有差别。肌肉中的残留停药3-7天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不能检测出来。但是,肝脏等内脏中“瘦肉精”代谢消除较慢,容易蓄积。
国外有使用“瘦肉精”的吗?
记者:我在互联网上查阅过“瘦肉精”的相关资料,好像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曾使用并且现在还在使用“瘦肉精”,不知道实际情况怎样?
王凤来: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给动物饲喂盐酸克伦特罗,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由此,美国开始将其用于动物养殖,并逐渐推广到其他国家。后来发现其毒副作用较大,80年代末欧盟、美国先后公布禁止使用。
此后,美国制药企业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莱克多巴胺,使用时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克多巴胺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养殖。除莱克多巴胺外,其他“瘦肉精”类药物都没有被批准用于生猪养殖。近年来,美国一直向欧盟和我国施压,要求解除莱克多巴胺使用禁令,但欧盟和我国基于安全性考虑不同意解除该禁令。
美国对莱克多巴胺的使用方式有极为严格的规定。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莱克多巴胺添加于饲料的用量为5-20毫克/千克,猪不用停药,牛和火鸡停药期分别为13天和14天。同时,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莱克多巴胺残留限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最大残留限量为50微克/千克,牛肉为30微克/千克。加拿大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猪肉残留量标准为40微克/千克,而联合国粮农组织则是10微克/千克。日本和新西兰禁用莱克多巴胺,但允许进口猪肉中有不超过10微克/千克的残留。
我国养殖业严禁使用“瘦肉精”
记者:河南“瘦肉精”案件已经告一段落,公安部门也对一些违法生产“瘦肉精”的窝点进行了查处。我国养殖业使用“瘦肉精”的情况普遍吗?
杨禄良: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流入我国,最初被作为科技成果在生猪养殖中推广使用。但随着“瘦肉精”危害引起有关方面及社会关注,我国随即明令禁止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农业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规定禁止在动物养殖过程中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类药物。2002年2月,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规定禁止使用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7种“瘦肉精”物质。同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公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药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依据。为进一步防范风险,2010年,农业部再次发布公告,将另外9种类似物列入禁用范围。
农业部自2001年起对畜产品中的“瘦肉精”残留实施例行监测,并以饲料和养殖环节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以来,商品饲料中没有检出过“瘦肉精”,动物养殖中非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河南“瘦肉精”案件发生后,全省共抽检生猪31万头,确认“瘦肉精”阳性生猪134头,检出率只有0.04%。
“瘦肉精”抽检是科学的
记者:“瘦肉精”看不见摸不着,采用什么方式才能发现?
江海洋: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药物的检测通常包括筛选法和确证法。筛选法检测(试纸条法、试剂盒法)优点是操作简单、时间短、成本低,适合在现场进行大量样品的快速筛查,但结果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大,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试纸条法和试剂盒法检测结果不能直接作为执法依据。确证法检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优点是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结果可作为执法依据,但此类仪器设备非常昂贵,环境要求极高,检测周期较长,不适用于基层和现场检测。因此,国内外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药物通行做法是“先筛选后确证”,以确证法的结果作为监管执法的依据,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不会误判。
记者:目前,“瘦肉精”监管主要是抽检,为什么不批批检,头头检?
李宁:抽检是世界各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我国《产品质量法》也明确规定,在产品质量监管中要进行抽检。政府进行抽检的目的是督促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抽检按照随机原则取样,只要能够对检出问题的不法分子给予严厉的惩处,其震慑效应会促使更多的人始终心存压力,不敢以身试法。
“瘦肉精”的监管主要包括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两个层面。风险监测是依据统计学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布点并定期抽样,对有可能在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品种进行全面检测,其结果可以反映整体情况,发现非法使用的主要药物品种和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明确工作重点提供依据。监督抽查主要是针对风险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样检测,其结果将作为打击违法添加行为的执法依据。从近几年风险监测的结果看,非法使用的主要是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三种“瘦肉精”药物,各地的监督抽查工作也就相应地集中在这三种药物上。
“瘦肉精”为何难禁绝
记者:近年来,农业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非法使用“瘦肉精”的打击力度,但为何“瘦肉精”却难禁绝?
苏晓鸥:虽然有关部门在“瘦肉精”监管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惩处力度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和死刑,但非法生产使用“瘦肉精”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违法分子仍然明知故犯、铤而走险,甚至顶风作案。我认为关键在于利益驱动,生产销售“瘦肉精”能获得暴利,使用“瘦肉精”也有利可图。据调查,“瘦肉精”从非法生产窝点流入使用环节利润可达5倍以上。一些屠宰场和收购贩运经纪人也高价收购饲喂“瘦肉精”的猪,诱使养殖户违法使用“瘦肉精”。另外,“瘦肉精”制售窝点隐秘,打击难度大,违禁物质源头难清除。“瘦肉精”制造工艺简单,生产源头主要来自地下生产黑窝点,并通过隐蔽销售网络流入养殖环节,追查销售网络和黑窝点的难度很大。
王凤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年出栏生猪6亿多头,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占约30%。对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场户进行监管,难度非常大。长远来看,解决“瘦肉精”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完善活畜流通追溯体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李宁:杜绝非法制售、使用“瘦肉精”既要有关监管部门各司其职,把好关口,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媒体监督。最近农业部等九部门正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其中特别提到要建立有奖举报机制,我觉得这条措施很好。
运动员检出“瘦肉精”原因多样
记者:最近有报道称欧盟运动员检出“瘦肉精”,归咎于在中国食用含有“瘦肉精”的食品造成的,情况是否属实?
江海洋:近来,有国外媒体炒作欧盟运动员检出“瘦肉精”事件,主要是指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克伦特罗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成绩,国际上将其列入了兴奋剂名单,是重点监测和打击对象。盐酸克伦特罗既然属于可以提高运动成绩的兴奋剂,运动员主动服用盐酸克伦特罗的可能性就不能排除。但也确实存在误服的可能。一是误服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非处方药,二是误食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食品。从欧盟某些国家近期反映的情况看,并没有证据表明运动员检出“瘦肉精”是在中国食用肉品造成的。而没有证据的猜测和臆想既不符合科学精神,也有可能是出于推卸责任的故意炒作。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944

(0)
上一篇 2011年4月25日 上午10:46
下一篇 2011年4月25日 上午10:41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兽药企业面临品牌时代

      2006年11月11日,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宴宾楼三层会议厅内人声鼎沸,由国内畜牧两大主流媒体《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动物保健》杂志共同发起,中动保品牌影响力年会暨中国动物保健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颁奖仪式隆重召开。  此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选票近6万张。本次评奖的原则是以得票数为主要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最终,在候选的120家行业国内…

    市场 2007年2月22日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